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再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郭氏宰相世系“序封于阳曲”断句错误

再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郭氏宰相世系“序封于阳曲”断句错误

再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郭氏宰相世系“序封于阳曲”断句错误“序(叙)封于阳曲”是春秋时期“叙封制度”,近代翻印《新唐书》时断句造成“虢叔裔孫序,封于阳曲”的错误。很多人因没有追本溯源原文,导致以讹传讹

前言:8月20日,我在中华郭氏网发表“《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郭氏宰相世系勘误四则”,引起广大郭氏宗亲、文化学者的关注。比如:8月21号,山东夏津郭庆强宗长在看了文章后,对文章中“历史上并无(虢)序这个人,这是断句造成的错误。”有疑问,并微信中提问。因平时较忙,我简单回复以后,用电话告之原因。现正式回复:“序(叙)封于阳曲”是春秋时期“叙封制度”,近代翻印《新唐书》时断句造成“虢叔裔孫序,封于阳曲”的错误。很多人因没有追本溯源原文,导致以讹传讹,凭空杜攥出一个虢序、序公“號曰郭公”。

唐书新汉字_唐书新唐书_新唐书

我在发表“《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郭氏宰相世系勘误四则”这篇文章之前,我作了大量研究,翻阅古籍,也多次到“夏阳”等地进行田野调查。“”勘误三,全文如下:

勘误三:“序封於陽曲”断句的错误

“於是平王求虢叔裔孫,序封於陽曲,號曰郭公。”《毛传》:"序,绪也。"序"通"绪",《尔雅》:"叙,绪也。自然也与"叙"同义。 《诗·鲁颂·閟宫》:“缵禹之绪。”,即前人遗留下来的未竟的事业。陆游《丞相率文武官僚贺寿皇正旦表》:“系唐统,接汉绪。”即朝代的脉络、世系。

而近代翻印《新唐书》时断句成:“於是平王求虢叔裔孫序,封於陽曲,號曰郭公。”这是完全错误的,失去了文章的本意。很多人因没有追本溯源原文,导致以讹传讹,凭空杜攥出一个虢序、序公“號曰郭公”。

笔者通过多年研究史料,也从没有发现有一个叫虢序、或是序公的人存在,这一问题一直困绕着笔者,后来通过翻阅《新唐书》古籍,才从根本上认识这一问题。历史上并无(虢)序这个人,这是断句造成的错误。

新唐书_唐书新汉字_唐书新唐书

图:《元和姓纂》

另外前面说到,《元和姓纂》:“周文王弟虢叔受封于虢,或曰郭公,因以为氏。"第一代虢叔已经"或曰郭公".,并不是到了“虢叔裔孫”才“號曰郭公”。

以上虽然并没有展开说明,但是我当然知道:宋.罗泌所撰之《路史·国名记·戊卷》称:"夏阳,序之封,晋灭之。今陕之平。汉夏阳城又在韩城东北百三十。"因为我在“勘误四”中就提到了这个记载。

唐书新汉字_新唐书_唐书新唐书

《路史·国名记·戊卷》中的记载::"夏阳,序之封,晋灭之。”为什么不能作为有(虢)序这个人的证据?

1、《路史》是南宋时期神话历史之作,成书较晚,历来备受争议。

罗泌,字长源,号归愚,南宋孝宗时庐陵(今江西吉安)人,自幼力学,精习诗文,一生不事科举。泌尝惜孔子"删书"断自唐尧,后世史书极少言皇古之事,遂博采各种典籍,于乾道年间著成《路史》。《路史》47卷,(南宋)罗泌撰,前记9卷,后记14卷,国名记8卷,发挥6卷,余论10卷。此书为杂史。路史,即大史之意,记述了上古以来有关历史,地理,风俗,氏族等方面的传说和史事,取材繁博庞杂,是神话历史集大成之作。

今日所见《路史》由后人汇编而成,成书较晚,备受争议。很多记载不可信,比如:虢国等问题。

唐书新汉字_新唐书_唐书新唐书

图:《路史》

上图:"仲之封为西虢”,下图:“东虢,叔之封制也”。其实,第一代虢仲、虢叔封地都是“在岐,今凤翔虢县”。

唐书新唐书_唐书新汉字_新唐书

图:《路史》

历史上虢国只有一个,虢国是西周初年的重要姬姓封国,分封于公元前1046年前,其开国国君是周文王的弟弟虢仲、虢叔。周初分封同姓诸侯的目的,意在“以蕃屏周”。虢国三次分封,多次迁徙,史书记载中形成:西虢、东虢、北虢、小虢。三门峡虢国建都上阳,地跨黄河两岸,史称南虢、北虢,实为一虢。当然,5个虢国(西虢、东虢、北虢、小虢)讨论早已解决,不在本文讨论之内。

2、《路史》记载:"夏阳,序之封,晋灭之”如果“序”当成人名也为孤证。

唐书新唐书_唐书新汉字_新唐书

图:《路史》

“北虢”位于“大阳”、“夏阳”、“下阳”,都是同一个地方,就是今天的平陆县(特别说明:在黄河边,不在太原)。古以“山南水北”为“阳”,“下阳”以濒临黄河之北,犹与黄河南岸的虢都上阳(今天的河南省三门峡市)隔岸相对,故名。

《路史》记载:"夏阳,序之封,晋灭之”。如果有人一定把当成人名,也为孤证。而孤证不立:如果只有一条证据支持某个结论,这个结论是不可接受的,在逻辑学上,称为弱命题。比如历史上某一事件,如果只有一条记录,没有其他不同来源的记录做应证,一般就不会作为确定的史实。孤证不立的使用范围较广,除了历史学,还存在于法院审判、考古学、考据学中,以及在科学研究中为证明某个结论,会从不同的角度设计实验或寻找证据证明。

唐宪宗时宰相李吉甫命林宝修撰《元和姓纂》,元和七年(812)成书,一直到南宋乾道年间(1165年-1173年)著成《路史》300余年间,没有“序之封”记载。之前没有,之后也没有(一直到当代白话文之前)。因此,此处也是作者对《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断句理解原因。史书上均没有(虢)序这个人的记载。

3、“序(叙)封于阳曲”是春秋时期“叙封制度”,"序"通"叙",不是人名。

叙封制度早在春秋时期已经产生,叙封制度是中国古代王朝的统治者为维护统治,给予官员主要是高级官员、后妃在世亲属及宫中乳母、宫官的一种荣誉性称谓和相关待遇的制度。关于“叙封制度”历朝历代都有,此处不再展开。

唐书新汉字_唐书新唐书_新唐书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卷七十四表第十四郭氏表:“求虢叔裔孫序封於陽曲號曰郭公”。

唐书新汉字_新唐书_唐书新唐书

同是《路史·后记十·疏仡记》记载:“求其裔孫叙封之陽曲號曰郭公”。

以上说明白两个问题:

一是:《路史·国名记·戊卷》称:"夏阳,序(通“叙”)之封,晋灭之。今陕之平。正如我在“《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郭氏宰相世系勘误四则”中说到的,《毛传》:"序,绪也。"序"通"绪",《尔雅》:"叙,绪也。自然也与"叙"同义。 “序(叙)封于阳曲”是春秋时期“叙封制度”,"序"通"叙",不是人名。

二:虢叔裔孫,叙封于阳曲。古阳曲就在夏阳,夏阳位于今天河南省三门峡黄河对岸平陆县,不是现在的太原市阳曲县,两地相距甚远。

正如我与郭庆强等宗长说的,有研究、探讨、经得住质疑才是对家族负责任的态度。如果这么明显的记载都不知道,或是不提,有可能吗?。而且我还把写上去了,就是不怕质疑。

我始终认为郭氏起源研究就是要以史实、金石为据,“郭氏起源的研究要能经得起历史检验,对后人负责!而不能站在个人感情、地方立场。”因此研究、考证后说没有“历史上并无(虢)序这个人”,是很谨慎、很严谨的。

感谢山东郭庆强、江西郭小华及各位宗长对郭氏文化研究的关注和探讨。

文:郭在权

2018年9月北京会议:

2018年6月山西活动:

1、

2、

3、

4、

郭子仪研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上一篇: 怎么评价《三国演义》中孙权的为人?
下一篇: 我在新唐书里见到了陈长生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