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和梁启超提前得知消息后逃亡海外,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康广仁、杨深秀、张荫桓、徐致靖八人先后被捕。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四人被称为“军机四卿”,是“戊戌变法”骨干;康广仁则没有任何官职,也没有直接参与戊戌变法,但因为他是康有为的弟弟而受牵连;杨深秀见上面五位志士被捕,前去找慈禧辩论,一句:请太后撤帘归政!惹怒了慈禧,将其作为“康党”逮捕。
张荫桓官居京师矿务、铁路总局大臣,长期从事清政府的外交活动,经常和外国人打交道,积极主张变法,受英国公使保护而免于一死;徐致靖时任礼部侍郎,思想开放支持变法,也算是一位骨干,梁启超、康有为、谭嗣同等就是他向光绪举荐的。但因为他父亲和李鸿章是同科进士,在李鸿章的帮助和说情下,慈禧对徐致靖下的“斩立决”命令变成了“斩监候”,从“死刑”变成了“死缓”。
张荫桓和徐致靖侥幸存活,要不然就是“戊戌八君子”了。
张荫桓
抓住谭嗣同等人后,刑部主事赵舒翘,国子监司业贻谷等人纷纷向慈禧进言,建议尽快处决这六个人,不必走法律程序,免得夜长梦多,慈禧一听正和我意。当即下令立即将这六人推至菜市口斩首。(清史档案原文:贻谷请奏:毋庸审讯,立即正法)
另一边,刑部还在审讯,突然接到手谕,刑部官吏读完,把案卷一收,对部下们说:不用审了。大家准备动手吧。
狱卒出动,来到牢房前,对“六君子”说:“今儿到大公堂提审,请各位爷,跟我们走一趟。”
康广仁很敏感,紧张兮兮的,从他进牢房就开始一边骂他的哥哥康有为,一边喊:“我冤枉啊,我哥做错了事,为啥要当兄弟的来承担?”。(史料原文:天哪!哥子的事,要兄弟来承当!)
康有为的胞弟康广仁
旁边的刘光第在刑部供职多年,熟悉这里的程序,安慰他说:别紧张,只是一般提审过堂而已,不用担心,没事的。
于是,六君子被骗上了囚车。
一出门,囚车的方向并不是刑部公堂,而是往西南角菜市口方向!
刘光第急得开口大骂,一边骂一边说:“案子都没审完,罪都还没定,直接拉去杀头?朝廷怎么可以荒唐到这个地步?”(清史档案原文:未提审,未定罪,即杀头耶?何昏聩乃耳!)
监斩官刚毅等官员也不理会,一路来到菜市口,六君子被押下囚车,押到刑场中央。
此时的六君子神态是这样的:
“林君最年少,含笑口微吷。谭子气未降,余怒冲冠发。二杨默无言,俯仰但蹙额。刘子木讷人,忽发大声诘。”(刑部主事唐烜著《戊戌纪事八十韵》)
翻译成普通话就是:林旭是年龄最小的那个,他表情含笑,嘴里不断的骂人。谭嗣同比较淡定,大义凛然,脸上有怒气。杨锐、杨深秀眉头紧皱,一句话没说。刘光第平时性格木纳,但这个时候,他在刑场上大声质问和叫骂。
刚毅叫六君子下跪听旨。
刘光第
刘光第不跪,他质问刚毅:“按我大清律法,就算是强盗在行刑时喊冤也要止刀复审,我们死不足惜,但这样会破坏国体!”
刚毅淡淡地说:“我只是奉命办事而已,其他的事情,你问我,我也不清楚。”
一旁的杨锐对刘光第说:“裴村(刘光第的字),跪吧,跪吧,人家也是奉旨行事,跟他说半天也没用。”
刘光第心想也是,太后要杀我,跟刚毅没关系。看到其余五人跪了,他也跪下了。
(史料原文:临刑,协办大学士刚毅监斩,光第诧曰:“未讯而诛,何哉?”令跪听旨,光第不可,曰:“祖制,虽盗贼,临刑呼冤,当复讯。吾辈纵不足惜,如国体何!”刚毅默不应,再询之,曰:“吾奉命监刑耳,他何知?”狱卒强之跪,光第崛立自如。杨锐呼曰:“裴村,跪!跪!遵旨而已。”乃跪就戮。)
于是,刽子手开始动手了。
首先斩的是康广仁,慈禧最恨康有为,就从他弟弟开始。
手起刀落,康广仁脑袋落地,滚出身体一米开外,血从脖子的大动脉喷出,身体在地面上抽搐。
接下来是杨深秀。
杨深秀
然后是杨锐。
杨锐猛地仰起头质问刚毅:“朝廷要杀我,总的有个罪名,不能死的不明不白!”
刚毅说:“太后交代过,不准你们在刑场上喊话。”
杨锐语塞,遂被斩。
(史料原文:刚毅宣旨毕,先生曰:愿明心迹。刚云:有旨不准说)
史料《杨参政公事略》中记载,杨锐被斩时,“血吼丈余,观者皆辟易”
翻译过来就是:血溅三米开外,旁观者纷纷躲避怕溅到血。
接下来是林旭。林旭没说什么,他早已准备慷慨赴死!
接下来是谭嗣同。
谭嗣同和他的父亲
谭嗣同突然对刚毅说:“且慢!我有话要说!”
刚毅并没理会,吩咐刽子手行刑。
但不知道为什么,一刀下去并没斩断,谭嗣同嘴里还发出声音,刽子手又补了几刀才砍断谭嗣同的脖子。
(清代史料原文:(谭嗣同)临刑神采扬扬,刃颈不殊,就地上劙之三数,头始落)
最后一位刘光第。
手起刀落,身首异处,血流满地。
“戊戌六君子”舍身成仁,慷慨赴死的精神令人敬佩!他们希望用自己的鲜血唤醒沉睡之中的中国人,正如谭嗣同说言:“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壮哉!悲哉!
参考资料:中华书局1958年《戊戌变法档案史料》、胡致廷《谭嗣同就义目击记》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