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籍,对于没有经过学术训练的人来说,最繁难的是字词陌生,典故陌生,导致读不下去,即使有注解,看一句读一次注释,支零破碎,也难以有乐趣在。
所以,我们读古籍,先从自己能读进去的地方开始,破除陌生感,有了一定积累之后,再循序渐进,明白诸子百家经史文集的区别和阅读方法。
因此,虽然我一直推荐从《论语》《孟子》开始,但并不反对从其他地方入门,只要自己喜欢,都是可以的。《论语》《孟子》篇幅都不长,先一气读完,不要太计较某些地方读不懂。两本书都是分段落,分章节,第一遍读不是要探求其中的细微含意,只是让自己初步了解古文的模样。也就是说,先明白古文是什么,古文读起来大致是一个什么感觉,这个时间段,有很多不懂,非常正常,不要停下来,可以参考注释,但不要打断每一段的阅读。囫囵吞枣是这个时间段的良好表现。
之后就有了一定基础,可以再去读一下其他诸子,比如《韩非子》,或者去看看历史类的书,先去翻翻《史记》的传记,这样就有了一定基础,可以慢慢熟悉风格语句典故,逐渐积累,慢慢就会过渡到一个需要精读的阶段。这是对非专业的说法,专业学习可能一开始就要从精读入手。
中国古籍的源头基本上都来自于秦汉以前,以下的魏晋唐宋,已是支流,虽然古文、诗词这些堪称瑰宝,但真正源头都在诸子以及先秦典籍之中,汉代的整理和发挥创造确立了之后基础。阅读古籍,始终是逃不开这些上古文献和诸子书的。只要喜欢古籍,一定会阅读到这里。
古代的幼儿教育,往往是字词文义与洒扫并举,既教为人处事的礼仪,也教阅读研究的基础,“小学”也是读古籍的基础,但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先去读,不要一开始就从字词入手,大致了解一下,其他都从实践阅读中学习即可。三百千这些,同样不适合成人,孩子们虽然可以从此入门,但其实最好的内容还是在《论语》。古代用三百千是将识字读书与明理修身合在一起了,今人大部分都有系统教育,在字词中已有基础,没有必要严格按照古代的方式来学习入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