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德明
当年我初编文艺副刊的时候,分工管散文。因此业余寻访旧书,每见散文随笔类版本,虽非名家之作,也不会轻易放过。1936年9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陈适著《人间杂记》,就这样流入了我家。
本书共收散文三十六篇,写景的如《兰溪江上》等;写人的如《忆海上别冯陆》。按冯指冯沅君,陆指陆侃如,看来作者与知名作家亦有往来。此外还有读书笔记和生活速写多篇。对于作者我却一无所知,不免是件憾事。
幸好书前有林语堂、赵景深写的两篇序文。林先生说,他与陈适素不相识,只在《人间世》杂志上见过作者的投稿,觉得作者清丽的白话文写得颇有风韵。又说:“陈先生不喊到农村去,却是住过农村,识得田园先活之甘苦痛痒,我们读来只觉其真。”林语堂还特别举出书内一组散文“南归杂记”为例,其中的《堂妹的出嫁》,写到作者在农村的堂妹家,收了人家八十元的财礼,父亲年迈,仍要外出打工,地主只管饭,不发工资。十七岁的堂妹临出嫁了,只好日夜不停地挑手巾,做花边,想赚几个铜板买件衣料,结果还是变成活命的饭钱,连一件新嫁衣也没有穿上。这篇散文深深地打动了林语堂。
赵景深先生在序言里说,他自称是四川人,却生长在浙江,因此对作者笔下所描绘的浙江风物倍感亲切,并且想到自己的母亲也是宁波人。对于作者写的富春江和雁荡山他自然喜欢,而《象山港泊舟避风记》更被评价为一篇“细致的力作”。
书中的一组生活速写,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如《闸北寓居琐忆》,即表现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生活在亭子间里的文化人的苦乐。当时一家书店要招四名编辑,报名者竟有上千人。那场面是令人难以想象的,不知作者是否也在其中,命运又如何。总之,这便是现实,这便是生活,这也就是人生。
若干年前,友人黄宗江忽然寄我一册吴廷琯著的《涯屋文存》,是浙江乐清文联编辑,1997年6月由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黄兄是温州人,一向热心乡里文事,我感谢他赠书的一片雅意。不想书中竟有《关于陈适》和《陈适其人其事》两篇文章,一下子解除了我多年来未了的一件憾事,真是欣喜异常。
据吴先生介绍,陈适诞生于1908年,1969年病逝于温州。早年他在家乡参加革命,后到上海复旦大学读书,毕业后曾在上海红叶书店任助理编辑,不久即去中学教书。鲁迅先生逝世,殡仪馆灵堂上挂有他写的挽联:“写死魂灵,竟成恶梦,归化十月;作自由书,长留热风,去无二心。”上联嵌入鲁迅翻译的《死魂灵》《恶梦》《十月》,下联嵌入了鲁迅写的《伪自由书》《热风》《二心集》,这说明他熟悉鲁迅的作品,一直心仪鲁迅。1937年,他回到了故乡,先后在乐清和温州教书,从此告别了文坛。足可反映他热爱文学和教育工作的还有一本《青年作文读本》,是上海孤岛时期,由钱君匋主持的万叶书店为他出版的。据说抗战以前,他在家乡还印过一本《瓯海儿歌》,进一步证明他选择教书的职业绝非偶然。只是事隔多年,这本书更不易见到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