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远渡重洋而来的昆仑奴,为何常在唐代传奇小说中充当“武侠”高手?

远渡重洋而来的昆仑奴,为何常在唐代传奇小说中充当“武侠”高手?

远渡重洋而来的昆仑奴,为何常在唐代传奇小说中充当“武侠”高手?远渡重洋而来的昆仑奴,为何备受好评?

传奇小说_传奇小说的代表作_新白娘子传奇小说

本文为“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广大读者分享至朋友圈。

历史题材古装电视剧《大明宫词》中有这样一段唯美的邂逅:

武则天的小女儿太平公主,和她的韦姐姐身穿男装,扮成富家公子出宫,在上元灯节的“假面之夜”遇到了面带昆仑奴面具的英俊武士——薛绍,太平一见倾心,坠入了少女的甜蜜初恋。

传奇小说_新白娘子传奇小说_传奇小说的代表作

传奇小说_传奇小说的代表作_新白娘子传奇小说

《大明宫词》中,太平公主将带着同款昆仑奴面具的路人薛绍,误认为是同行的伙伴韦氏

他们佩戴的昆仑奴面具是何物?太平起初也并不清楚,摊贩老板解释道——

传奇小说的代表作_新白娘子传奇小说_传奇小说

太平公主和韦氏游逛于街头,太平被黑乎乎的面具吸引了

太平公主:这是什么面具呀?黑不隆冬的,鼻子还这么宽……

面具摊贩:公子不知道啊,这叫昆仑奴面具。大海盗王世杰刚从海那面贩回一批昆仑奴,个个体壮如牛,身高越丈。据说啊还性情温良,踏实肯干,他们一到长安就被那些贵族豪门瓜分殆尽。如今走在街上,能带两个昆仑奴保镖是世族少爷们最时兴的玩意啦……

剧中太平与薛绍的爱情纠葛虽然具有很大的虚构成分,但昆仑奴在唐宋时期的确真实存在,那么“昆仑”是何含义?昆仑奴又是何许人也?

何为“昆仑”

昆仑一词,自魏晋以来就屡见不鲜,但是涵义不一。仅从历史地理角度来看,中国境内的“昆仑”就有好几处,还有海外昆仑地。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横贯新疆、西藏、青海,有“万山之祖”之称的昆仑山脉了,但它确实与昆仑奴没什么关系。

还有入选武侠小说“八大门派”之一的昆仑派。小说所记的昆仑派是道教流派,因山而名,明末昆仑山有其道场,闻名江湖。但实际上昆仑派并非来自西藏——青海的昆仑山,而是起源于山东临清,以创始人昆仑大师的名号为名,“昆仑大师正宗传,留下潭腿十路拳”,故曰昆仑派,当然这也与昆仑奴没什么联系。

隋唐以后,“昆仑”一词的语义范围更广,常用来形容黑色或者是近黑的深色。比如有一款美酒,因为颜色如“绛”(jiàng,大赤也),所以被称为“昆仑觞”;隋炀帝大业年间(605年—618年),还曾改称蔬菜茄子为“昆仑紫瓜”,大概也是因为它表皮呈现黑紫色……

传奇小说_新白娘子传奇小说_传奇小说的代表作

茄子,隋唐时期又被称为“昆仑紫瓜”

近而昆仑也被用来描述人体的深黑肤色,并引申为族名、部名。

史书中泛称今非洲东岸、马达加斯加岛以及中南半岛南部、马来群岛数岛等区域的土著居民为“昆仑”,因为这些地区居民的外貌共同点是“卷发与黑身”,《旧唐书·南蛮传》载:“自林邑(今越南中部地区)以南,皆卷发黑身,通号为昆仑。”

现中南半岛地形图

所以,“昆仑”也成为了若干民族、部族的代称。分布范围比较广,主要包括非洲东部的尼格罗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黑色人种,以及南亚、东南亚地区的尼格利陀人(Negrito)。所谓“昆仑奴”,就是代指的“昆仑族”人。

昆仑奴如何远渡重洋而来

唐宋时期的昆仑奴,有一些来自遥远的非洲东部,马达加斯加岛的“层期”就是昆仑奴的源地之一。史料中载“身如黑漆,虬发,诱以食而擒之,转卖于大食国为奴”,虬(qiú)意为卷曲,大食国是唐宋时期对阿拉伯人、阿拉伯帝国的泛称。也就是说,非洲东部的黑人先被阿拉伯人掠卖,然后再转输于中国。在丝绸之路全胜时代和盛唐帝国背景下,当时的阿拉伯商人常常行走于亚洲、非洲之间,并进入中国做生意,“黑奴贸易”概是其中一项。

新白娘子传奇小说_传奇小说的代表作_传奇小说

唐朝疆域范围与大食国

除了非洲东部,绝大多数的昆仑奴则是来自南亚、东南亚地区的尼格利陀人(Negrito),他们属于棕色人种,是当地最古老的土著居民之一。

远渡大洋而来的尼格利陀人,有的是被东南亚一带的国王作为贡礼送进长安的,有的作为侍从跟随使者入华后被遗留下来。宋史中就记载说,在宋太平兴国年间,使者蒲思那等人带着特产前来朝贡,他们身边的随侍人员“目深体黑,谓之昆仑奴。”还有一些人是被贩卖,或是被抢掠而来,开头《大明宫词》中提到的江洋大盗王世杰大概就是个从事奴隶贸易的人贩子。

东南亚地区的尼格利陀人与非洲黑种人在体貌外观上非常相似,但遗传检验的研究结果显示他们与非洲人关系疏远。尼格利陀人皮肤呈黑棕色,头发卷曲,面部比较扁平,鼻头略显宽大,嘴唇厚嘟嘟,耳垂厚实,身材则较为小巧,平均身高大概在1.5米上下。

传奇小说的代表作_新白娘子传奇小说_传奇小说

非洲黑种人

传奇小说的代表作_新白娘子传奇小说_传奇小说

南亚、东南亚尼格利陀人,与非洲黑种人外貌相似

据《太平广记》中的故事说,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年),有一位神人为他人治病,身边有二位昆仑奴为其操辔驭坐骑。每当他为患者治病时,就用手指在昆仑奴的手掌中研磨画圈儿,不一会儿神人的手指也就被“染如黑漆”了,用黑漆之处涂抹在病人患处,病患即可康复。可见在当时人的想法中,就不同的肤色而言,昆仑奴的形象充满了神秘奇幻色彩。

从已出土的唐代人俑及石窟壁画上看,在穿着服饰上,尼格利陀人大多赤裸着上半身,并斜批着一条帛带,横幅缠绕腰间,下身穿着皮短裤,爱佩戴耳环、珠串儿等饰品。唐朝诗人张籍作诗《昆仑儿》,描写到“金环欲落曾穿耳,螺髻长卷不裹头。自爱肌肤黑如漆,行时半脱木棉裘。”大概就是下图唐代黑人陶俑形象的文字版写照。

传奇小说的代表作_传奇小说_新白娘子传奇小说

彩绘陶俑,西安南郊嘉里村裴氏墓出土。陶俑形象:头发茂密,螺旋状卷发,面庞宽大,鼻梁较平,朱口厚唇,身体略向后仰

昆仑奴的主要工作领域

在唐代许多传奇小说中,昆仑奴的身材体型都比较小巧,攀爬能力特别好,关键还精通水性。所以他们往往充当着船舶水手、修船工的角色。《萍州可谈》中说,他们“不畏风涛”,善于游泳,航行中船舶坏了,拿起工具,下水就修。上可爬桅杆,下可入水捞物,据史料载昆仑奴还有“入水不眨眼”的特长,这显然与他们长期成长、生活在水域有关。

有的昆仑奴也进行农业生产劳动,或是被派去作保镖,歌舞和驯兽师也是他们擅长的工作领域。能力突出又踏实肯干,难怪面具摊主跟太平公主说,这些昆仑奴们一到长安就好评如潮。

新白娘子传奇小说_传奇小说_传奇小说的代表作

甘肃榆林窟壁画上的昆仑奴形象

《太平广记》中还有一则传奇故事:唐代大历年间(766年—779年),在长安城里,一品大员郭子仪家中的歌姬红绡,一夜之间就在深宅大院里突然失踪了,不知所向。直到两年后才被人发现,红绡早与崔家公子崔生成亲了,做了夫妻。这对才子佳人,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竟全拜崔家的昆仑奴磨勒所赐。

原来当年,官二代崔生前去探望生病在家休养的朝廷大员郭子仪,郭家的侍女为客人端来了鲜桃,崔生客气地推辞着,他温润又羞涩的样子令歌姬红绡情窦初开,美艳明丽的红绡也让崔生过目不忘。崔生回家后就害了相思病,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人也愈发消瘦。

崔家昆仑奴磨勒智勇双全,还能飞檐走壁,他知道后决意积极促成这桩好事。磨勒先是用链子锤除掉了郭子仪家中凶如猛虎的恶犬,然后背着崔生飞越十多重院落,与红绡私会见面。他们二人决定永远在一起后,磨勒又带着红绡逃出郭氏府邸,一同跑回了崔家。两年后郭子仪发现此事,派兵全力追捕昆仑奴,磨勒“瞥若翅翎,疾同鹰隼”,从容地逃脱了箭雨,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唐代黑人杂技俑,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这则故事的编排既传统又奇异,想必没有昆仑奴磨勒的鼎力相助,崔、红二人的爱情故事也难以如愿。当然最令人想不到的是,在这段1300多年前的恋爱传奇中,故事的最大主角竟然是豪情仗义的“武侠高手”昆仑奴。虽然故事的描写竭尽夸张,但昆仑奴鲜活的形象立刻跃然纸上,还被后世作家、导演纷纷演绎,翻拍成了小说和电视剧。

新白娘子传奇小说_传奇小说的代表作_传奇小说

此件陶俑身穿长袍,腰中系带,应当是接受了唐朝人生活习惯的影响

来自东南亚和非洲的昆仑奴远渡重洋,被送至大唐,带着自己的文化属性和特色技能,与繁盛的东土文化相交织、相融合,成为了中西交通史上不可磨灭的历史符号,成为中华文明漫漫历程中的点点星光。

或许在当时的长安、广州地区,百姓们见到一些不同肤色、样貌的外国人,也会像我们今日一样并不觉得十分稀奇吧,毕竟大唐国势昌盛,与世界许多国家的文化交流都非常频繁,作为国际大都市,大家都爱来。

传奇小说的代表作_传奇小说_新白娘子传奇小说

影视作品中的唐朝长安盛景

参考文献:

李季平:《唐代昆仑奴考》,载《唐史研究会论文集》,1980年。

梁文静:《唐代昆仑奴来源刍议》,《海交史研究》,2004年。

肖忠纯、苏红:《僧祗奴、昆仑奴简论》,《渤海大学学报》,2006年。

新白娘子传奇小说_传奇小说的代表作_传奇小说

长按图片,支持国历君

注:本文为国家人文历史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抓取,欢迎转发朋友圈。

新白娘子传奇小说_传奇小说的代表作_传奇小说

上一篇: 如何评价当年明月?为何他能写出如此有趣和真实的历史呢?
下一篇: 《鱼钓》:一篇江南传奇小说的创作解密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