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岳飞的这首气壮山河、光照日月的《满江红》,是一首千百年来激励着中华民族的传世名作。词作意境深远,慷慨激昂,充分展现出岳飞和他的岳家军那英勇而悲壮的爱国情怀,深受人们所喜爱,它也真实、充分地反映了岳飞精忠报国、一腔热血的英雄气概。
关于岳飞的故事几乎中国人都家喻户晓,岳飞本人也因为至死不渝的爱国精神成为公认的民族英雄;近千年来,岳飞这种高尚风骨和忠贞意志感召着每一个炎黄子孙。
人们对岳飞的认识和了解大多来自于清代钱彩所著的演义小说《说岳全传》,以及后来被改编的评书《岳飞传》等,这些小说是根据民间传说和演义话本,模仿《三国演义》和《水浒》的创作形式,通过大量虚构的故事来演绎岳飞的一生,其中的很多情节和人物形象,甚至可以在《三国演义》和《水浒》中找得到类似之处。
由于《说岳全传》出书很久远,在民间流传很广,这部小说几乎成了人们了解岳飞的直接窗口,因为这种传统演义小说故事性强,描写精彩,通俗易读,便于传播,所以很容易被大众接受并获得认同感,对传播岳飞的英雄形象和民族精神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也有着一定的文化意义。
虽然这些演绎小说的故事十分精彩,但是由于创作者自身和所处时代的局限性,只是在大概准确的历史轮廓和时代背景下,通过完全虚构的内容和情节来描写人物、事件、环境,造成人物形象虽然个性鲜明,但是过于夸张和脸谱化,缺乏真实质感;历史事件描述逻辑混乱,恣肆戏说;故事情节老套荒诞,脱离现实。从这几个方面来说,《说岳全传》等小说其实严重误导了人们对岳飞及岳家军的印象,让人感觉岳飞几乎天生就无所不能神人下凡,他的部将和兄弟就是翻版的梁山好汉,他的忠勇之气和伟大人格来得莫名其妙,他的对手和敌人也都除了奸诈可恶、凶残野蛮外再无其他。
其实,真正的历史事实要比演义小说更加精彩,更加惊心动魄。当我们在拨开演绎小说的华丽外表,从史书中探寻岳飞真实的形象和事迹时,却被那风起云涌的特殊时代下,那艰难险恶的时局,阴险叵测的人性,残酷血腥的战争,国破家亡的惨象,以及当时人们那矢志不渝的斗志和反抗精神所震撼。我们仿佛看到在那家国沦丧的耻辱和灾难中,忠臣赤子们是如何用血肉保住了南宋的半壁江山。尤其岳飞这个出身低微的农家子弟,是如何毅然决然地抛家弃子走上战场,用智慧和勇气打造出一支无敌铁血之师,又如何在敌我双方夹击下,坚持恢复中原的使命,义无反顾,视死如归。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品格高洁,爱国爱家,坚强不屈,壮怀激烈,成为炎黄子孙万世景仰的民族英雄。
很可惜的是,众多的历史著作无法做到全面生动的展现岳飞和他的岳家军,甚至让人读后,感到非常乏味。这也造成人们对岳飞的功绩和贡献都无法做出准确的评判。尤其在一切都以阶级论的时代,很多历史学家都用阶级标杆来给岳飞打分,却没有站在历史角度和深度去给予岳飞一个正确的展示,也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人们的认识。
正因如此,一些善于以批评历史以博眼球的学者,更是对岳飞的功绩、书法、诗文、政治立场等等都予撰文立书,口诛笔伐,恨不能穷尽手段地诋毁岳飞,以博取人们的关注,为自己赢得名利。还有一些美其名曰照顾民族情绪,维护民族团结的人,甚至不敢正视当时女真族侵略者的残暴和血腥,为那些贪婪嗜杀的侵略者歌功颂德,美化形象,将他们当成促进民族融合的英雄。更有甚者,甚至对秦桧、赵构等奸贼昏君大加翻案,赞颂有加。
我们不去评说这些人居心何在,也不管其评说历史的角度是否正确,起码这些人的动机值得警觉。那些看似善意,实则居心叵测,需要我们保持警惕。总之,过于虚构的演绎小说和刻板冰冷的历史教科书,都让人们对岳飞如雾里观花,难辨是非。
其实,历史是由已经发生的真实事件和真实人物组成,后代如何评论也只是后代的事,我们有权利去探究历史真相,但无权利用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去抹杀事实,而是应该站在历史的大背景下,去看那个时代的人和事,去学习、品味和借鉴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这就够了。
本书笔者是一个岳飞的铁杆粉丝,也许在知识上远远不如其他岳飞的崇拜者和研究者那样丰富、专业。但是,经过几十年来对岳飞和他的岳家军的仰慕和敬佩,通过大量翻阅关于岳飞的历史记载和典籍,让自己进入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走近岳飞,去观察和理解他。时日愈久,渐渐觉得岳飞这个人的形象在头脑中越来越清晰真实,越来越觉得在他的时代里如耀眼明星,不仅仅照亮和指引了当时的人们希望,也可以让我们这些在现代社会的人们以他为镜,以铭心志。
(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