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藏里的璀璨明珠。阅读古诗词,常常会碰到理解语词与典故的困难。
古诗中,有些语词佳句,通晓明白,无须更多的解释。像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过多的解说反而会显得赘余。
这样说,并不是要否认对古诗进行必要的解释、翻译。因为古诗毕竟是前人的作品,由于语言的发展变化,许多词语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词语的理解困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词语本身比较冷僻,不好把握,或是词语的意思古今有了变化;二是有些典故,如果不知道它的来龙去脉,理解起来也有困难。
古人写诗,喜欢用典。韩翃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但是如果不明白这里的“五侯”是用后汉太监专权封侯的典故,就不能体会这首诗的立意是讥刺唐代宦官拥兵的现实。由此可见,懂不懂典故有时候竟然成为读得懂或读不懂一首诗的关键呢。\
鉴于此,这里介绍古诗词中若干与“三”字有关的典故,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原诗。
1三生石
这个典故也可说成为“石交”“三生心”“三生愿”等。
它源于佛教的因果轮回学说,来自于唐袁郊的《甘泽谣·圆观》。文中说,杭州天竺寺后山的三生石,是李源和圆观相会之处。其中的“三生”分别指“前生”“今生”“来生”。
传说唐朝人李源与和尚圆观友善,他们同游三峡,见一个孕妇,和尚便说:“那位孕妇的肚子,是我的居所。”并与李源约定,十二年后的中秋月夜,两人在杭州的天竺寺外相会。当晚,和尚果然去世了,那位孕妇也生了个小孩。十二年后,李源去杭州赴约,听到一个牧童歌唱《竹枝词》:“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李源于是推知这位牧童即是圆观的后身了。
诗文中常用三生石指人交往深厚历时长久,或与某人某事物有缘分、相约长久的意思。以下几首诗,都用到了这个典故。
齐己: 《荆渚感怀寄僧达禅弟》(之三):自抛南岳三生石,长傍西山数片云。
张元干《次友人寒食书怀韵二首》:共喜石交逢异县,更陪彩笔赋春愁。
陈与义《印老索印庵诗》:时求一滴水,为洗三生石。
陆游《世事》:山林已结三生愿,朝市谁非九折途?
2三足乌
这个典故又名“金乌”“三足金乌”。
传说古代人看见太阳黑子,认为是会飞的黑色的鸟——乌鸦,又因为不同于自然中的乌鸦,加一脚以辨别,三足乌是神话传说中驾驭日车的神鸟名,后借指太阳。
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诗:“莲花交响共命鸟,金榜双回三足乌。”诗中的“三足乌”,就是指的太阳。
陆游《月夜短歌》:“明星虽高未须喜,三足阳乌生海底。”后一句的意思是太阳从海底出来了。
3三人一龙
这个典故又名“龙”“龙头”“弄身”“龙头人”等。
此典来自于《三国志·华歆传》:“歆与北海邴原、管宁俱游学,三人相善。时号三人为一龙,歆为龙头,原为龙腹,宁为龙尾。”后以此典故称颂人有声名或几个人友善并有声名。
以下是诗词中用此典的例句。
李贺《酒罢张大彻索赠诗》:往还谁是龙头人,公主遣秉鱼须笏。
罗隐《寄礼部郑员外》:班资冠鸡舌,人品压龙头。
黄滔《寄杨赞图学士》:华表柱头还有鹤,华歆名下别无龙。
陆游《绍兴中与陈鲁山王季夷从兄仲高以重九日同游》:乡国归来浑似鹤,交朋零落不成龙。
4三人成虎
这个典故出自于《战国策·魏策二》,意思是指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下面的诗句,用了此典。
黄庭坚《劝交代张和父酒》:三人成虎事多有,众口铄金君自宽。
陈师道《送杨侍禁兼寄颜黄二公二首》:众口不成虎,诸公更荐贤。
5三刀入梦
这个典故也写成“梦刀”、“三刀梦”“三刀近”等。
三刀梦出自《晋书·王濬传》:“(王)濬夜梦悬三刀于卧屋梁上,须臾又益一刀,濬惊觉,意甚恶之。主簿李毅再拜贺曰:‘三刀为州字(古州字写作“刕”),又益一刀,明府其临益州乎!’……果迁濬为益州刺史。”后以此典指地方官员升迁,也用以借指蜀地(即益州)。
例如:
柳宗元《奉和周二十二丈率然居篇代意之作》:梦喜三刀近,书嫌五载违。
李德裕《题剑门》:想是三刀梦,森然在眼然。
李商隐《街西池馆》:太守三刀梦,将军一箭歌。
王安石《送赵燮之蜀永康簿》:行追西路聊班草,坐忆南州欲梦刀。
6三箭定天山
这个典故又说“一箭”、“羽箭”的。
三箭定天山,典出《旧唐书·薛仁贵传》:薛仁贵“领兵击九姓突厥于天山,……仁贵发三矢,射杀三人,于是虏皆降……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后以“三箭定天山”谓大将武艺高强,功勋卓著。
以下诗词,用了这个典故。
白居易《答箭镞》:不然学仁贵,三矢平虏庭。
李益《塞下曲》: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苏轼《次韵王晋卿奉诏押高丽燕射》:天山自可三箭取,海国何劳一苇杭。
辛弃疾《江神子·和陈仁和韵》:却笑将军三羽箭,何日去,定天山。
感谢汉卿提供的背景图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