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遗记卷一之二•炎帝神农
何光明收集整理
炎帝始教民耒(lei)耜(si)(注:《史记正义》引《帝王世纪》云:“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jiao)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按此节亦当有“以火德王”等语,又记神农事特简略,蓋(gai)萧绮整理时已残缺不完。耒耜,古农具,起土所用。《易•繫辞》:“神农氏作,断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nou)之利,以教天下。”),躬勤畎(quan)畝(mu)之事,百穀滋阜。圣德所感,无不著焉。神芝发其异色,灵苗擢其嘉颖,陆地丹渠,骈生如盖(注:“陆地”原作“陆池”,据《绀珠集》八及《类说》引文改动。《类说》五云:“神农时陆地生丹渠,骈生如车盖。”按:渠即芙渠,荷也。骈生,重列对偶而生。盖,伞也,言花叶丰茂如伞也。盖荷本水生植物,今陆地而生,故为祥异。若作“陆池”,不是词,且与下文“成池”重复。),香露滴沥,下流成池,因为豢龙之圃。朱草蔓衍于街衢(注:朱草,一种瑞草。《淮南子•本经》记载:“流黄出而朱草生。”高注:“皆瑞应也。”),卿云蔚蔼于叢(cong)薄(注:卿云,瑞气也。《史记•天宫书》记载:“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qun),是谓卿云。”蔚蔼,光华油润之貌。叢薄,草木叢杂之处。《淮南子•俶(chu)真》记载:“兽走叢薄之中。”注:“聚木曰叢,深草曰薄。”),筑圆丘以祀朝日(注:“圓”当作“圆”,二字古今通用,以作“圆”为正。圆丘,祭天之坛也。《周礼•春官•大司乐》记载:“于地上之圆丘奏之。”疏:“土之高者曰丘。圆者,象天圆也。”),饰瑶階以揖夜光(注:夜光,月光也。《楚辞•天问》记载:“夜光何德?死则又育。”洪与祖补注引《博雅》:“夜光谓之月。”)。奏九天之和乐,百兽率舞,八音克谐(注:以上二句袭《书•舜典》文。古代以金、石、土、革、丝、木、匏(pao)、竹为八音。),木石润泽,時有流云丽液,是谓“霞浆”,服之得道,后天而老。有石璘之玉,号曰“夜明”,以闇(an)投水,浮而不灭。当斯之时,渐革庖牺之朴,辨文物之用。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採峻锾(huan)之铜以为器。峻锾,山名也。下有金井,白气冠其上。人升于其间,雷霆之声,在于地下。井中之金柔弱,可以缄縢也(注:缄縢,约束、矫揉之意。)。
録曰(注:按本书卷首萧绮序“序而録焉”云云,则凡“録曰”以下,皆为萧绮之文也。后仿此。):谨按《周易》云(注:毛校无“谨”字。):伏羲为上古(注:《汉书•艺文志》记载:“《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孟康注:“《易•繫辞》曰:"《易》之兴,其于中古乎!”然则伏羲为上古,文王为中古,孔子为下古。”),观文于天,察理于地,俯仰二仪,经纶万象,至德备于冥昧,神化通于精粹。是以图书著其迹,河洛表其文(注:二句谓《河图》、《洛书》。《易•繫辞》记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郑玄用《春秋纬》之说,以为《河图》有九篇,《洛书》有六篇,孔安国以为《河图》即八卦,《洛书》即九畴。详见《易•繫辞》疏。)。变太素之质(注:太素,《列子•天瑞》记载:“太素者,质之始也。”),改淳远之化(注:淳远,《逸史》本作“纯远”。),三才之位既立(注:三才,指天、地、人。《易•繫辞》记载:“《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四维之义乃张(注:四维,《管子•牧民》记载:“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刘绩注:“维,網罟(gu)之綱,此四者张之,所以立国,故曰四维。”),礼乐文物,自兹而始。
降于下代,渐相移袭。《八索》载其遐轨,《九丘》纪其淳化(注:《八索》、《九丘》,按《左传》昭十二年记载:“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杜注:“皆古书名。”),仆昭籍籙(lu),编列柱史(注:柱史,柱下史之简称,周官名,相当于秦朝御史,汉代侍御史。《史记•张丞相传》记载:“苍,秦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据此知道柱下史为典守书籍的官员。)。考验先经,刊详往诰,事列方典(注:方典,犹方策,古代时无纸,书于木板竹简之上,故后人称书籍曰方典、方策,亦曰方书。),取徵群籍,博采百家,求详可证。按《山海经》记载:“棠帝之山,出浮水玉。巫吕之地,其木多文(注:《山海经•南山经》记载:“堂庭之山,多棪木,多白猿,多水玉。”郭璞注:“水玉,今水晶也。”此作“棠帝之山”,盖传写讹误。下句今《山海经》无其文,已考证。)。自非道真俗朴,理会冥旨,与四时齐其契,精灵协其德,祯祥之异,胡可致哉!故使迹感诚著,幽衹不藏其宝,祇心剪害,殊性之类必驯也。以降露成池,蓄龙为圃。及乎夏代,世载绵绝,时有豢龙之官(注:按《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蔡墨对魏献子,谓古者畜龙,故国有豢龙氏,有御龙氏。董父事舜,为豢龙氏,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夏孔甲,为御龙氏。杜注:“豢龙,官名,官有世功,则以官名。”)。考诸遐籍,由斯立矣(注:斯,指神农之世。据《左传》,豢龙之官乃帝舜所置,萧绮《録》以《记》有“因为豢龙之圃”云云,遂谓豢龙始于神龙也。)。
单方:柴胡
异名:茹草、柴草、山柴胡等。
主治:寒热往来咳嗽
用量:3克
用法:将柴胡加甘草1克,煎水服。
性味:苦、凉。归肝、胆经。
功效: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等功效。治寒热往来,头痛目眩,月经不调等症。
甘草有中和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等功效。
解释:因体弱,受外邪寒湿侵袭。症见流鼻涕、咳嗽,时冷时热。治宜和里解表。
此单方出自: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民间医学丛书《中国民间小单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