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三、《北征事迹》的文献价值和史料价值

三、《北征事迹》的文献价值和史料价值

三、《北征事迹》的文献价值和史料价值1368年,朱元璋结束了元末群雄逐鹿中原的战乱,从各路翘楚的争霸中脱颖而出,建立大明王朝,正统十四(1449)年,瓦剌也先太师率军南侵,正值盛年的明英宗亲自率军出城作战。同年七月

1368年,朱元璋结束了元末群雄逐鹿中原的战乱,从各路翘楚的争霸中脱颖而出,建立大明王朝,正统十四(1449)年,瓦剌也先太师率军南侵,正值盛年的明英宗亲自率军出城作战。同年七月,在土木堡几近倾巢而出的明军由于高层指挥失误、物资供应不足、军士体力透支等原因惨败,英宗也不幸成为俘虏,被迫羁留蒙古长达一年之久,史称“土木之变”(亦称“己巳之变”)。

这场惊天巨变使原本蒸蒸日上的明王朝由盛转衰,一度面临迁都南逃的不利局面。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一直都有后继王朝为前朝修史的传统,所以在英宗的儿子宪宗继位后,立即组织史官修纂前朝的实录。但在修纂实录时,发现朝中缺少英宗被俘瓦剌这一年的史料。因此,明宪宗下旨让曾经经历过北狩之事的大臣撰写相关书文上交朝廷,为史官修英宗实录提供资料。在此背景下,袁彬的《北征事迹》应运而生。

一、关于《北征事迹》

(一)成书背景

明朝建国伊始,明太祖朱元璋与明成祖朱棣为了维护新生的国家政权与强化明朝的统治,对待北元政权的态度很是强硬。洪武初期,朱元璋为了永绝后患,于是针对元朝的残余势力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打击。洪武元年(1368),徐达、常遇春率军攻下大都,并改称为北平。洪武二年(1369)年初,明军收复原由扩廓帖木儿控制的山西重镇大同。同年九月,明军接连收复陕西大部分地区(包括今甘肃)等地,李思齐投降。

实录明清潮州_清实录乾隆朝实录_明实录

此时明军士气大振,无人可挡。在明军势如破竹的进攻下,元朝在长城以南的势力损失殆尽,并且大体收回关陇、秦晋一带的控制权。但朱元璋依旧不放心远走漠北的蒙古铁骑,派常遇春攻打开平。常遇春在攻下开平不久后去世,元惠宗趁机逃跑。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为了实现“永清沙漠”,继续对北元政权穷追猛打。这一次北伐,李文忠俘虏了元昭宗(元惠宗之子)的皇后和他的儿子买得里八剌等许多蒙古贵族并缴获元帝玉玺。洪武五年(1372),徐达和李文忠攻打蒙古首都哈拉和林。

由于北元军重整旗鼓以及明军并不适应在戈壁沙漠作战,因此明军惨败。至此明军暂停下北伐的脚步。洪武二十一年(1388)蓝玉率大军再征漠北,双方在捕鱼儿海大战,明军此次大获全胜。北元主脱忽思帖木儿趁机逃跑,后被身边人所杀害。北元主脱忽思帖木儿死后,北元皇室式微,蒙古分裂成为互不统属的鞑靼、瓦剌和兀良哈。明太祖对待蒙古问题也有羁縻招抚和积极备边等柔和一点的方式,刚柔并济双管齐下。

明太祖和明成祖时期,常年对蒙古用兵很消耗明朝的人力物力,不利于国家自身的稳固与发展。所以到了洪熙、宣德时期,明朝皇帝更关注国家的内政。不插手蒙古各部的内斗厮杀。这一时期明朝对蒙政策主张以招抚为主,用温和的态度处理明蒙关系,发展自身生产力。在朱瞻基父子共同努力下,明朝进入了“仁宣之治”。当然这种温和的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放任了瓦剌部的壮大,使其势力日渐增强。为后来蒙古南下骚扰边境,酿成“土木之变”的惨剧,埋下隐患。

明实录_清实录乾隆朝实录_实录明清潮州

(二)作者生平

作者袁彬,出生于江西省新昌县义钧乡,建文四年(1402)他的父亲袁忠在宫中任锦衣卫校尉一职。正统四年(1439),袁忠因病辞官,由袁彬承袭父亲的校尉之职。正统十四年(1449),袁彬跟随御驾亲征的大军出城作战。在土木堡明军惨败,英宗被俘,死伤无数。此时的袁彬因为能识字被留在英宗身边侍候。

在滞留蒙古期间,英宗的吃穿住行,与明朝互通书信等事皆由袁彬负责。明英宗被俘以后,住的是游牧民族特有的蒙古包,每到夜晚边塞的寒风剌骨,英宗习惯了锦衣玉食,这种艰苦条件让他难已入睡。袁彬看到这种情况,便把英宗冻僵的双脚放进自己的衣服里,给英宗取暖。被俘期间,英宗跟随也先大军四处转移。

在转移的过程中,遇到了车马不能前行的时候,袁彬便背着明英宗前行。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可想而知明英宗愁苦不已。尤其在迟迟不能回到北京后,英宗经常感到灰心丧气长吁短叹郁郁寡欢,袁彬在这个时候就会开解英宗,让英宗坚定重回家园的信心。这样的相处,让明英宗对袁彬产生依赖。有一次袁彬感冒发烧昏迷,当时身在敌营又是行军途中,没有医疗条件救治袁彬,英宗着急得趴在袁彬的背上大哭。结果英宗这无意的举动让袁彬出了一身大汗,竟然治好了他的感冒。

明实录_清实录乾隆朝实录_实录明清潮州

二、《北征事迹》与相关文献的比较研究

(一)《北征事迹》与《正统临戎录》、《北使录》等汉文文献得比较研究

《正统临戎录》的作者为哈铭,回回人。正统初年,哈铭的父亲哈只担任通事一职,所以需要经常前往蒙古。正统十四年(1449)二月,哈铭和父亲哈只跟随明朝派往瓦剌的使团来到蒙古。五月,也先因为明蒙之间贸易纷争,就扣留下明朝派来的使团。七月,瓦剌率军攻打明朝。两军在土木堡会战,明军惨败,英宗也在此次战役中不幸成为俘虏,被迫留在也先大军中。之前跟随使团被扣留在蒙古的哈铭,因为懂蒙古语就被英宗留在身边。在被羁留蒙古的一年中,哈铭负责英宗与蒙古人的沟通与交流。一年之后经过明蒙的协商,也先同意送还英宗及其一众人等。

李实,字孟诚,四川合州人,正统七年(1442)的进士,后来担任礼科给事中一职。景泰元年(1450),明英宗被俘一年后,蒙古瓦剌部也先派出使臣到北京议和,说想要送回明英宗。景泰皇帝并不愿意迎回英宗,但碍于大臣的请求,只好同意派出使团,前往瓦剌商讨具体事项。

当时身为礼科给事中的李实勇敢接下出使的任务,以礼部右侍郎的职位出任使团正使出使蒙古。景泰元年(1450)七月初一使团出发,十一日达到目的地。来到蒙古的李实认真完成出使任务,和也先进行谈判,探望明英宗,了解明英宗在蒙古的生活状况,并献上所带来的物品。李实看望英宗时批评他当初宠信小人,才导致今天的局面,说他理应退位等诸如此类的话,为日后李实动荡的仕途埋下祸根。

清实录乾隆朝实录_实录明清潮州_明实录

(二)《北征事迹》与《蒙古黄金史》、《蒙古黄金史纲》、《蒙古源流》等蒙古文文献的比较研究

在《北征事迹》中并没有过多提及明英宗被俘的细节,只写了他高高地坐在雷家上,被蒙古士兵团团围住。而其他汉文史料关于明英宗被俘的过程是根据哈铭记录的英宗自述而写成的,存在夸大的成分。在蒙古文史料中也有记载英宗被俘的过程,和汉文史料中英宗的自述存在出入。

蒙古文史料中也有明英宗在蒙古期间的生活细节,蒙古文史料的记载还十分带有传奇色彩。从记述的这些“传奇”情节可以看出当时的蒙古人对曾经的大明皇帝明英宗还是很有敬畏之心,认为英宗不是一般人。虽然称他为“察罕小厮”,但并不会如同对待普通的敌军俘虏一样,奴役虐待明英宗。只是不可能再对英宗跪拜称臣,但基本还是会对他以礼相待。

两本蒙古文文献都是清朝时成书,两部史料说法相同。虽然都不是当时人记叙当时事,但两部史料中所记载的内容皆可找到出处,所以这两部蒙古文文献是比较可信的。我们从蒙古文文献可知,明英宗被俘时,并没有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坦然自若,而是躲在地窖里,由三百多名明朝的士兵保卫他,固守阵地誓死不退。

在被也先发现之后,明英宗是被敌军灰头土脸从地窖中拽出来,可想而知当时那个场面是有多狼狈不堪。明英宗在自述被俘过程时,为了维护帝王的尊严自然要隐瞒这段经历。通过蒙古文史料的记载可以补充当时的情况,为研究当时的史实提供了另一种说法。

明实录_实录明清潮州_清实录乾隆朝实录

三、《北征事迹》的文献价值和史料价值

(一)《北征事迹》的文献价值

《北征事迹》的记述是以时间为导向,通过时间线来回忆明英宗被羁留蒙古期间所发生的种种之事。这种通过时间线的记述,使繁杂错乱的日常生活、不停转移的游牧生活可以条理清晰地展现出来。因为明英宗在被俘的一年中,是跟随也先大军不停地游牧行军。

通过明确的时间线,我们可以了解到也先大军带着明英宗的行军全过程。也因为有了明确的时间线,我们能够清晰得了解到明英宗在也先大军中经历种种事情的前因后果。同时我们对袁彬记录的时间线进行梳理后,可以拿来与记录同期内容的史料进行比较考证。看《北征事迹》的时间线与其他文献史料所记录的时间是否一致,对照考证互为补充,最后通过对比得出一个较为准确的事件发生时间,以此增加史料的准确性。

(二)《北征事迹》的史料价值

《北征事迹》作为当事人根据自己亲身经历之事撰写的回忆性质史料,属于一手史料。明代官修的史书《明英宗实录》,因为没有足够关于明英宗被俘瓦剌期间的文献资料,只能采录私人的回忆记叙和史官的著述。袁彬所记录的这些内容为研究明蒙关系等相关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并且《北征事迹》所记录的内容不仅有涉及明蒙交流这样的政治事件,还有明英宗在也先大军中衣食住行这类的日常生活。这些日常记载为了解英宗在蒙古生活的具体情况提供史料,能够帮助学者们多方位多角度理解英宗被羁留蒙古的实际情况。因此《北征事迹》史料价值丰富。

实录明清潮州_清实录乾隆朝实录_明实录

结语:

英宗被俘期间的生活起居,吃穿住行,与蒙古上层贵族的交往,以及明蒙之间的来往,都是重要的历史史实。所以在明宪宗登基之后,就开始修英宗实录,但是奈何朝中没有英宗羁留蒙古的史料。所以明宪宗下旨,让亲历过此事的大臣撰写书文,交给史官为修史提供资料。在此背景下,诞生了众多记录英宗北狩一事的文献。

如袁彬《北征事迹》、哈铭《正统临戎录》、李实《北使录》以及杨善《杨都御史使虏录》等层出不穷。其中在蒙古作为英宗近侍的袁彬,所写下的《北征事迹》实为一手史料,为研究相关问题提供了史料佐证。

上一篇: 收集关于古代外星生物或神奇现象的记载
下一篇: 十则鲜为人知的野史,个个毁三观,知道三个以上是大神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