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打响鸦片战争反侵略第一炮的将领,7次击败英军,死前仍挂念香港

打响鸦片战争反侵略第一炮的将领,7次击败英军,死前仍挂念香港

打响鸦片战争反侵略第一炮的将领,7次击败英军,死前仍挂念香港链接:打响鸦片战争反侵略第一炮的将领,7次击败英军,死前仍挂念香港_腾讯新闻道光帝在位期间,清朝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尤其是鸦片战争带来的危害尤甚。在抵御英国侵略军的战斗中

链接:打响鸦片战争反侵略第一炮的将领,7次击败英军,死前仍挂念香港_腾讯新闻

道光帝在位期间,清朝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尤其是鸦片战争带来的危害尤甚。在抵御英国侵略军的战斗中,曾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卫国英雄,如林则徐、关天培等人,无不令后世敬仰。在这些民族英雄当中,打响鸦片战争反侵略第一炮的将领,正是赖恩爵。

01 三代五将

赖恩爵,字简廷,广东省新安县大鹏所城(今深圳市大鹏新区鹏城社区)人,祖籍永安县(今紫金县),是永安赖姓始祖赖参廷九世孙,先祖于雍正九年(1731年)从永安迁至大鹏所城。大鹏所城,全称为“大鹏守御千户所城”,始建于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是明清两代中国南部海防的军事要塞,有“沿海所城,大鹏为最”之称,深圳的别称“鹏城”即源于此。

清实录光绪朝实录_台湾资料清穆宗实录选辑_清实录

深圳大鹏所城

赖恩爵出身将门世家,祖父赖世超以武举人起家,由于功夫好加之屡立战功,在道光朝初年官至武功将军;父亲赖英扬致力于缉匪抗盗,因战绩彪炳官至浙江定海镇总兵官,死后被追封为振威将军;叔父赖信扬因战功显赫,官至福建水师提督、安鹭将军。除此之外,赖恩爵之弟赖恩禄官至福建晋江镇镇台,同样拥有将军官衔。如此一来,赖家三代竟然出了5位高级将军,因而有“三代五将”之称。

大鹏所城原为防御海盗、倭寇侵扰而设,城中居民以军人及其家属为主,由于职业性质特殊,自然养成一种民风彪悍的特点。赖恩爵生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受家庭氛围的熏陶,自幼便跟随长辈们练习武艺、研究兵法。由于赖恩爵身份特殊,加之天资聪颖、学习刻苦,因而成长速度相当快,从普通士兵做起,逐渐晋升为把总、千总、守备、都司,到九龙海战前已经做到参将(正三品)的高位。

台湾资料清穆宗实录选辑_清实录_清实录光绪朝实录

赖恩爵故居

从嘉庆朝开始,从英属印度输入的鸦片日益泛滥,导致清朝每年白银外流达600万两,并给中国人在精神上、肉体上带来严重损害,及至道光帝在位期间,情况变得愈发严重。为了解决问题,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两广总督,前往广东销毁鸦片,“虎门销烟”事件随即发生。此后,中英关系加速恶化,英国武装商船在广州附近海面频频制造事端,由此导致九龙海战的爆发。

02 九龙海战

1839年7月7日,英国商船“卡纳特克”号、“曼加勒” 号的水手在广东九龙尖沙咀村酗酒闹事,由此引发与当地村民之间的大规模斗殴,结果村民林维喜重伤不治而死。事件发生后,由于英国驻华商务总监义律拒绝交出凶手,林则徐于是下令禁止中英间一切贸易,派兵开进澳门、驱逐英人出境,并停止供应英国人食物,撤回澳门英商雇用的中国职员和工役。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商人被迫撤离澳门,寄居于货船上。

清实录光绪朝实录_清实录_台湾资料清穆宗实录选辑

赖恩爵指挥清军取得九龙海战胜利

为了解除禁令、恢复贸易,义律派传教士郭士立与林则徐进行谈判,但遭到后者的拒绝。为了逼迫林则徐屈服,义律以“求为买食”的名义,在9月4日率领包括主力舰“路易沙”号等在内的5艘舰船逼近九龙,并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向驻扎在当地的清朝水师船只进行炮击。正在巡洋的大鹏营守将赖恩爵受到出其不意的攻击后,随即指挥水师船和九龙炮台开炮反击,九龙海战由此爆发。

虽然英国船坚炮利,并且拥有率先攻击的优势,但由于赖恩爵遇事冷静、善于应变,加之在本土作战、将士训练有素,因此在遭受少量伤亡后,很快便在战场上扭转局势。最终,经过多半天的激战,英国船队在傍晚时分仓皇逃回尖沙咀驻地,九龙海战以中国的大胜而告终。经此一战,英国伤亡惨重,史称“叠见夷尸随潮漂淌”、“此外夷人受伤者尤不胜计”(见《林则徐卷·会奏穿鼻尖沙嘴叠次轰击夷船情形折》。

清实录_清实录光绪朝实录_台湾资料清穆宗实录选辑

赖恩爵半身像

九龙海战意义重大,因为它不仅是鸦片战争的起点,并且是中国近代史上一系列反侵略战争中的第一仗,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作为打响中英鸦片战争第一炮的赖恩爵,因战功卓著、扬我国威而深得全国军民的钦佩,并得到道光帝的大力嘉奖,被赏戴花翎的待遇,获赐“呼尔察图巴图鲁”的称号,并升任副将(注:“巴图鲁”在满语中意为“勇士”,副将为从二品官)。

03 忧愤而逝

九龙海战后,赖恩爵奉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之命,带兵移守大屿官涌炮台,以防备英国舰队的再次入侵。果不其然,在穿鼻海战中告负后(注:穿鼻即穿鼻洋,是位于广州市南沙区与东莞、深圳之间的海面),义律再次率领舰队南下,试图夺取官涌炮台,以此来洗刷连续两次被击败的耻辱。从当年11月4日到13日,在10天时间里,由义律指挥的英国舰队连续6次向清军阵地发起进攻,但最终均以败局收场。

清实录_清实录光绪朝实录_台湾资料清穆宗实录选辑

官涌今貌,赖恩爵曾在这里6次击退英军

凭借着多次击败英国侵略军的辉煌战绩,等到官涌之战结束后,赖恩爵的声望达到顶峰,不久便被朝廷晋升为南澳镇总兵,负责清剿为患粤闽两省交界处的海盗。在任期间,赖恩爵亲率士兵捕盗,累立战功20余次,为平靖海疆作出了不朽的贡献。1843年12月,赖恩爵升任广东水师提督,以接替因防守不力的原水师提督吴建勋,由此达到仕途的顶点。

然而,就在赖恩爵出任广东水师提督的前1年,鸦片战争以清朝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而告终,随之而来的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对于鸦片战争的结果,赖恩爵忧愤异常,每每以不能再次上阵杀敌、收复失地而深感遗憾。1848年,即鸦片战争结束6年后,赖恩爵忧愤而逝,终年53岁。赖恩爵去世的消息传到北京后,道光帝不胜悲痛,下诏追封他为振威将军,并拨付专款予以厚葬。

清实录光绪朝实录_清实录_台湾资料清穆宗实录选辑

赖恩爵雕像

赖恩爵临终前依旧忧心国事,在留给5个孙儿的遗愿中语不及私,只以希望有朝一日能收回香港岛为念,令在场人士无不唏嘘动容。1997年7月1日,即赖恩爵去世149年后,被英国强占的香港正式回归祖国的怀抱,真可谓普天同庆。香港正式回归后,由百余位散居在世界各国的赖氏后人,在“还我祖愿”四个大字的衬映下,向长眠于地下的赖恩爵进行告祭,他若泉下有知,当深感安慰吧?

参考书目

赵尔巽:《清史稿》,中华书局1998年版。

官修史料:《清实录》,中华书局2008年版。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鸦片战争档案史料》,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中国史学会编:《鸦片战争》,神州国光出版社1954年版。

清实录光绪朝实录_台湾资料清穆宗实录选辑_清实录

上一篇: 乖谬百出的《清史稿》
下一篇: 中华文史网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