因为封神上映,费翔演了纣王,于是又有人鼓吹起商王是白人,商人是白人了。但凡了解一下目前人类基因学的进展,都不会有这样荒谬的看法。商王的Y染是C系,孔子是商王族后裔,Y染也是C系。C是棕色人种,怎么可能是白人。孔子身高超过1米9是因为他祖上生活在山东,长期与东夷的O3通婚,常染发生了大变化,这就是著名的C南支。
典型的商人是东胡而不是东夷,父系是C系,棕色人种,母系是D系,矮黑人种。父系C母系D生出白人?呵呵了~商人不但不白,长得还矮还单眼皮。
东夷的少昊氏是伏羲女娲的后裔,他们有兄妹部落通婚的传统,是O3,是上古时代有名的巨人族。秦始皇就是少昊氏的后裔。
商朝出土的文物已经很清楚告诉我们商人是什么模样,其实人家早就入关了,变成C南支了。
上古时代的中国的确有白人,殷墟发现的疑似白人遗骨,被专家认为可能来自鬼方的俘虏。妇好曾经征伐鬼方。鬼方是白种基因Q系,印第安人也是Q系。鬼方先与祝融一族联姻,成了夏人小弟,后来被商王征服,成了商人的死忠,监控周人,最后被周人所灭。其中部分鬼方贵族早就归顺周人,继续在周朝当贵族。现在中国人里有4千万的Q系,都是他们的后代。
印第安人的确是可以在中国人里找到亲戚。
从基因角度说说双眼皮问题。
周初三公之一的召公封地在今天的北京,是为燕国,为了切断商人的内外勾连。纣王的叔父箕子在半岛建立箕子朝鲜,结合商王族的C系,商人究竟从哪里来很清楚。
有考古研究对殷墟的遗骸做了基因检测,结论是距离现代汉族很远,父系C母系D不远才怪。商人的母系D5和夏人的母系D4不是同一个D,区分明显。石峁和二里头遗址的古人类基因距离现代汉族很近,是一脉相承。
目前的基因考古,其实白种基因是在中国北方分化的,北京田园洞说我其实不想当伊甸园白种基因里的Q系我觉得不算外族,印第安人是Q系为啥长得像黄种人,因为他们母系是黄种基因N系啊~鬼方也是如此。他们在《山海经》里叫一目国,很早就融入华夏集团[二哈]他们挨打不是外族入侵,纯粹是站错队。
看到李家崖文化的出土文物,的确精美,但没啥好惊讶的,因为那已经是商代了,青铜制造很发达了……李家崖就是甲骨文上所说的鬼方,这不是蔑称,是人家的自称,出土的陶器上就有鬼字。鬼方是《山海经》里所说的一目国。不是真的鬼也不是真的一目,是因为他们戴的面具上眼睛位置开了一道缝。
《山海经》:“鬼国在贰负之尸北,为物人面而一目。”
鬼方原来是夏王国的死忠,跟祝融互相通婚。祝融吴回之子陆终娶鬼方氏之女,生陆终六子。他们是联盟关系。
《系本》:“陆终娶鬼方氏妹,曰女嬇。其长一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啱(芈)姓,楚其后也。
商是灭了夏,但夏的一堆方国还在呢。商初内乱不断,直到武丁继位后伐鬼方,三年克之。又杀又拉拢,鬼方变成了商王国的死忠,关系密切,鬼方为商王国捕捉羌人和防备周人,得到商王的赏赐。
《战国策·赵策三》: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
周和鬼方一直不对付,周康王时对鬼方大规模用兵,得胜后毁国灭迹。鬼方从此在史书上失去了踪迹,但鬼方的后代就此灭绝了吗?并没有。因为鬼方部分族群早就归顺周了,还是周朝的高等级贵族。周成王把怀姓九宗分给弟弟唐叔虞管理,怀姓九宗出自鬼方,又称归姓、隗姓、媿姓。
殷墟中殉葬的白人遗骨被怀疑是来自鬼方的白人,为啥呢?
倗氏是怀姓九宗重要的一支,2006年山西的倗伯墓基因Q系。Q系是白种基因,所以鬼方贵族是白人。当然从外表看他们可能并不怎么白人,印第安人也是Q系啊,你觉得他们像白人么?鬼方又被称为赤狄,跟他们长期互相通婚的祝融是O系。
结合考古去看我们的史书好有意思。
#兵马俑居然没有一个双眼皮# 秦始皇时代能烧制出大型陶俑其技术难度已经很高了,还要求直接烧出双眼皮?[费解]想要双眼皮画上去不简单多了?
又看到有人说双眼皮是胡人,单眼皮才是正统汉人的说法,证据是兵马俑和古画上都是单眼皮!现在汉人大部分变成双眼皮,说明被混血了。
这些言论听完真让人有吐血冲动,单眼皮可能是古人审美和技术限制,但单眼皮不一定占据事实上的多数,这涉及南北母系问题。
而且有些人臆想中的胡人是哪种胡人?是白种人还是通古斯人?白种人是双眼皮,通古斯人可是单眼皮。
双眼皮怎么来的
白种人的主要基因R系,跟黄种人的主要基因O系N系,都是由K系分化的。而且O系N系从K系分化的时间比白种基因大概晚5000年。如果白种人是双眼皮,那么最初黄种人也是双眼皮。如果白种人是白的,那么其实最初黄种人也是白的。
注意我说的是最初,后来呢~后来NO系遇到了老亚洲基因C系和D系,并跟他们混居通婚了[拜拜]
新老基因的混居
通古斯人就是老亚洲基因,C系和D系,矮黑人种和棕色人种的混合,外貌特点是大圆脸和单眼皮,身材矮小。
知道双眼皮是怎么来为什么是黄种人了吧。
所以事实与很多人以为的相反,双眼皮是NO系原装的,单眼皮才是混血而来的,而且这个混血混得非常早,可能有几万年历史。因为混得太早以及中原中心论,于是导致有些人误以为单眼皮才是原装的。
目前中国人的主流O3,在分化出来不久,就在云南与D系混居了许久,等他们北上时已经黄种化了[拜拜]N系变黄后,又与白种基因Q系混居,整得Q系的常染也黄了。好在Q系也是出自K,至少身高没拖后腿。
O系里的O1沿海岸线北上至江浙,[拜拜]所以你会发现江浙的人似乎更白,这背后还是有基因原因的。
双眼皮才是NO系的原装配置
Y染是父传子,线粒体是母传女。
父系Y染分为老亚洲基因CD和新亚洲基因NO,母系线粒体基因也分为老亚洲基因M和新亚洲基因N。
中国人的单眼皮北多南少,南北父系都以O为主,差异来自母系,北方母系是M为主,南方母系是N为主。于是有人便以为北方的单眼皮才是正统。
然而线粒体N才是跟Y染NO一起出现的新亚洲基因,双眼皮才是NO系原装配置。
N系的女娲娘娘和D系的西王母
O3的伏羲女娲和炎黄分两路北上。炎黄沿青藏高原边缘北上到达甘肃,与在那里定居的老亚洲基因D系人群继续混居通婚。
D系西王母
D系是母系M系的主力,广泛分布于东亚,是北方的主要母系,甘肃天水的大地湾遗址属于D系人群,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西王母国。
父系为D的中国人很少,但母系为D是中国人的主流之一,老亚洲人基因的母系M占比超过一半[拜拜]西北和北方古人类的基因检测,母系D占比非常高。孩子是父母基因的结晶,智障才会认为母亲纯属工具人,不会把基因传给孩子。
N系女娲娘娘
中华民族的老祖母华胥西行,在甘肃天水生女娲与伏羲。由于新亚洲基因对于老亚洲基因有遗传优势,O系的父系很强势,母系也很强势,女娲是可以暴打西王母的[拜拜]虽然她们人数比较少~母系氏族社会,首领是女人,也是要为族群生存迁徙争地盘的。女娲是N系,来自山东大汶口古人类基因检测。
O系人群的原貌
一般认为最标准的O系人群的原貌是山东大汶口古人类,他们是伏羲女娲的后代,父系是O3,母系是N。
大汶口是东夷少昊氏的遗存,原本伏羲女娲是有族内婚传统,兄妹部落互相通婚,但他们的后代少昊氏与入关南下的C系商族结盟通婚了,还长达几百年之久,结果是出现了特殊的C南支,C南支完全不是C北支的通古斯长相了,而且身高得到空前提升,比如孔子一家是身高超过1.9米的大汉。C南支的常染被改变了。C系商王族根本不是白人,他只是得到了与白种基因最相似的伏羲女娲的基因。
有些人可能不知道原生的O与白种基因R在基因和骨骼的相似度有多高,因为都出自K啊。大汶口古人类曾一度被误认为是白种人,因为基因检测层级分得不够,骨骼特别是女性的骨骼与白种人女性相似度太高了。
但少昊氏后代常染也因为与商族通婚受到严重的影响[拜拜]。你以为的五胡蒙古人满人其实对中国的主体基因并没有什么大的影响,因为真正的影响在上万年到3000年前已经完成了。
我们有一个专门针对山东地区先民的线粒体研究,从9500年前起。研究表明4600年前,山东地区先民母系还是N系为主,4600年后M系进入,占比约12%。于是山东人的外貌发生变化,也有了不少单眼皮。
一般人可能都不太明白为啥要专门研究山东地区先民的线粒体和样貌……我们的学者也从不会直接说研究的原因。
百越基因和长相
百越指的是古越族人居住的地方,从沿海江苏起到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及越南北部,零散分布还包括湖南、江西及安徽等地。
古越族人范围很广,实际是个混合族群,父系O,但母系基因差别很大,有M系也有N系,母系M多半瘦小矮黑,母系N多半娇小白皙。N系的母系在南方总体占优势,没有大圆脸也没有单眼皮,由于环境气候食物等影响,男女身材会变得相对娇小,女性会变成小圆脸,但这让她们显得幼态,而不是大饼脸。
说白了单眼皮其实是在北方生活的CD系为了适应环境而发生的变化,中国人的单眼皮究竟怎么来的,指向很明确。就别把O系混居通婚导致的单眼皮渲染成正宗的了,还非说O系原装标配的双眼皮是混血结果,事实完全相反。
人类分子学考古与历史文献的比较
炎黄也跟D系混居为什么没有瘦小矮黑呢,因为炎黄不是在炎黄父族与D系人群混居后诞生,而是华胥女娲到达甘肃之后诞生的呀[拜拜]。并且炎黄部族进入中原后,又跟伏羲女娲的后代少昊氏通婚了。
有个点还挺神奇的,我个人觉得啊
从基因和考古来看炎黄父族肯定是与D系西王母国通婚,但历史文献里西王母国是友邦,炎黄承认的母族是N系女娲的有蟜氏,并且由黄帝后裔鲧禹继承母族有蟜氏的姒姓。
母系氏族社会再混乱,也不可能认错妈的[允悲]。父系部落最初是从母系部落脱离出来发展的,炎黄部落在我们的历史里很明确是华胥女娲到达甘肃之后诞生的。
《国语》: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
甘肃天水的大地湾遗址,人类活动历史4800~6万年前,古人类基因检测是百分百的D系。
这个基因检测结果让很多专家感觉懵逼,因为甘肃天水这个地方非常特别,是传说中的伏羲神农轩辕的出生地,而且也是黄帝部族活动的范围,所以专家本来以为Y染怎么也应该是O系而不是D系啊。我倒觉得很正常。炎黄父族北上后通婚的主要对象就是D系,这是找到了炎黄父族通婚对象的大本营,传说中的西王母国。
《山海经》:西王母穴处昆仑之丘。
《泾川志》:西王母国,民朴,半多穴居。
大地湾遗址建有圆形半地穴式房子,其位置和形状完全符合文献的描述。
在所有历史文献里,西王母与黄帝是睦邻友好的合作关系,黄帝与蚩尤的大战中西王母曾帮助过黄帝。可炎黄的母族明确记载是有蟜氏,是女娲的一支。炎黄并不把通婚的西王母当做母族。
我还是挺相信古人的记载有依据的,应该不会搞错炎黄的母族,但目前发现的西北遗址古人类母系都是D为主要么历史文献有误,有蟜氏不是女娲的后代,要么可能是还没找到地方?
理论上来说,这个遗址的古人类基因父系是O3,母系是N才符合炎黄的诞生情况。处于核心位置古人类线粒体是N系,平民是D系,那相当正常,因为母系N人数没有M多。
人类分子学考古不能只看Y染,线粒体研究也很重要,但后者才刚起步。
最后,其实我只是想说说双眼皮是怎么回事,怎么扯了那么多乱七八糟的?还断断续续写了两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