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作者司马迁(公元前145年—约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早年从董仲舒学《春秋》,从孔安国学《尚书》。《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司马迁赋》八篇;《隋书·经籍志》有《司马迁集》一卷。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学问渊博,曾“学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早年司马迁在故乡过着贫苦的生活,10岁开始读古书,学习十分认真刻苦,遇到疑难问题,总是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20岁那年,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后来回到长安,作了郎中。他几次同汉武帝出外巡游,到过很多地方。35岁那年,汉武帝派他出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他了解到那里的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他父亲司马谈死后,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接替做了太史令。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与天文学家唐都等人共订“太初历”。同年,开始动手编《史记》。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司马迁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获罪被捕,被判宫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报任安书》)为了完成父亲遗愿,完成《史记》,留与后人,含垢忍辱忍受腐刑。公元前96年(太始元年)获赦出狱,做了中书令,掌握皇帝的文书机要。他发愤著书,全力写作《史记》,大约在他55岁那年终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司马迁忍辱完成了史记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正当司马迁全身心地撰写《史记》之时,却遇上了飞来横祸,这就是李陵事件。这年夏天,武帝派自己宠妃李夫人的哥哥、二师将军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另派李广的孙子、别将李陵随从李广利押运辎重。李广带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军深入浚稽山,与单于遭遇。匈奴以八万骑兵围攻李陵。经过八昼夜的战斗,李陵斩杀了一万多匈奴,但由于他得不到主力部队的后援,结果弹尽粮绝,不幸被俘。...查看更多《史记》的传播 史记在汉唐宋元朝时期的流传《史记》的传播司马迁创作的《史记》比较广泛地传播流行,大约是在东汉中期以后。成为司马迁著作的专称,也开始于这个时候。据现知材料考证,最早称司马迁这部史著为《史记》的,是东汉桓帝时写的《东海庙碑》。在这以前,《史记》都称为《太史公书》、《太史公记》或简称《太史公》。
《史记》有两部,一部在司马迁的工作场所(宫廷);副本在家中。在汉宣帝时期,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开始把该书内容向社会传播,但是篇幅流传不多,很快就因为杨恽遇害中止。
《史记》成书后,由于它“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汉书·司马迁传》),被指责为对抗汉代正宗思想的异端代表。因此,在两汉时,《史记》一直被视为离经叛道的“谤书”,不但得不到应有的公正评价,而且当时学者也不敢为之作注释。在西汉即使诸侯都没有全版的《太史公书》,东平王向朝廷要求赏赐宫廷中的《太史公书》也遭到拒绝。因为《史记》中有大量宫廷秘事,西汉严禁泄露宫廷语,因此只有宫廷人员才能接触到该书。汉宣帝时褚少孙在宫廷中阅读该书,其中已经有些篇幅不对宫廷官员开放,到班固父子时,宣称缺少了十篇,班固家被皇室赐予《太史公书》副本,其中也少了十篇。东汉朝廷也曾下诏删节和续补《史记》。《后汉书·杨终传》云,杨终“受诏删《太史公书》为十余万言”。表明东汉皇室依然不愿全部公开《史记》,只让杨终删为十多万字发表。被删后仅十余万言的《史记》,在汉以后即失传,以后一直流传的是经续补的《史记》。汉晋时期对《史记》也有一些积极的评价,西汉刘向、扬雄“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西晋华峤也说:“迁文直而事核。”(《后汉书·班彪传论》。据李贤注,此句为“华峤之辞”。)在晋代,也有人从简约的角度夸奖《史记》。张辅说:“迁之著述,辞约而事举,叙三千年事唯五十万言。”(《晋书·张辅传》)这些评价虽然不错,但在今天看来,却还远不足以反映出《史记》的特殊地位,因为得到类似评价的史书并不止《史记》一家。如《三国志》作者陈寿,“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晋书·陈寿传》)南朝刘勰说“陈寿三志,文质辨恰。”(《文心雕龙·史传》)华峤所撰《后汉书》在西晋也颇受好评,时人以为“峤文质事核,有迁固之规,实录之风”。(《晋书·华峤传》)至于说到简约,那也不是《史记》独有的,如“孙盛《阳秋》,以约举为能”,(《文心雕龙·史传》)干宝《晋纪》,“其书简略,直而能婉,咸称良史”。(《晋书·干宝传》)总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并没有把《史记》看得很特殊。
唐朝时,由于古文运动的兴起,文人们对《史记》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当时著名散文家韩愈、柳宗元等都对《史记》特别推崇。
宋元之后,欧阳修、郑樵、洪迈、王应麟各家,以及明朝的公安派、清朝的桐城派,都十分赞赏《史记》的文笔。于是《史记》的声望与日俱增,各家各派注释和评价《史记》的书也源源不断出现。《史记》:史记目录 史记的体例及目录介绍
《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卷,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本纪”是全书提纲,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史记》的目录001.卷一·五帝本纪第一 002.卷二·夏本纪第二003.卷三·殷本纪第三 004.卷四·周本纪第四005.卷五·秦本纪第五 006.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007.卷七·项羽本纪第七 008.卷八·高祖本纪第八009.卷九·吕太后本纪第九 010.卷十·孝文本纪第十011.卷十一·孝景本纪第十一012.卷十二·孝武本纪第十二013.卷十三·三代世表第一014.卷十四·十二诸侯年表第二015.卷十五·六国年表第三016.卷十六·秦楚之际月表第四017.卷十七·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第五018.卷十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019.卷十九·惠景闲侯者年表第七020.卷二十·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021.卷二十一·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第九022.卷二十二·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第十023.卷二十三·礼书第一024.卷二十四·乐书第二025.卷二十五·律书第三026.卷二十六·历书第四027.卷二十七·天官书第五028.卷二十八·封禅书第六029.卷二十九·河渠书第七030.卷三十·平准书第八031.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第一032.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第二033.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第三034.卷三十四·燕召公世家第四035.卷三十五·管蔡世家第五036.卷三十六·陈杞世家第六037.卷三十七·卫康叔世家第七038.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039.卷三十九·晋世家第九040.卷四十·楚世家第十041.卷四十一·越王句践世家第十一042.卷四十二·郑世家第十二043.卷四十三·赵世家第十三044.卷四十四·魏世家第十四045.卷四十五·韩世家第十五046.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047.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第十七048.卷四十八·陈涉世家第十八049.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050.卷五十·楚元王世家第二十051.卷五十一·荆燕世家第二十一052.卷五十二·齐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053.卷五十三·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054.卷五十四·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055.卷五十五·留侯世家第二十五056.卷五十六·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057.卷五十七·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058.卷五十八·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059.卷五十九·五宗世家第二十九060.卷六十·三王世家第三十061.卷六十一·伯夷列传第一062.卷六十二·管晏列传第二063.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第三064.卷六十四·司马穰苴列传第四065.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066.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第六067.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传第七068.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069.卷六十九·苏秦列传第九070.卷七十·张仪列传第十071.卷七十一·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072.卷七十二·穰侯列传第十二073.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074.卷七十四·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075.卷七十五·孟尝君列传第十五076.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077.卷七十七·魏公子列传第十七078.卷七十八·春申君列传第十八079.卷七十九·范雎蔡泽列传第十九080.卷八十·乐毅列传第二十081.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082.卷八十二·田单列传第二十二083.卷八十三·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084.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085.卷八十五·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086.卷八十六·刺客列传第二十六087.卷八十七·李斯列传第二十七088.卷八十八·蒙恬列传第二十八089.卷八十九·张耳陈馀列传第二十九090.卷九十·魏豹彭越列传第三十091.卷九十一·黥布列传第三十一092.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093.卷九十三·韩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094.卷九十四·田儋列传第三十四095.卷九十五·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096.卷九十六·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097.卷九十七·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098.卷九十八·傅靳蒯成列传第三十八099.卷九十九·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100.卷一百·季布栾布列传第四十101.卷一百一·袁盎晁错列传第四十一102.卷一百二·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103.卷一百三·万石张叔列传第四十三104.卷一百四·田叔列传第四十四105.卷一百五·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106.卷一百六·吴王濞列传第四十六107.卷一百七·魏其武安侯列传第四十七108.卷一百八·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109.卷一百九·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110.卷一百十·匈奴列传第五十111.卷一百一十一·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112.卷一百一十二·平津侯主父列传第五十二113.卷一百一十三·南越列传第五十三114.卷一百一十四·东越列传第五十四115.卷一百一十五·朝鲜列传第五十五116.卷一百一十六·西南夷列传第五十六117.卷一百一十七·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118.卷一百一十八·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119.卷一百一十九·循吏列传第五十九120.卷一百二十·汲郑列传第六十121.卷一百二十一·儒林列传第六十一122.卷一百二十二·酷吏列传第六十二123.卷一百二十三·大宛列传第六十三124.卷一百二十四·游侠列传第六十四125.卷一百二十五·佞幸列传第六十五126.卷一百二十六·滑稽列传第六十六127.卷一百二十七·日者列传第六十七128.卷一百二十八·龟策列传第六十八
查看更多《史记》的文学成就 史记对后世的影响有哪些?史记的贡献史学一、建立杰出的通史体裁《史记》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贯通古今,网罗百代的通史名著。正因为《史记》能够会通古今撰成一书,开启先例,树立了榜样,于是仿效这种体裁而修史的也就相继而起了。通史家风,一直影响着近现代的史学研究与写作。二、建立了史学独立地位中国古代,史学是包含在经学范围之内没有自己的独立地位的。所以史部之书在刘歆的《七略》和班固的《艺文志》里,都是附在《春秋》的后面。自从司马迁修成《史记》以后,作者继起,专门的史学著作越来越多。于是,晋朝的荀勖适应新的要求,才把历代的典籍分为四部:甲部记六艺小学,乙部记诸子兵术,丙部记史记皇览,丁部记诗赋图赞。从而,史学一门,在中国学术领域里才取得了独立地位。饮水思源,这一功绩应该归于司马迁和他的《史记》。三、建立了史传文学传统司马迁的文学修养深厚,其艺术手段特别高妙。往往某种极其复杂的事实,他都措置的非常妥贴,秩序井然,再加以视线远,见识高,文字生动,笔力洗炼,感情充沛,信手写来,莫不词气纵横,形象明快,使人“惊呼击节,不自知其所以然”。(《容斋随笔·史记简妙处》)。其中,《廉颇蔺相如列传》被列入小学生语文实验教科书第18课《将相和》。文化《史记》对古代的小说、戏剧、传记文学、散文,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首先,从总体上来说,《史记》作为中国第一部以描写人物为中心的大规模作品,为后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基础和多种可能性。
《史记》所写的虽然是历史上的实有人物,但是,通过“互见”即突出人物某种主要特征的方法,通过不同人物的对比,以及在细节方面的虚构,实际把人物加以类型化了。
在各民族早期文学中,都有这样的现象,这是人类通过艺术手段认识自身的一种方法。只是中国文学最初的类型化人物出现在历史著作中,情况较为特别。由此,《史记》为中国文学建立了一批重要的人物原型。在后代的小说、戏剧中,所写的帝王、英雄、侠客、官吏等各种人物形象,有不少是从《史记》的人物形象演化出来的。...查看更多《史记》中的名篇名句 史记十大名篇是哪些? 《史记》里的名篇名句有哪些?史记中的名篇
梁启超指定的史记“十大名篇”分别是:“大江东去楚王留芳”——《项羽本纪》“礼贤下士威服九州”——《魏公子(即信陵君)列传》“文武双雄英风伟概”——《廉颇蔺相如列传》“功成不居不屈权贵”——《鲁仲连邹阳列传》“旷世奇才悲凉收场”——《淮阴侯列传》“官场显形栩栩如生”——《魏其武安侯列传》“戎马一生终难封侯”——《李将军列传》“汉匈和亲文化交融”——《匈奴列传》“商道货殖安邦定国”——《货殖列传》“史公记史千古传颂”——《太史公自序》史记中的名句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纪》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纪》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史记·留侯世家》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史记·滑稽列传》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查看更多《史记》充斥神话传闻 司马迁写史不严谨?
翻开旧报,发现《大家文摘》有篇转载的短文,说“《史记》算不上严谨的史书,充斥了神话、鬼话、传闻和小说家言”。并告诫读者在学习历史时要“相信科学、理性”,不必“迷信古代的权威”。此话从何处说起呢?读了文章方才明白。原来文章的作者可能早就准确地知道秦始皇是庄襄王子楚的亲生儿子。然而《史记》与其相忤。另外有位名牌大学的历史学教授在电视讲座上讲吕不韦时坚称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也与其相忤,从而惹恼了作者,因而作者便很有霸气地批评《史记》治史不严,批评教授“缺乏常识”。我忽然想起了几十年前有人撰文论证杨贵妃入宫前是不是处女的问题。那时大家都说无聊,不料今又有人煞费苦心地论证秦始皇是谁的亲生儿子,二者何其相似!秦始皇到底是谁的亲生儿子?我认为司马迁不知道,文章的作者不知道,子楚和吕不韦皆不知道,只有秦始皇的母亲最清楚,可惜她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就目前条件而论,要想解开这个迷团是不可能了。用谁都解不开的迷作证,去推翻别人的猜想,不仅不是科学、理性,而纯属自欺欺人的无稽之谈。吕不韦和赵姬相好一事,距司马迁时代已有一百多年了。司马迁根据当时流行的说法写进《史记》是可有可无的,不必当真。无论秦始皇是谁的亲生儿子,均不影响秦朝的历史真实和对他历史功过的评价。
历史研究不是编演闹剧,是运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通过对重大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入研究,从中总结出有历史价值的东西,用以推动社会的发展,为改革开放,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借鉴才是正理。对某些根本无法搞清楚的枝节性历史疑点,应当粗放、存疑,允许别人用自己的观点评说和解释,不必曲意苛求,更不必钻牛角尖似地争执。文章说《史记》不严谨,充斥了神话、传闻。众所周知,不论是中国的古代史书,还是外国的古代史书,在叙述世界和民族的起源时无不夹杂些神话故事。神话不是历史真实,这是最起码的常识。它是由于古代生产力低下,人们无法解释诸多自然现象和社会矛盾的变化,是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拟人化的产物。各民族有各民族的神话。神话对民族的凝聚力,对世界文明的发生与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助推作用。 ...查看更多结语《史记》是中国古代大历史家司马迁所著,是一部本纪、表、书(志)、世家、列传五体俱全的综合体史书。鲁迅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它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 《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更多中国十大灵异事件明朝皇帝列表唐朝皇帝列表宋朝皇帝列表清朝皇帝列表汉朝皇帝列表三国十大名将元朝皇帝列表古代十大天才名将五代十国皇帝列表相关专题封禅蜀中四大才女诏狱元朝皇宫西燕唐代四大女诗人军师祭酒商君书中国古代四大女医姬妾制度相关新闻历史上黄巢有过,却除掉了危害近600年的“毒瘤”历史上黄巢有过,却除掉了危害近600年的“毒瘤”,朱元璋杀了那么多功臣,为何独留下这4人?朱元璋杀了那么多功臣,为何独留下这4人?《西游记》猪八戒为什么要把人参果一口吞掉?为什么古代很多人要卖身葬父,不能直接挖个坑吗?成语“尸居余气”出自于哪个典故?“尸居余气”含义介绍成语“如胶似漆”出自于哪个典故?“如胶似漆”含义介绍成语“人给家足”出自于哪个典故?“人给家足”含义介绍成语“巧取豪夺”出自于哪个典故?“巧取豪夺”含义介绍成语“气壮山河”出自于哪个典故?“气壮山河”含义介绍成语“平步青云”出自于哪个典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