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三国曹魏时期司马懿府属人员梳理

三国曹魏时期司马懿府属人员梳理

三国曹魏时期司马懿府属人员梳理抚军大将军(225~226)《三国志·陈群传》:帝寝疾,群与曹真、司马宣王等并受遗诏辅政。明帝即位,进封颍阴侯,增邑五百,并前千三百户

抚军大将军(225~226)《三国志·陈群传》:帝寝疾,群与曹真、司马宣王等并受遗诏辅政。明帝即位,进封颍阴侯,增邑五百,并前千三百户,与征东大将军曹休、中军大将军曹真、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并开府。

三国志·文帝纪》引注《魏略》载诏曰:其以尚书令颍乡侯陈群为镇军大将军,尚书仆射西乡侯司马懿为抚军大将军。若吾临江授诸将方略,则抚军当留许昌,督后诸军,录后台文书事;镇军随车驾,当董督众军,录行尚书事; 皆假节鼓吹,给中军兵骑六百人。吾欲去江数里,筑宫室,往来其中,见贼可击之形,便出奇兵击之;若或未可,则当舒六军以游猎,飨赐军士。【事在黄初六年二月】军师:徐邈《三国志·徐邈传》:车驾幸许昌,问邈曰:“颇复中圣人不?”邈对曰:“昔子反毙于谷阳,御叔罚于饮酒,臣嗜同二子, 不能自惩,时复中之。然宿瘤以丑见传,而臣以醉见识。”帝大笑,顾左右曰:“名不虚立。” 迁抚军大将军军师。骠骑大将军(226~230)《三国志·明帝纪》:黄初七年十二月,以太尉钟繇为太傅,征东大将军曹休为大司马,中军大将军曹真为大将军,司徒华歆为太尉,司空王朗为司徒,镇军大将军陈群为司空,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为骠骑大将军。参军:梁幾《三国志·明帝纪》引注《魏略》:魏兴太守申仪与达有隙,密表达与蜀潜通,帝未之信也。司马宣王遣参军梁幾察之,又劝其入朝。达惊惧,遂反。大将军(230~235)《晋书·宣帝纪》:太和四年,迁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与曹真伐蜀。军师:杜袭《三国志·杜袭传》:明帝即位,进封平阳乡侯。诸葛亮出秦川,大将军曹真督诸军拒亮,徙袭为大将军军师,分邑百户赐兄基爵关内侯。真薨,司马宣王代之,袭复为军师,增邑三百户,并前五百五十户。以疾征还,拜太中大夫。薨,追赠少府,谥曰定侯。子会嗣。辛毗《三国志·辛毗传》:青龙二年,诸葛亮率众出渭南。先是,大将军司马宣王数请与亮战,明帝终不听。是岁恐不能禁,乃以毗为大将军军师,使持节;六军皆肃,准毗节度,莫敢犯违。

《晋书·宣帝纪》:时朝廷以亮侨军远寇,利在急战,每命帝持重,以候其变。亮数挑战,帝不出,因遗帝巾帼妇人之饰。帝怒,表请决战,天子不许,乃遣骨鲠臣卫尉辛毗杖节为军师以制之。后亮复来挑战,帝将出兵以应之,毗杖节立军门,帝乃止。从事中郎:郑袤《晋书·郑袤传》:魏武帝初封诸子为侯,精选宾友,袤与徐干俱为临淄侯文学,转司隶功曹从事。司空王朗辟为掾,袤举高阳许允、扶风鲁芝、东莱王基,朗皆命之,后咸至大位,有重名。袤迁尚书郎。出为黎阳令,吏民悦服。太守班下属城,特见甄异,为诸县之最。迁尚书右丞。转济阴太守,下车旌表孝悌,敬礼贤能,兴立庠序,开诱后进。调补大将军从事中郎,拜散骑常侍。会广平太守缺,宣帝谓袤曰:"贤叔大匠垂称于阳平、魏郡,百姓蒙惠化。且卢子家、王子雍继踵此郡,使世不乏贤,故复相屈。"袤在广平,以德化为先,善作条教,郡中爱之。征拜侍中,百姓恋慕,涕泣路隅。迁少府。高贵乡公即位,袤与河南尹王肃备法驾奉迎于元城,封广昌亭侯。徙光禄勋,领宗正。

注:王朗为司空在黄初元年,卢毓离任广平太守在青龙二年,青龙四年王肃已在朝,则郑袤或在青龙、景初间为广平太守,则其大将军从事中郎应是司马懿征辟的,并其本传,郑袤补广平太守缺,司马懿勉励郑袤,亦可辅证。

荀诜【shēn】《三国志·刘劭传》:明帝即位,出为陈留太守,敦崇教化,百姓称之。征拜骑都尉,与议郎庾嶷、荀诜等定科令,作《新律》十八篇。

《晋书·刑法志》:命司空陈群、散骑常侍刘劭、给事黄门侍郎韩逊、议郎庾嶷、中郎黄休、荀诜等删约旧科,旁采汉律,定为魏法,制《新律》十八篇。

《三国志·荀彧传》:恽弟俣,御史中丞,俣弟诜,大将军从事中郎,皆知名,早卒。诜弟顗, 咸熙中为司空。

注:中郎为八品官,议郎为七品官,刘劭从六品的骑都尉在修律后升为三品的散骑常侍,而《晋书》常用之后的官职来记载当时的人物。荀诜参与修律不应从七品的议郎贬为八品的中郎,而很有可能是升为六品的大将军从事中郎。

一般而言学界会认为太和三年《新律》颁布,不过这是未加深入考虑望文生义之故。据梁建《曹魏法制综考》的观点认为,曹魏《新律》开始编纂于太和三年,修成颁行在太和六年至青龙元年间。而此时司马懿为大将军,借此时机举荐提拔荀诜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太尉(235~239)《三国志·明帝纪》:青龙三年春正月戊子,以大将军司马宣王为太尉。军师:裴潜《三国志·裴潜传》:潜出为沛国相,迁兗州刺史。太祖次摩陂,叹其军陈齐整,特加赏赐。文帝践阼,入为散骑常侍。出为魏郡、颍川典农中郎将,奏通贡举,比之郡国,由是农官进仕路泰。迁荆州刺史,赐爵关内侯。明帝即位,入为尚书。出为河南尹,转太尉军师、大司农,封清阳亭侯,邑二百户。入为尚书令,奏正分职,料简名实,出事使断官府者百五十馀条。丧父去官,拜光禄大夫。司马:陈圭《晋书·宣帝纪》:司马陈圭曰:"昔攻上庸,八部并进,昼夜不息,故能一旬之半,拔坚城,斩孟达。今者远来而更安缓,愚窃惑焉。"帝曰:"孟达众少而食支一年,吾将士四倍于达而粮不淹月,以一月图一年,安可不速?以四击一,正令半解,犹当为之。是以不计死伤,与粮竞也。今贼众我寡,贼饥我饱,水雨乃尔,功力不设,虽当促之,亦何所为。自发京师,不忧贼攻,但恐贼走。今贼粮垂尽,而围落未合,掠其牛马,抄其樵采,此故驱之走也。夫兵者诡道,善因事变。贼凭众恃雨,故虽饥困,未肯束手,当示无能以安之。取小利以惊之,非计也。"从事中郎:王观《三国志·王观传》:太尉司马宣王请观为从事中郎,迁为尚书,出为河南尹,徙少府。

注:常道乡公即位,进封阳乡侯,增邑千户,并前二千五百户。迁司空。薨于家。

都督令史:张静《晋书·宣帝纪》:会霖潦,大水,平地数尺,三军恐,欲移营。帝令军中敢有言徙者斩。都督令史张静犯令,斩之,军中乃定。贼恃水,樵牧自若。诸将欲取之,皆不听。掾:邓艾《三国志·邓艾传》:因使见太尉司马宣王。 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虞松《三国志·钟会传》引注《世语》:松字叔茂,陈留人也,九江太守边让外孙。松弱冠有才,从司马宣王征辽东,宣王命作檄,及破贼,作露布。松从还,宣王辟为掾,时年二十四,迁中书郎,遂至太守。*范粲《晋书·范粲传》:范粲,字承明,陈留外黄人,汉莱芜长丹之孙也。粲高亮贞正,有丹风,而博涉强记,学皆可师,远近请益者甚众,性不矜庄,而见之皆肃如也。魏时州府交辟,皆无所就。久之,乃应命为治中,转别驾,辟太尉掾、尚书郎,出为征西司马,所历职皆有声称。及宣帝辅政,迁武威太守。太傅(239~251)《晋书·宣帝纪》:及齐王即帝位,迁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与爽各统兵三千人,共执朝政,更直殿中,乘舆入殿。爽欲使尚书奏事先由己,乃言于天子,徙帝为大司马。朝议以为前后大司马累薨于位,乃以帝为太傅。入殿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如汉萧何故事……嘉平二年春正月,天子命帝立庙于洛阳,置左右长史,增掾属、舍人满十人,岁举掾属任御史、秀才各一人,增官骑百人,鼓吹十四人。长史、司马:陈骞《晋书·宣帝纪》:帝至自甘城,天子又使兼大鸿胪、太仆庾嶷持节,策命帝为相国,封安平郡公,孙及兄子各一人为列侯,前后食邑五万户,侯者十九人。固让相国、郡公不受。六月,帝寝疾,梦贾逵、王凌为祟,甚恶之。秋八月戊寅,崩于京师,时年七十三。天子素服临吊,丧葬威仪依汉霍光故事,追赠相国、郡公。

《晋书·陈骞传》:起家尚书郎,迁中山、安平太守,并著称绩。征为相国司马、长史、御吏中丞,迁尚书,封安国亭侯。蜀贼寇陇右,以尚书持节行征蜀将军,破贼而还。会诸葛诞之乱,复以尚书行安东将军。

按:《晋书》司马懿生前未接受相国,死后追封为相国。“蜀贼寇陇右”事在嘉平六年,曹芳未废前。此“相国司马、长史”应为太傅司马懿的司马、长史。

从事中郎:傅嘏《三国志·傅嘏传》:太傅司马宣王请为从事中郎。曹爽诛,为河南尹。卢钦《晋书·卢钦传》:卢钦,字子若,范阳涿人也。祖植,汉侍中。父毓,魏司空。世以儒业显。钦清淡有远识,笃志经史,举孝廉,不行,魏大将军曹爽辟为掾。爽弟尝有所属请,钦白爽子弟不宜干犯法度,爽深纳之,而罚其弟。除尚书郎。爽诛,免官。后为侍御史,袭父爵大利亭侯,累迁琅邪太守。宣帝为太傅,辟从事中郎,出为阳平太守,迁淮北都督、伏波将军,甚有称绩。征拜散骑常侍、大司农,迁吏部尚书,进封大梁侯。武帝受禅,以为都督沔北诸军事、平南将军、假节,给追锋轺卧车各一乘、第二驸马二乘、骑具刀器、御府人马铠等,及钱三十万。钦在镇宽猛得中,疆埸无虞。入为尚书仆射,加侍中、奉车都尉,领吏部。以清贫,特赐绢百匹。钦举必以材,称为廉平。咸宁四年卒。阮籍《晋书·阮籍传》:宣帝为太傅,命籍为从事中郎。及帝崩,复为景帝大司马从事中郎。高贵乡公即位,封关内侯,徙散骑常侍。属:(未就)李熹《晋书·李熹传》:李憙,字季和,上党铜鞮人也。父牷,汉大鸿胪。憙少有高行,博学研精,与北海管宁以贤良征,不行。累辟三府,不就。宣帝复辟憙为太傅属,固辞疾,郡县扶舆上道,时憙母疾笃,乃窃逾泫氏城而徒还,遂遭母丧,论者嘉其志节。后为并州别驾,时骁骑将军秦朗过并州,州将毕轨敬焉。令乘车至阁。憙固谏以为不可,轨不得已从之。主簿《三国志·王淩传》:宣王承诏遣主簿解缚反服,见淩,慰劳之,还印绶、节钺,遣步骑六百人送还京都。淩至项,饮药死。

综上,可见司马懿的府掾,大多都卒于魏世,唯郑袤、卢钦、陈骞等活到了晋世。

司马懿任太尉时期,征辟的王观,在之后高平陵之变中积极参与,于魏末升任司空;征辟的邓艾,在魏末活跃在雍凉一线,伐蜀后升任太尉。

司马懿任太傅时期,征辟的傅嘏,日后成为司马师重要的智囊,在司马师死后稳定许昌大局,保障了司马昭的顺利接班。而征辟的阮籍,则“身在晋营心在魏”。

关于司马懿的府掾记载不多,从司马懿府掾出来的佐晋元勋甚少,而同时期曹爽的府掾则有十一人活到了西晋。如此对比来看,曹爽大将军府可谓西晋王朝的“摇篮”。

上一篇: 裴注三国志翻译《蜀书二·先主传》(1)
下一篇: 古全网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