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坔有一方文
慢品人间烟火色,闲观世事春秋长;乡风儒语对月饮,三坔夜话万钟情。斯时也,李老师轩楼临窗,说史聊文,谈古论今,言庄道巷,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碰心处,高山流水,莫非知音?!
储巏(1457年-1513年),字静夫,号柴墟,明直隶泰州人,因曾长期居住时属泰兴的柴墟,又称泰兴人。其故后,明世宗赐谥"文懿",追赠礼部尚书。他是泰州人最熟悉,在泰州流传最广的一位历史人物,泰州的父老乡亲常以故事说储巏,以储巏说历史,以历史说其人性,才子清官储文懿被泰州人一代代传颂。
储巏先世居毗陵(今常州),元时迁至泰州。始祖光羲公生、卒、葬在金坛,至十九世祖宁七公,为避元季之乱,渡江而北,迁居泰州城。储巏幼年聪敏过人,五岁读书过目成诵,九岁能写文章,号称"神童"。十六岁考中秀才,时任主考官、监察御史娄谦预言储巏他日必魁天下。《泰州储巏年谱》载:“储巏(1457年—1513年),字静夫,号柴墟,明泰州人。幼聪颖,读书过目成诵,冠盖过里者,咸乐睹其风采,遂有神童之称。少攻文辞,长而益进,宏中肆外,冠绝一时。成化癸卯、甲辰、联缀两元,文章魁多士,声誉著海内。尔后登仕途,遍历两京,累迁三品,居官勤利民之政,持己慎操修之行。”
储巏是被历史记住的人,他传奇的人生被写进了《明史》、《江南通志》、《扬州府志》、《泰州志》。《柴墟公文苑传》中亦有记载:“储巏,字静夫,泰州人。九岁能属文。母疾,刲股疗之,卒不起。家贫,力营墓域。旦哭冢,夜读书不辍。成化十九年乡试,明年会试,皆第一。授南京考功主事。”
储巏也是民间传说最多的人,神通传神,忠孝两全,廉政爱民,刚正不阿。淳行清修的人生亮点,虽历500余年仍以鲜活的故事在泰州传扬。泰州南门高桥,因储巏的名人效应而使它增添了灵性,《妙联赢石建高桥》那娓娓动听的故事妇孺皆知,笔者在《高桥,泰州的那座古老的高桥》一文里已有记述,这里就不再赘叙。笔者要说的是在泰州流传着的另一则关于储巏与望海楼的有趣故事。
位于泰州城东北隅的历史名楼“望海楼”,不少人总把它称为“望母楼”,因为这与储巏的美传相关。传说储巏的父亲原是一位估客(专做海外生意的商人),成年累月,飘洋过海,贩卖药材、香料、珠宝、皮毛。有一次,正当航行在烟波浩淼的海洋之中,忽然狂飙骤起,天色昏暗,巨澜排空,海浪吞噬了木船,同船的人俱遭灭顶。仓猝间,储公抓到一块船板,随波逐流起来。起初储公神志尚清,不久便失去知觉。
等到他苏醒过来,发现自己正被一个披头散发的人抱着,吓得他浑身颤抖,连忙闭起双眼。那人轻手轻脚地将储公放到一个用兽毛铺成的山洞里,就转身走开。储公见那人并不想加害自己,这才大胆睁开眼睛。只见那人并非什么野兽,却是一个女人。原来这个居住在蛮荒的女人在海边猎食时,发现了昏迷的储公,将他驮回山洞,后来朝夕相处,成了储公的配偶,生下一男一女,他俩相亲相爱,伉俪情深。
虽说他们两情相悦,储公却无时无刻不思念着故土的文明生活,盼望着有朝一日,能够重返家园。他时时注意将一些犀角、鹿茸、珊瑚、玳瑁以及高级毛皮收集起来,藏在一棵大树洞里。他每天坚持不懈地教儿子识字、读书、健身、习礼,还给儿子起了个名字——储巏。
光阴如流水,储巏也有六七岁了。这一天,父子二人正在海边抓鱼,储巏眼睛尖,发现远处海面上有一个黑点在移动。过了不久,就近一看却是一条海船。
船是从海岛那边驶来的。船上是一批专做海外生意的兴化商人,因为遭遇巨风,偏离航道,才驶到这荒岛上来的。船上的人起初见到储巏父子,还以为是野人。经过储公的自荐,船上的人都同情他不幸的遭遇,就把他们父子接到船上。
储公又要求船上的人等他一下,让他把埋藏的珍宝拿到船上来,东西运上船后,他还想把那刚生小女孩的女人和女儿接来。可就在这时,那个女人抱着小女孩向海边追来,远远看见站在船头的储巏父子,就朝着海船呱里呱啦直叫唤,她散披的头发迎风飘起,瞪着一副大眼睛,样子实在怕人。船上的人唯恐来者不善,于是忙提前起锚扬帆;储公在船上执意要靠岸, 抢着掌舵 。相持之下,船已和岸隔开了距离,那女人见不能登船,就抱着孩子在岸边哀号着,后来就绝望地带着孩子扑向了大海,但见那长发只在海面上荡漾了几下子,便沉没了。
船上的储巏看到母亲跳海,一面哀号,一面也向海里跳去——幸亏被人抢手抱住。储公也顿足捶胸,悲痛欲绝。忽见海中波浪大涌,现出一滩,好似一人昂首眺望。人们就把它叫为“望子滩”。
储巏父子终于被海船带回国来。同船人同情他们的遭遇,临分别时,多有馈赠;他们自己又带回不少香料、皮毛等珍贵货物,回到泰州之后,居然成了富户。
后来,储巏做了官为纪念母亲,就在泰州东南角盖上了一座高楼可远眺孤岛,并在楼上发奋读书,题名“望海楼”。其实,泰州有人把“望海楼”叫做“望母楼”,其中又流传一段故事,储巏为官时,他矜名重节,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与阉官刘瑾做斗争。明朝正德初年,太监刘瑾假仗主威,挟持中外,权倾朝野,很多官员趋炎附势投靠刘瑾,而统管财政大权的户部左侍郎储巏,刚直不阿,上疏朝廷,力谏刘瑾谋反篡权罪行,弹劾刘瑾贪婪狡诈,蠢政害民,为隅朝野。刘瑾见储巏不附于己,便视储巏为眼中钉,处处打压,造谣诽谤,甚至恶毒辱骂储巏不是人养的,传而远之,储巏就变成猩猩养的,储巏建楼望母的故事就传开了。
其实,历史上的储巏是一个真正的大孝子。储巏的母亲王氏患病,他心急如焚,四处请名医为母治病,侍服于床前,为母亲亲自煎药,品尝汤药,有一次,一位郎中说如果要治好你母亲的病,只有用她儿子的肉做药引子,才能使病人转危为安,储巏毅然割下身上的肉放到药罐中煨给母亲喝。前面所说《柴墟公文苑传》载:“母疾,刲股疗之,卒不起。家贫,力营墓域。”正是说的此事。成化十五年(1479)八月十二日亥时,其母王氏病不治身亡,从此母子阴阳相隔,储巏母王氏葬于泰西九龙桥唐楼村。
这是储巏为母亲买下的一块风水宝地。道长曾预言:"日后子孙必定福禄"。日后果真如此,其子二人,曾孙储堪一门三代高中进士。泰州储氏《延桂堂》堂联"梅子音传三凤第,桂花香发两元家",来由于此。
据传,是储巏分金测定蓄"九龙"水、筑涵渠,引龙泉以贯通上下水网,让九龙河水泽被万物造福九龙人。尔后为方便父老乡亲出行还在河上修建了一座桥,因河取名"九龙桥",在九龙河水流经的罡门建了座"镇龙寺"以保佑九龙风调雨顺,人寿年丰。储巏为母守孝三年,刻刻不忘父母对他的养育之恩,许下:"生不能随母去,死后要葬在母侧,永远陪侍"。他思亲进取,发奋读书,成化年间参加科举连中解会两元,尔后为母撰《诰赠淑人王孺人基志铭》悼之。
储巏为官清廉,为人质正坦荡。他居官勤利民之政,清介自守,以死勤国。正德七年,储巏任南京户部左侍郎,带病到任。看到钱谷支耗愈来愈严重,十分忧虑,日夜筹划。次年改任南京吏部左侍郎,仍悬念户部任内的事情。储巏办事认真,直到病重还在处理公务。正德八年(1513)七月,储巏病故于南京吏部,终年57岁。临终,友人往问后事,已不能言,犹举笔书"国恩未报,亲养未终"八字,无一语及家事。他死后奉旨归葬于泰州西郊九龙桥,明世宗亲赐谥号"文懿",并追赠其为礼部尚书,赐祭葬,敕建储文懿祠,储文懿公解元坊,储文懿公会元坊等。
据说,储巏墓穴位在生母王氏墓左侧的左昭位,按葬仪把棺柩从墓舍移置于舆上,用竹杠,结以彩,销金棺罩旁施以蓝色绣花帷幔,四角垂流苏,抬上"独龙杠"由土工十六人慢步抬至墓穴落葬,参葬者毕集,御葬礼仪庄严隆重。五百年前泰州九龙的辉煌至今还闪烁在人们的记忆中。传说,储巏棺柩落葬时,晴朗天空突然出现一道亮丽彩虹,有人看到储巏身穿九蟒五爪蟒袍,头戴官帽,手握一支笔从棺中升腾而去。实际上储巏的棺柩是皇帝赐葬时选用云南金丝楠木打造成的。珍稀楠木自然显现各种细腻纹理,有像火焰的,俗称"火焰纹",有像瀑布的,则称"瀑布纹",这些非常美丽的木纹如同现在是3D立体视觉,十分逼真,故而由此传说。
以故事说储巏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泰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储巏的“神童”、“忠孝”、“廉政”、“荐贤”、“官德操守”、“刚直不阿”、“矜名重节”、“清介自守”、“嘉言善行”等故事,至今仍广泛流传,传播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所以我们讲储巏的故事,正是为了赓续弘扬这样的传统美德,也是对地方历史文化的一种挖掘与传承。储巏的故事是我们大泰州家乡的一个方面,让我们共同来讲好更多的美好的家乡故事吧!
曾于杏园醉桃李,归来长情又贯微。作者杏园秋雨(原名,李长贯,签约作家),挂鞭归去来兮杏园翁,好吟喜文,著有长篇小说《杏雨烛泪》,常以涂鸦知会。欢迎关注、鼓励、留言与赐稿(来稿可附百字内简介和生活小照一张)!QQ邮箱:398746528@qq.com 微信号txxfry分享是一种美德、关注是一种智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