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军中统兵的武将官职(禁军指护卫皇宫以及扈从皇帝的军队[后者应该是精锐部队])。而雨纹根据《辞海》“护军”、“中护军”、“中领军”三词的解释综合起来的解释是:中护军(原名护军)和中领军(原名领军)都是汉末设置的重要军事长官,共同掌握统率中央军队的实权,其中中领军一般又是由亲信将领担任。如此看来中护军似乎不仅仅是禁军中的官职,而是中央军队(禁军)的统帅(《魏书》记载领军史涣想让护军韩浩一起劝阻曹操进兵柳城,而浩不同意并说:“吾与君为中军主,不宜沮众”,而《许诸传》又记载许诸“都督中军宿卫禁兵”,可见担任护卫工作的近卫、护卫、宿卫之类只是中护军统领的中军[禁军]中的一部分);再来看看担任过中护军的人物:魏方韩浩、蒋济、夏侯玄、司马师、贾充,吴方周瑜,蜀方赵云、费祎,除了赵云、周瑜、韩浩是武将外,其余几个都算是文官,怎能担任或统领近卫、护卫?所以雨纹以为中护军决不是近卫统领。
其次,中护军的真正重要职责是负责武官的选拔任用。雨纹一直对周瑜“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很奇怪,如果中护军只是禁军统领的话,那只是掌了一定数量的兵权,并没有什么其他职权来“掌众事”,似乎还不够资格与张昭共掌事(长史有三种:1、丞相等三公府设长史,号三公辅佐。2、各郡太守属官设有长史,辅佐太守掌一郡兵马。3、将军之属官,总理将军幕府。孙策将“文武之事,一以委昭”,如此看来张昭的长史应属于第3个,权力很大)。黎东方在《细说三国》中曾说“中护军”相当于:“在朝廷内部主持军官升迁调降的人事处长”。雨纹初次看到这句话,感到莫名其妙,而且也没找到相似的解释资料。但不久雨纹在《三国志》裴松之的注解中找到了一些史料证实了这一说法。《三国志》《夏侯玄传》的裴注引用了《世语》的记载“玄世名知人,为中护军,拔用武官,参戟牙门,无非俊杰,多牧州典郡” 以及《魏略》的记载“玄既迁,司马景王代为护军。护军总统诸将,任主武官选举”。如此中护军的职责很明确了,网上的那些解释雨纹以为应该没有《世语》《魏略》准确,至少不完全。因此中护军不是什么近卫统领、护卫之类,而是“总统诸将,任主武官选举”以及掌握中央军队军权的重要实权官职,这样雨纹才了解周瑜的“中护军”身份的确足够与张昭共掌众事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