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为什么古代人崇拜诸葛亮关羽,现代人竟然崇拜起曹操司马懿来?

为什么古代人崇拜诸葛亮关羽,现代人竟然崇拜起曹操司马懿来?

为什么古代人崇拜诸葛亮关羽,现代人竟然崇拜起曹操司马懿来?就像下面所说的关羽的神化过程一样,以前诸葛亮的神化和曹操、司马懿的黑化过程大致差不多,都体现了国家或团体的政治目的,并且需要的时候就供起来,不要的时候就弃之如敝屣。

就像下面所说的关羽的神化过程一样,以前诸葛亮的神化和曹操、司马懿的黑化过程大致差不多,都体现了国家或团体的政治目的,并且需要的时候就供起来,不要的时候就弃之如敝屣。而现在看三国的目的更多是为了兴趣,角度也更多样化,而不是仅仅为了某个目的去解读。

在《三国志》里,关羽一开始得到的评价并不是很高。陈寿评价关羽”十分傲慢且自尊心过强,由此导致失败,并为他未能完全发挥武勇的一生而感伤“。

但被陈寿称为“万人之敌”的武勇,在后世形成了传说。

在唐代,关羽凭借其武勇成为位于其战死之地的玉泉寺中的伽蓝神。

在宋代,关羽作为国家的守护神多次被赐予封号。

在明代,关羽成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登上了道教世界的顶峰。

在清代,关羽成为与文神孔子并列的儒教武神,由国家进行祭祀

陈寿对关羽的评价

陈寿的《三国志》全书共六十五卷,其中《蜀书》卷六(全书第36卷)的起首便是《关羽传》,与张飞、马超、黄忠、赵云的传记列于同一卷。作为刘备的臣子,关羽的地位仅次于《蜀书》卷五记载的诸葛亮。由此可见,陈寿认为关羽是刘备最重要的武将。但《关羽传》只有短短的 953 个字。不过陈寿已经算是很郑重地对待关羽了,因为同卷的《赵云传》只有 246 个字。武将所占的篇幅大概就是如此。而《诸葛亮传》如果除去其子诸葛瞻的部分,则有 4310 个字。

关羽对兵士十分优待,对文士则态度骄矜,尽管他在晚年也学习了《春秋左氏传》。出于这种敌视态度,他轻视部下糜芳和傅士仁,致使二人生怨,向吴国的吕蒙投降,荆州由此陷落。因此,陈寿对关羽的评价并不高:

羽刚而自矜,……,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关羽死后被追谥为“壮缪侯”。“壮”是“勇猛”的意思,“缪”是“名实不符”的意思,因而并不是很好的谥号,其中包含着对关羽虽然勇猛但失掉荆州的严厉批评。而且,这是后主刘禅于景耀三年(260 年)对关羽与张飞(桓侯,辟土兼国曰桓,武定四方曰桓)、马超(威侯,猛以刚果曰威,猛以彊果曰威,彊义执正曰威)、庞统(靖侯,柔德安众曰靖)、黄忠(刚侯,强毅果敢曰刚,追补前过曰刚)一同进行的追谥,并不是对关羽一人的特殊待遇。

裴松之关于关羽的记事

《三国志》是一部“当代史”。陈寿为避嫌而略去了许多内容。致使《三国志》的内容过于简略,因此,后朝裴松之奉宋文帝刘义隆之命,将当时尚存的三国时代的史料作为注添加进去,即三国志裴注。

关羽之死

裴松之在《三国志·关羽传》的注中引用了王隐《蜀记》的记载:

(孙)权遣将军击羽,获羽及子平。权欲活羽以敌刘、曹,左右曰:“狼子不可养,后必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议徙都。今岂可生!”乃斩之。

又指出其与韦昭《吴书》记载的差异:

孙权遣将潘璋逆断羽走路,羽至即斩,且临沮去江陵二三百里,岂容不时杀羽,方议其生死乎?又云“权欲活羽以敌刘、曹”,此之不然,可以绝智者之口。

进而指出史书记载的矛盾之处,即地理问题以及关羽作为孙权战将与刘备作战的可能性极低,因此评价该记载为荒谬之言。

《三国志演义》在描述关羽之死时则采用了被裴松之否定的内容:关羽并未被当场杀害,而是当面拒绝了孙权的劝降,并斥骂孙权;继而,孙权的臣下如《蜀记》中所记载的那样向孙权进言,孙权这才决定处死关羽。借助裴注,《三国志演义》的故事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秦宜禄之妻

裴松之引用《蜀记》和《魏氏春秋》,都提到关羽因爱慕人妻而屡次拜托曹操,结果却被横刀夺爱的故事。

《蜀记》曰: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于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于公。公疑其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此与《魏氏春秋》所说无异也。

但《三国志演义》并没有采用这个的故事。或许是因为如果神明爱慕别人的妻子,会有损其光辉吧。

陈寿的《三国志》及裴松之的注对关羽的评价都不是很高,很难以此将其神格化。因此,关羽的神格化并不是直接基于史书的记载。

《三国志演义》的描述

《三国志》与《三国志演义》的最大差异在于正统观的不同。以蜀汉为正统的《三国志演义》的正统观,是由南宋的朱熹(朱子)确立的。北宋长期遭受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北宋后期的宋徽宗在民众亲近蜀汉的背景下,祈祷关羽的武勇可以护佑国家,封关羽为忠惠公、武安王、义勇武安王。也就是说,北宋在灭亡之际祈祷关羽能护佑国家。

朱熹所提倡的蜀汉正统论,便是以国家主导的关羽崇拜为背景的。朱熹著有《资治通鉴纲目》,批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使用曹魏年号为三国时代纪年,认为蜀汉虽然偏居西南,却是正统继承者。

元代中叶以后,科举取士以朱子学为标准,朱熹提倡的蜀汉正统论和作为国家守护神的关羽形象遂上升为国家层面的评价。自《三国志》以来被曹魏夺去正统的蜀汉,通过朱子学得以确立正统地位。

元代的《新全相三国志平话》,是为“说三国语”而在话本中加入插画的三国故事,便是将蜀汉作为正统的。然而,其中最活跃的人物尚不是关羽,而是在老百姓中很受欢迎的张飞和像神仙一样会使用术法的诸葛亮。

在《三国志平话》等三国故事的基础上,元末明初的戏曲小说家罗贯中整理写成了《三国志演义》。《三国志演义》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使用了不同的人称,并不是由同一名作者自始至终创作完成的,而是多位作者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写就的文学作品。罗贯中是这些作者中最重要的一人,但并非由他独自创作了全部的故事。《三国志演义》写成后,并没有立即得到印刷和广泛传播。此书最初是以抄本的形式流传的。带有弘治七年(1494 年)序的抄本,被认为是当时的《三国志演义》版本。以这样的抄本为基础,嘉靖元年(1522 年)出版了木版印刷的《三国志演义》的刊本(印刷本)。其正式名称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即所谓的“嘉靖本”。

随着中国近世识字阶层的扩大和儒学的渗透,读书的人逐渐增多,他们基于朱子学而支持蜀汉正统论,《三国志演义》小说得到大量印刷,包含各种各样的内容,并有多种版本。其中《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是嘉靖本的一个版本。毛纶、毛宗岗父子就是以李卓吾本为底本进行整理,订正了记事和文字方面的错误,并删除了一些不合理的情节,也增加了之前《三国志演义》中未包含的一些三国故事,并加上自己的点评,经过整理使故事首尾一贯,《三国志演义》由此面目一新。到清末,毛宗岗本成为最为流行的版本。

毛宗岗本在《凡例》中指出了书中改写的几个与关羽有关事例。

俗本纪事多讹,如昭烈闻雷失箸及马腾入京遇害,关公封汉寿亭侯之类,皆与古本不合……今悉依古本辨定。

删除了“汉寿亭侯”的虚构故事。关羽被封为“汉寿”(地名)的“亭侯”(爵名)这一史实,但毛宗岗本不允许出现将“汉寿”这一地名拆分为“汉”和“寿”的错误。(表奏朝廷封云长为寿亭侯,铸印送关公。印文曰寿亭侯印,使张辽赉去。关公看了,推辞不受。…… 辽赉印回见曹公,说云长推辞不受。操曰:曾看印否?辽曰:云长看见印来。操曰:吾失计较也。遂教销印,别铸印文六字:汉寿亭侯之印,再使张辽送去。公视之,笑曰:丞相知吾意也,遂拜受之。(李卓吾本《三国志演义》第二十六回《云长延津诛文丑》))

事有不可阙者,如关公秉烛达旦,管宁割席分坐,曹操分香卖履,于禁陵庙见画,以至武侯夫人之才,康成侍儿之慧,邓艾凤兮之对,钟会不汗之答,杜预《左传》之癖。俗本皆删而不录,今悉依古本存之,使读者得窥全豹。

“秉烛达旦”说的是关羽识破曹操利用美人计离间自己和刘备的故事。这个故事将曹操的“不义”与关羽的“义”进行了对比。毛宗岗增加了此前的《三国志演义》中没有的虚构故事,以表现关羽的“义”。

后人捏造之事,有俗本演义所无,而今日传奇所有者,如关公斩貂婵,张飞捉周瑜之类,此其诬也,则今人之所知也……今皆削去,使读者不为齐东所误。

貂蝉以离间董卓与吕布的关系并唆使吕布杀死董卓的“美女连环计”通常被认为是利用女人美貌的武器而玩弄两位豪勇之男的恶女。事实上,在以《三国志》为题材的杂剧和说书中就有恶女貂蝉为关羽所斩的故事,这就是“关羽斩貂蝉”。在这个故事中,貂蝉被设定为吕布的妻子,并被塑造为一名恶女:在杀害董卓之后,貂蝉对于身为吕布之妻但与董卓发生关系的不贞之事丝毫不感到羞耻,反而说前夫吕布的坏话,又向张飞、关羽献媚,最终被关羽斩杀。而毛宗岗则将貂蝉设定为王允的歌伎。既然不是妻子,就可以对其贞节没有要求。此后的故事情节是,一位身份卑微的女性不惜玷污自身清白去铲除试图倾覆汉室的董卓,由此赞扬貂蝉守护汉室之义。此外还进一步讲述了貂蝉此举的动机:貂蝉感念王允对身份卑微的自己视如己出,愿以性命报答其养育之恩,便帮助王允实施美女连环计。在汉室面临灭亡之际,貂蝉出于对王允的孝和对汉室的义,不惜玷污自身清白铲除了董卓。如果这样的貂蝉为关羽所斩的话,关羽之“义”就会被破坏。因此,毛宗岗批判“关羽斩貂蝉”的理由就在于要维护关羽之“义”。

在毛宗岗本《演义》中,关羽的故事和成就充满了虚构的色彩。在表现关羽之“武”的“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单刀赴会”“刮骨疗毒”等故事中,只有“斩颜良”是有史实依据的;而在表现关羽之“义”的“桃园结义”“许田打围”“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义释曹操”等故事中,几乎没有一个是以史实为依据的。基于史实的唯有一桩,就是在“千里走单骑”之前讲述的关羽要离开曹操、回到刘备身边时,曹操将其行为评价为“义”一事。尽管充满虚构情节,但鲁迅认为关羽是《演义》中刻画最完善的人物形象。这些虚构故事是逐渐得以完善的。比起将罗贯中原作传至今日的嘉靖本,李卓吾本和毛宗岗本在不断再版的过程中逐渐完善了关羽的形象。

国家的守护神

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关羽尚未成为民众信仰的对象。在陶弘景所著的《真灵位业图》中,以元始天尊为首的共 800 多位道教神呈金字塔状排列,最下层的第七阶是俗世中有功绩的人物,死后成为冥界的官僚。其中,有以刘备和曹操为首的三国时代人物,包括荀彧、诸葛亮、司马懿以及徐庶等,但并不包括关羽和张飞,因为他们并非文士。但《晋书》已经用关羽的勇武和“义”进行比喻和行为规范,说明那时关羽已是一个传说。

在唐代,关羽开始作为神受到祭祀。湖北当阳城外的玉泉寺靠近关羽殒身之地,在那里,关羽以守护佛的伽蓝神的身份受到祭祀。玉泉寺中所置祭祀伽蓝神关羽的庙被称为“显烈庙”。

到宋代,宋太祖赵匡胤于开宝三年(970 年)选出古今忠臣义士二十三人表彰功绩,并为其坟墓设立三户守墓人实行祭祀,关羽便是其中之一,此时,刘备、诸葛亮和张飞也包含在二十三人之中,得到同样的待遇。

宋真宗赵恒大中祥符六年(1013 年),朝廷出资修缮了玉泉寺中供奉关羽的显烈庙。此后,玉泉寺的祭祀逐渐变为官方祭祀。

北宋末年,随着战事的增加,关羽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宋徽宗赵佶先于1102 年封关羽为“忠惠公”,后于1108 年封其为“武安王”,1123 年又封其为“义勇武安王”。

靖康之变(1127 年)后北宋灭亡,南宋建立。南宋朝廷继续对关羽进行册封。1128 年,宋高宗赵构封关羽为“壮缪义勇王”;1187 年,宋孝宗赵昚封关羽为“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

到了明代,万历年间,连续的战争(“万历三大征”):鄂尔多斯蒙古鞑靼部酋长哱拜叛乱(1592 年);四川播州土司杨应龙叛乱(1597 年)。丰臣秀吉侵略朝鲜事件(壬辰、丁酉倭乱)。为了筹措军费,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帝)进一步增加临时税目。同时,朱翊钧为了祈祷神明保佑军事胜利,大力推行关羽信仰。在迎击丰臣秀吉的朝鲜,万历帝下令在今首尔东大门外修建祭祀关羽的东庙(即东关王庙,至今仍存),在南大门外修建南庙(即关圣庙,朝鲜战争中焚毁)。明军将领要求朝鲜国王在五月十三日关羽生辰这天前往祭拜,宣祖李昖(朝鲜王朝第14代国王)只好答应前往南庙焚香祭拜。

万历帝于1582 年封关羽为“协天大帝”,于1590 年加封“协天护国忠义大帝”。于1614 年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并举行仪式,极大地改变了关羽信仰在国家祭祀中的状态。随着这一地位的确立,“单刀会”等以关羽为主人公的戏曲由于可能冒犯关羽作为神的威严而被禁止演出。这种独尊地位在清代的表现就是,关羽所在的武庙被提高到与孔子的文庙同样高的规格。

到了清朝,占领北京后,顺治帝修复了北京城地安门外的白马庙,并规定在每年关羽的诞辰日(五月十三日)举行祭祀。1652 年,朝廷授予关羽“忠义神武关圣大帝”的封号。

雍正时,1725 年,将《三国志》中未记载名字的关羽三代先祖封为公爵,赐予居住在山西解州(关羽出生地)和河南洛阳(头颅埋葬地)的关羽子孙以五经博士之位,并规定可以世袭。1730 年,下令将各地的关帝庙改称“武庙”,与供奉孔子的“文庙”并立。

乾隆时,为了描述符合自己想象的关羽而下令篡改史书,将关羽的谥号从“壮缪”改成“忠义”。

关帝在当时力扶炎汉,志节凛然,乃史书所谥,并非嘉名。陈寿于蜀汉有嫌,所撰《三国志》多存私见,遂不为之论定,岂得谓公。从前世祖章皇帝曾降谕旨封为忠义神武大帝,以褒扬盛烈,朕复于乾隆三十二年降旨加灵祐二字,用示尊崇……今当抄录《四库全书》不可相沿陋习,所有志内关帝之谥,应改为忠义。晋商和盐神

关羽的出生地山西解县是当时中国最大的盐产地。中国是一个大陆国家,采盐的场所是有限的。历代王朝都沿用盐的国家专卖制度已以带来可观的收入。由于盐是生活必需品,无论其价格上涨还是下跌,对民众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在国家衰败时,盐的价格就会因为税目滥增而上涨,结果就是导致售卖私盐的商人横行跋扈。

到了宋代,与北方民族之间长期交战,由于军事实力较弱,逐渐陷入了军费不足的困境,经常需要向商人求助。不久之后,盐的专卖制变为“通商法”,即国家将售盐业务委托给商人并从中征税。之后则允许商人自由销售。但其销售区域(即通商区)是由国家划定的,不能到其他的通商区进行销售。晋商向边境输送银、铜钱以及粮草,以此换取盐的销售许可证“盐引”,持盐引到生产地取盐售卖。作为京城与边境之间最大的盐产地解池的盐商,晋商开始崭露头角,在这一过程中迅速发展壮大。

晋商在从事商业活动时,将同乡关羽作为守护神加以崇拜。被儒家贬抑的晋商将义神关羽作为守护神,其目的在于宣扬自己的地位。宋代财政收入的八成用于军费,而盐税在税收中占了五成。从事售盐生意的晋商,由此积累了巨大的财富。正是因为关羽是他们的守护神,宋代朝廷在战争之际遂向关羽祈愿。关帝信仰作为联系商人与国家权力的手段而日渐扩大。

此外,为了祈愿有利于制盐的天气顺调,人们就在盐池设庙供神。池神庙以供奉池神的正殿盐池神庙为中心,西侧供奉着盐风神,它被认为居住在作为季风源头的中条山洞窟里;东侧则供奉着中条山的神。不久之后,这里又出现了被认为是盐池守护神的关羽的庙。

对制盐生产构成最大危害的是洪水,会导致周围河流将淡水倾注到盐池中。北宋元符元年(1098 年)发生了洪灾,人们花了八年时间,直到崇宁四年(1105 年)才将盐池修复,国家财政一度陷入危机。盐池修复之后,为了表彰关羽的功绩,就加封其“崇宁真君”。

晋商的势力在元代进一步壮大,关帝信仰随之盛行。他们在各地经商时修建关帝庙,并且常常在其中设立表演戏曲的舞台。与士大夫阶层不同,不识字的商人佣役和老百姓通过戏曲接触到关帝信仰,并逐渐普及开来。

随着关帝信仰的普及,出现把晋商信奉的关羽和盐池联系在一起的传说是很自然的事情。晋商为了拿到盐而居住在解县时,一般会拜访关帝庙以祈求旅途安全、生意兴隆。在商业上取得成功之后,晋商便兴建关帝庙,上演与关羽相关的戏曲,向自己的守护神祈愿,同时也将该信仰四处传播。关帝信仰经过晋商的不断传播而扩大,关羽不仅是国家守护神和佛教伽蓝神,而且成为晋商的神(即财神),并进一步演变为拥有多种神通的神。

秘密结社

统称为“白莲教”的反体制民众道教组织了秘密宗教结社。白莲教宣称,弥勒降生后将打破现存体制,开创新的理想世界。为躲避朝廷的镇压,白莲教并不是以一个组织的形式传承,而是结成众多组织,这些组织统称为“白莲教”。在这些秘密宗教结社中,天地会(三合会)具有鲜明的政治、社会特点,与哥老会等一同成为辛亥革命的前奏——“反清复明”运动——中的核心组织。

天地会的盟誓在《三国志演义》的影响下,以“桃园结义”的“义”为规范,推进自己的“反清复明”运动。天地会祭祀的神有很多,但对关帝的祭祀占有中心地位,每年在五月十三日关帝诞辰这天都会举办规模最大的祭祀宴会。而且,在入会仪式上,正如前文所引的盟誓那样,立誓秉承关羽的忠义精神。在“忠义堂”中,更有举行秘密仪式的支部。同样,哥老会也十分崇拜关帝,在会场正堂中间一定会悬挂关帝神像,在开山仪式上必定会祭祀关帝。

请到明朝先锋,请到刘关张三位,在桃园结义,和合而顺天,结为忠义,永无更改,齐心协力,夺回真主江山。

: 《关羽 : 神化的三国志英雄》 [日]渡边义浩

上一篇: 「书单推荐」5部超有料的野史,全是正史不敢写的东西
下一篇: 梁晓声:正史与野史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