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思想启蒙运动(思想启蒙运动是什么)

思想启蒙运动(思想启蒙运动是什么)

思想启蒙运动(思想启蒙运动是什么)芜湖曾是长江下游的重要商埠,也是皖南的经济中心。清朝末年,在此设有“徽、宁、池、太、广兵备道”,统辖皖南各府,因此也是皖南的政治中心。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芜湖被辟为通商口岸。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势力侵入芜湖,他们在江城风景区及要道口设立领事馆,划分今陶塘以北、弋矶山以南的700多亩地为公共租界,强迫租界居民搬迁,勒令租界内

芜湖曾是长江下游的重要商埠,也是皖南的经济中心。清朝末年,在此设有“徽、宁、池、太、广兵备道”,统辖皖南各府,因此也是皖南的政治中心。

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芜湖被辟为通商口岸。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势力侵入芜湖,他们在江城风景区及要道口设立领事馆,划分今陶塘以北、弋矶山以南的700多亩地为公共租界,强迫租界居民搬迁,勒令租界内的百姓拆毁他们居住的“草屋及下等板房”。在经济上,帝国主义势力打探芜湖一带的市场情报,协助本国商人向芜湖大量倾销商品,造成大批手工业工人破产,他们还为本国商轮深入长江及芜湖内河各地提供帮助,使外轮在芜湖一带自由航行经商,导致江城附近的大批挑夫和民船水手失业,所有这些行径,都激起芜湖人民的极大愤怒,终在1891年5月爆发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反洋教暴动,这场暴动在近代中国反洋教斗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0世纪初,具有资产阶级觉悟的知识分子,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刚从日本归国的汪镕,面对祖国外患甚亟、大局渐危的悲景惨状,义愤填膺,伤时忧世,决心利用报刊制造舆论,为反侵略造势。经过半年筹备,汪镕的《白话报》在芜湖刊行。《白话报》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白话刊物之一,于1899年春在芜湖公开发行。其宗旨是: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以开通民智,唤醒民众,同仇敌忾抵抗外来侵略。

思想启蒙运动(思想启蒙运动是什么)

思想启蒙运动(思想启蒙运动是什么)

《安徽白话报》

1903年,安徽留日同乡会在向本省绅商所呈的一份“公启”中指出,要把落后的安徽改变成为资本主义的安徽,唯有从“教育”与“生计”两方面着手。在教育方面,又分开办学堂、劝游学和设阅书报社等三种方式。1906年以前,安徽地区资产阶级的活动,基本上遵循了这条道路,并且以芜湖为活动中心。这一时期,很多著名人士都在这里作了辛亥革命的思想酝酿。学堂和报刊,是两个主要的活动阵地。

1903年至1909年间,芜湖先后兴办学堂十余所,其中十之八九是私人开办的。这些学校的学生开始认识到封建统治的腐朽和外来侵略所造成的民族危机,因此,这些新兴的学校,就成了革命思想的温床。在这些学校中,革命色彩最鲜明的要算是安徽公学。1904年秋,李光炯迁旅湘公学到芜湖,创办安徽公学,所聘教员有柏文蔚、陈独秀、陶成章等人。一时间各地方的革命领袖代表荟萃于芜湖,因此吸引了很多有志青年来校学习,影响日盛,轰动了芜湖社会,安徽公学成了当时长江中游流域革命运动的中心。

与此同时,芜湖陆续出现许多近代报刊:《安徽俗话报》《皖江日报》《商务日报》《中江日报》等,其中有的是商业性报纸,有的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以及传播启蒙知识的工具,其中最显著的,要算是《安徽俗话报》。1904年夏,陈独秀将《安徽俗话报》迁至芜湖,设在位于长街的科学图书社内。《安徽俗话报》最突出的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主义制度。《安徽俗话报》初版时印数为1000份,半年后就增加到3000份,名列全国白话报首位,在群众中产生了深刻影响。

1904年夏,陈独秀、柏文蔚、常恒芳在芜湖成立岳王会,使安徽省的革命有了中心,标志着安徽的革命进入了新阶段。《安徽俗话报》、科学图书社等在革命思想的传播上起到了启蒙作用,安徽公学、岳王会、光复会等为革命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革命志士。芜湖成为安徽革命思想的启蒙地和革命运动的策源地。

1910年12月,报人谭明卿、张九皋在芜湖创办了《皖江日报》,内容着重于宣扬民主,鼓吹人权,揭露社会黑暗,革命倾向比较鲜明。同盟会会员陈子范担任主笔,撰写了很多时论和杂文,抨击时弊,暗喻革命,颇受读者欢迎。陈子范还发表了不少诗,其中“可怜牛马无猜惯,槽枥相安二百年”“已无净土容歌哭,只合浮槎犯斗牛”“伤心劳燕分飞后,击筑孤吟易水头”等句,暗藏反清革命之意,在知识分子中传诵一时。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先宣布独立。安徽的革命党人大为振奋,先后在寿州、安庆、合肥等地组织武装光复。沉寂已久的芜湖,又为全国、全省高涨的革命形势所推动。许多商业性的报纸每天报道各地革命情势发展的消息,张九皋主编的《皖江日报》第一个为革命摇旗呐喊,连续刊出号外,一时洛阳纸贵。良好的革命基础和似火的革命宣传激发了芜湖群众渴望革命的热情。

烟雨墩(芜湖光复时期军政分府所在地)

安徽公学、《安徽俗话报》、岳王会等对芜湖、安徽乃至数省革命思想的启蒙、宣传以及革命骨干力量的培养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

(作者:张卫强单位:民革芜湖市委会)

上一篇: 中苏关系(中苏关系破裂时间及原因)
下一篇: 春秋战国时期三家分晋哪三家(东周三家分晋哪三家)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