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知非的第255篇原创文章-每周更1
文知非
《枪炮、细菌与钢铁》整本书初读起来枯燥乏味一度想放弃,随着读得越多、读得越深入,越觉得这是一本逻辑缜密且思考全面、角度新颖且极为了不起的书。
作者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要寻求人类社会演化的因果关系。
角度新颖在于:历史都是以史记资料记载为主(主观),而作者认为人类历史是一门科学,作者有丰富的生物演化知识,整本书从不同角度,多个方面进行甚至也包括生物演化逻辑方面,从科学的态度去研究推演人类历史的发展。
本书简介:
《枪炮、病菌与钢铁》是一部论证系统翔实、环环相扣的“地理决定论”作品。这本书在豆瓣评分高达8.7分。
作者不断提出问题, 然后找出传统的说法或者答案,质疑证据,逐一分析说法是否合理正确、就像剥洋葱一样,层层剖析,最终找到合理且正确的说法或者答案(因果关系)。
逐层分析,最终找出真正的因果关系,而不是只是相关性的假定的因果关联。有些关系只是关联关系、有些是间接结果,然后作者提出自己比较合理的直接因果关系(答案)。
《枪炮、病菌与钢铁》也是贾雷德·戴蒙德最著名的作品发表于1997年(已出版26年),本书一出就荣获1998年美国普利策奖和英国科普书奖,成为经久不衰的长销书。
作者贾雷德·戴蒙德是美国演化生物学家、生理学家、生物地理学家等。他在《发现》、《博物学》、《自然》和《地理》杂志上发表过论文200多篇。
贯穿本书的核心论点:
枪炮、病菌与钢铁
“各族群的历史循着不同的轨迹发展,那是环境而非生物差异造成的。”
1、换言之,就是各大陆地理环境的差异,最终导致了现代世界各个国家间巨大的发展差异。(也就是为什么各大洲发展如此不同?贫富差距)
2、而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了食物生产的地理差异,包括食物生产起源的地理差异,以及食物生产传播速度和质量的差异;
3、食物生产这一终极因进一步导致了技术、病菌、文字、政治的差异,从而构成一条完整的因果链,决定了世界各民族不同的发展路径。
中国的地理条件最后让古代中国付出了代价—只要统治者一个决定,就能阻滞创新,这样的事层出不穷。
“为什么有的国家富?有的国家穷?”换种说法就是:“为什么不同大洲上人类的发展速度如此不同?”
这个世界的权力和财富分配为何如此不均?追根究底,我们发现答案就是地理条件的差异。
而食物生产进一步导致了文字和武器、微生物、中央集权的政治组织,成为现代征服战争的利器。
本书内容丰富,知识充盈,我特选其中两个问题作为本书是重要的知识:
农业是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
食物生产是终极因
天下最好看的不是险峰丽水,而是麦浪稻林。
农业历史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在国家间平均收入的差异方面,占据50%的原因。
食物生产的影响:
1、食物生产能带来稠密的人口、病菌、技术的发展、复杂的政治组织,以及其他使社会拥有强大力量的特征。
2、食物盈余,加上(一些地区)可运送盈余食物的驮畜的出现,发展出定居、集权、社会分层、经济复杂、技术创新的社会的条件就具备了。
而,复杂制度有的好,有的坏,但如果一个社会中没有复杂的制度,就不可能有使其富裕的良好复杂制度。
复杂制度的发展从根本上有赖于人口稠密的定居社会,其农业使得食物(例如小麦、奶酪和马铃薯)盈余成为可能。
也就是说,复杂制度的最重要的终极因是农业,其次则是人口稠密的定居社会和农业带来的食物盈余.
因此,能采借或发展食物生产业的族群,因此能吞没未能发展出食物生产手段的族群。而能与不能,是由地理条件决定的。
在食物生产方面取得优势的族群,在迈向枪炮、病菌和钢铁的路途上,就会领先群雄。
农业文明绝大多数萌生在欧亚大陆板块
在农业文明时代,农业和畜牧业几乎完全受制于自然条件,因此农业文明几乎都萌生于欧亚大陆板块上。
欧亚大陆以肥沃新月地带、中国为代表。
欧亚大陆板块被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和漫无边际的冰冻大草原分隔成两块,在农业文明历史中,两边几乎没有发生直接的关系,各自独立发展(除了13世纪蒙古帝国造成了短暂的连接)。
因此我们传统上把两边各称为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
欧亚大陆上野生哺乳动物最多。
欧亚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块,生态环境十分多样,包括广袤的热带雨林、温带森林、沙漠、沼泽和同样辽阔的冻原。
野生动植物祖先分布不均就是欧亚大陆族群得以拥有枪炮、病菌与钢铁的重要原因。
为什么中国实现了统一,而欧洲从来没实现过统一?
主要是地理条件原因。
中国的地理条件促使中国发展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中国地区很早就完成了文化和政治的统一,所有这些地理因素都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中国的海岸线相比欧洲较平直,除西南部青藏高原外少有难以逾越的高山,因此形成了更稳定的大一统政治。
欧洲的情况完全不同,地理的障碍促成许多互相竞争的独立小国。
欧洲的地理障碍足以妨碍统一,又不至于妨碍技术与观念的流通。在欧洲从未出现过像中国一样,能够决定全欧洲命运的统治者。
但是最后地理条件也让中国付出了代价,只要统治者一个决定,就能一刀切停止一切创新,这样的事层出不穷。
根据文字史料,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朝,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建立。在公元前221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后,中国始终是个中央集权的国家而无法长期出现并立的国家。虽然秦汉之后中国分裂过几次,但是分久必合,统一仍是常态。
中国自有文字以来,就只有一种书写系统,在很长时间里只有一种主要的语言,2 000年来文化上也保持统一。
欧洲则相反,从未出现过统一的局面:
欧洲公元14世纪时,约有1000个独立小国,公元1500年时则有500个,到了20世纪80年代已经兼并成25个。欧洲仍有45种语言,各有各的一套字母表,不尽相同,至于文化歧异性就更大了。
欧洲内部的分歧至今难消,即使经济合作,联盟都不易达成,这反映出欧洲对分裂的执着。
欧洲最鼎盛时期的罗马帝国也不过拥有欧洲一半的土地。罗马帝国毁灭之后,原来帝国境内的小国,加上其北部欧洲新兴的诸侯国,又进行了长达1000多年的争战,却都没能于西方再次形成统一的大帝国。
统一欧洲一直都是梦想,连最有雄心、毅力的霸才像查理大帝、拿破仑、希特勒都愿望成空。
最重要的是地理条件的差异:
中国地理条件:
中国横贯东西的河流,像华北的黄河、华南的长江,还让沿海地区与内陆的作物、技术的流通方便了许多。同时,中国的东西横轴绵长、东西坡度缓和,最终在两条大河之间构筑运河的计划得以实现,方便了南北向的交流。
比起欧洲而言,中国的海岸线相对平滑了许多,海岸线附近只有朝鲜半岛可视为独立的要角。
欧洲地理位置条件:
欧洲的面积与中国相当,可是地势起伏,又无河流贯通,文化、政治上的割裂至今无法弥合。
欧洲的海岸极为曲折,有五大半岛,每个都接近孤立的岛屿,所以每个半岛上都发展出了独立的语言、族裔、政府。
岛屿:
欧洲有两个岛屿(不列颠与爱尔兰)的面积足够大,能维持政治独立,保持自己的语言和族群;其中不列颠群岛面积很大,距欧洲又很近,能够发展出欧洲大国。
反观中国的两座大岛:台湾岛与海南岛,每一个面积都不到爱尔兰的一半,从未成为独立的政治体。
2、山脉河流:
中国的腹地被两条东西向的大河(黄河、长江)联系在一起,两岸有冲积河谷,两河之间又有水系联络,所以东西、南北的交通都便利。结果,中国自古便有两个生产力很高的核心地区,而且两地并不疏离,最后统一成一个核心区。
欧洲的两条大河(莱茵河与多瑙河)就小多了,流域也不广。与中国不一样,欧洲包括许多分散的小型核心地区,没有一个大到足以长期控制其他地区,所以每个核心区都能长保独立。
欧洲被高山分隔成语言、族群、政治的独立单位(阿尔卑斯山、比利牛斯山、喀尔巴阡山脉、挪威边界山脉),中国在青藏高原以东并无足以隔绝交通的崇山峻岭。
资源的诅咒:
世界上越美好的东西,都带着资源的诅咒。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沙特拉伯国家,底下的石油带来的财源滚滚,但是他们的科技也好,教育人文都全部停止发展,因为钱太好赚,人们很容易享受生活的舒适。
人也一样的,美女或者帅哥,或者太有钱的人获得真爱的几率大大降低,甚至因为太漂亮过早的分散精力,影响学习。
地理条件越便利对技术的演进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这也为中国后来在工业革命落后埋下了伏笔。
长期而言,地理便利程度中等的地区,可能技术发展的速度最快,这一速度是地理便利程度高或低的地区都比不上的。
地理条件的优势让古代的中国在农业时期发展遥遥领先。但是地理便利对技术的演进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
食物生产是各大洲人类发展不同的终极因。
总而言之,在作者看来,不同的地理环境影响了不同民族的食物生产,而食物生产能力的提高与人口密度的增长相互促进,生产劳作日渐复杂,集约化的食物生产有力促进了社会的复杂化。
因此,在食物生产方面占优势的民族,就会在病菌、文化、政治组织和技术等方面占优势,进而能轻易地战胜在食物生产上居于劣势的民族。
由此,民族间产生出不同的发展情况和文明道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