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典籍(史部)概述 第一讲 古书概观及《史记》 一、中国古代书籍概观(经、史、子、集) 二、中国古代史书概观 类型:最古的:记事、记言; 发展后:编年体、纪传体、纲目体、纪事本末体、纪表志传体、会要体、史评、史论、方域史、学术史、辑录体、杂记、地理书、目录书等。 三、什么是二十六史? (一)二十六史的名称: 二十六史是中国古代官方认定的二十六部正史,分别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五代史记》、《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新元史》、《明史》、《清史稿》。 (二)、二十六史的成书类别 二十六史是封建统治时代写成的史书,编撰的情况,从作者与统治者的关系方面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出于个人私撰的,如《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南齐书》,《南史》,《北史》,《五代史记》和《新元史》等;一是受命于统治者而实出于一二人手笔的,如《汉书》,《宋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和《新唐书》等;一是出于统治者直接控制下的众史官之手的,如《晋书》,《周书》,《隋书》,《旧唐书》,《旧五代史》,《宋》、《辽》、《金》三史,《元史》,《明史》和《清史稿》等。
(三)、二十六史的发展史 二十六史的集结过程,是在二千多年的长时间内发展形成的。 1《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三史” 。 2到唐代时,增加了三国、晋和南北朝共十朝的史书,合成为“十三史” 。 3宋代时,除增加唐和五代的史书外(都用新书),因南朝和北朝的八部史书比较杂乱,不如《南史》和《北史》简明,于是增加了四部史书,称为“十七史”。 4到明代时,增加了《宋》、《辽》、《金》、《元》四部史书,称为“廿一史”。 5清代时,增加了《明史》和《旧唐书》与《旧五代史》,便构成了“廿四史”。 61919年,北洋军阀政府以柯劭忞的《新元史》列入正史,称为“廿五史” 。 7《清史稿》虽然不是正式史书,其体例和旧史书完全相同,所以近来多有人合称之为“廿六史”。 (四)二十六史的版本 乾隆年间在武英殿刊行,道光年间重修之,称为殿本廿四史。是最为通行的一种版本。殿本源出于宋、明以来的国子监本,也称为官本; 另有书铺或私人校刊者,称为坊刻本或家刻本,坊刻本以明末毛晋汲古阁十七史为最重要。 清同治年间金陵、湖北、浙江、江苏、淮南等五局合刊廿四史,《五代史》以上各史即用汲古阁本为底本,称为局本,与殿本为别一系统。
民国时期,上海涵芬楼以宋、元旧刻本为底本,影印成书,称为百衲本廿四史,在史书版本中自成一系统,解放后曾重印之。 近年古籍整理部门对廿四史全部标点分段,并附校勘记,由中华书局排版印行,于各书底本取择善而从的原则,今后在史书版中,将成为最便利于读者的一种了。 史记 (一)司马迁的事略和《史记》的撰写 (二)《史记》的材料来源:一类是依据故有的记载,另一类是依据直接史料和司马迁自己的见闻。 (三)《史记》纪传体的特点:《史记》的五个组成部分,分别具有三种不同的性质,即以时间为纲的本纪与年表、以事类为纲的书、以人物为纲的世家与列传,综合成为一书,这是《史记》的一个特点,也是纪传体的一个特点。 (四)《史记》的学术评价 (1)创立了重要的史书体裁。 (2)全面而有系统地记载了西汉中期以前的古代史实,并保存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3)《史记》不但有系统地记载了古代汉族各朝代的历史,同是也记载了国内各族和与汉朝有关系的一些邻国的历史,如《匈奴》、《朝鲜》等传,这些记载为各族各国的历史提供了最重要的资料。 (4)夹叙夹议、爱憎分明的书法。 (5)唯心主义的历史循环论和天子受命说。这是其糟粕部分。 (6)古代科学和迷信思想常常混在一起。 (7)其书中采录了一些缺乏事实基础的传说故事。 (五)《史记》的注释和流传: 南朝宋裴骃的《集解》和唐代司马贞的《索引》、张守节的《正义》等三家为最重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