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1. 中国古人经典的墓志铭有哪些

1. 中国古人经典的墓志铭有哪些

1. 中国古人经典的墓志铭有哪些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1. 中国古人经典的墓志铭有哪些陈寅恪为王国维所写的墓志铭:海宁王先生自沉后 二年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1. 中国古人经典的墓志铭有哪些

陈寅恪为王国维所写的墓志铭:

海宁王先生自沉后 二年,清华研究院同人咸怀思不能自已。其弟子受先生之陶冶煦育者有年,尤思 有以永其念。佥曰,宜铭之贞珉,以昭示于无竟。因以刻石之词命寅恪,数辞不获已,谨举先生之志事,以普告天下后世。

其词曰:

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 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

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

斯古今仁贤所同殉之精义,其岂庸鄙之敢望。

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 恩怨,一姓之兴亡。

呜呼!

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者也。

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

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2. 古人墓志铭中,写比较好的有哪些

古文 ① ... 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

②汉代通行隶书,因此把秦以前的字体叫做古文,特指许慎《说文解字》里的古文。 详解② 古文是指春秋战国及其以前古书上的文字。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周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把古文与大篆相提并论,说古文是史籀以前的文字的通称。

由于古人无笔墨,于是就用竹签点漆,在竹筒上写字,称为书契文,亦叫竹简书。因竹硬漆腻,书写不流利,写出的字头粗尾细,象蝌蚪之形,故叫蝌蚪书或蝌蚪文。

凡是竹简漆书,都可以叫蝌蚪文,不一定非他颉所书不是蝌蚪文。 古文主要是指《易经》、《论语》、《春秋》、《尚书》、《周礼》、《吕氏春秋》、《孝经》等等古书上的文字,是比较早的笔书文字。

与骈文相对而言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魏晋以后骈俪文盛行﹐讲究对偶﹐句法整齐而文词华丽。

北朝后周苏绰反对骈体浮华﹐仿《尚书》文体作《大诰》﹐以为文章标准体裁﹐时称“古文”﹐即以先秦散文语言写作文章。其后﹐至唐代韩愈﹑柳宗元等﹐主张恢复先秦和汉代散文内容充实﹑长短自由﹑朴质流畅的传统﹐即称这样的散体文为古文。

韩愈《题欧阳生哀辞后说:“愈之为古文﹐岂独取其句读不类於今者邪﹖思古人而不得见﹐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师说》说:“李氏子蟠﹐……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於时﹐学於馀。”

都正式提出了古文的名称﹐并为后世所沿用。唐代优秀的古文家﹐虽以复古为号召﹐却富有革新精神。

他们既强调“道”的重要﹐也很注重“文”的作用﹐并崇尚创造﹐主张“惟古於词必己出”﹑“文从字顺各识职”(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他们所作的古文﹐实际上是一种新型散文﹐从当时口语中提炼而成为一种新的书面语言﹐有自己的个性与时代现实性﹐也有部分较为艰深僻涩的﹐但非主流。

明代倡导“文必秦汉”的何景明说:“夫文靡於隋﹐韩力振之﹐然古文之法亡於韩。”(《与李空同论诗书》)﹐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韩愈的所谓古文与先秦汉代之文不同﹐它是既有所继承又有所创新的。

3. 母亲墓志铭精选短文范例

母亲潘有慧于1920年冬生于本村书香世家,端庄静娴,勤劳传统。幼习礼仪妇工妇德德才兼备。然值国内军阀混战,民难维生,加之七岁外公外出经商未归,与姥舅相依为命,廿岁解裹脚借嫁衣嫁与家父,而后举案齐眉互敬互爱生育儿女十人,扶育孙子女七人。冬衣夏改.夏衣冬合.糠菜充粮,教子读书为本.父中年患哮喘廿载慈母精心照顾无怨无恨.

母亲施温饱享乐于人,留饥寒苦累于己;孝顺长辈,和兄弟,睦宗族;厚儿媳女婿于儿女,济贫姑舅 怜鳏寡孤疾;单殚精竭力奉爱心,克己服礼助和谐。

德者必有好景,今儿孙博学成才者众,经商办企业,任教大学,从事专业技术及国家干部岗位者遍及省内外,嗟呼!先苦而后荣方合逻辑,岂知天道有误,慈母应享福寿康乐之年,罹患胆结石症治疗不愈而终.呜呼!天之谬矣.为昭示后人特立此铭。

4. 《张子野墓志铭》文言文全篇怎么翻译

《张子野墓志铭》文言文全篇翻译,张子野这个人,外表虽然外表虽然快乐愉悦,但内心刻苦进取;待人浑厚纯朴,为人低调,才干不外露,而且坚守原则和志向,始终不渝。

他遇到事情,不乱分寸,果断处理。平时宴饮间酒至数巡,他脱下帽子,垂下头发,我突然发现他青春已逝,头顶半秃,头发斑白了。

我固然遗憾他未老先衰,但也仅此而已,难道他内心有痛苦不能自得其乐吗?子野的祖上,是博州高堂人,从他曾祖父以来,都在开封安家,死后都安葬在开封,现在算是开封人了。在他的墓志铭上写道:子野,向来浑厚纯朴。

谁阻碍了他的通达吗?谁削减了他的优势吗?难道是他内心本来就不开心?还是因为环境的影响而伤害自己的情绪?生于开封,故归开封,三代人都安葬于此,也算是一个归宿了。 1、子野为人,外虽愉怡,中自刻苦;遇人浑浑,不见圭角,而志守端直,临事敢决。

平居酒半,脱帽垂头,童然秃且白矣。予固已悲其早衰,而遂止于此,岂其中亦有不自得者耶?子野讳先,其上世博州高堂人,自曾祖已来,家京师而葬开封,今为开封人也。

铭曰:嗟夫子野,质厚材良。孰屯其亨?孰短其长?岂其中有不自得,而外物有以戕?开封之原,新里之乡,三世于此,其归其藏。

2、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

3、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

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4、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

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

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

5. 母亲墓志铭精选短文范例

主要写母亲的生卒日期,生前的事迹, 对儿女的照顾, 无私付出, 儿女对母亲的怀念、感激,比如: 1、生于农历一九五〇年十月十八,卒于二〇〇五年十月初八。

生有三女,备受委屈。对子女百般呵护,事无巨细,劳心劳力,勤俭节约,克己奉献。

仁厚朴实,勤劳善良,炽热心肠,乐善好施,心软志坚,清风高德。对人重情重义,终生付出,却难获慰藉,怆然辞世。

她走地是如此突然和匆忙,带着疲惫的身心,过早结束了一生的奔波劳累和艰辛,未曾享人世之福。思来痛心不已。

愿她从此超脱尘世,登临极乐。母爱恩重如山,永生难忘,怀念您! 2、上寿大德,中华太公,显考讳海,垂范志铭。

旧历一九一二年七月十一日降生,值荒年战乱;新元二零零六年六月四日仙游,逢盛世安定。私塾四年即停学, 弱肩躬耕以傍吾祖;诗书终身而勤修,古贤道义并教子孙。

十六岁逢吾祖谢世,一家重担弱身承业;十七岁遇家乡旱灾,百里踉跄饿腹背粮。建国初期任副乡长,公 而忘私,两袖清风; 修身一生做耿直人,锲而不舍,襟怀坦荡。

夫妻互敬互爱,炎凉相扶相依,奉高堂吃粗省细,哺子女茹苦含辛。 命运多舛而不馁,少年失怙,中年失恃,壮年丧偶; 天道酬勤而刚强,饱经沧桑,历尽困苦,安度暮年。

精读西游,处世向善;知晓三国,做事严谨。一手颜柳书法,写对联乐赠亲友;才疏学浅文章,做契约喜帮乡 邻。

显考享寿九十五,为古今稀少; 晚辈孝敬父祖曾,纵百年无多。铭曰:无疾而终,铸德毋忘,寒暑祀祭,时节来向。

铭刻显考,绚烂耀光,百年正果,万古流 芳。铭刻显考,大道发扬,化育深恩,海阔天长。

铭刻显考,佑护吾邦,小康大有,茂盛永昌。铭刻显考,神返圣方,往生富贵,福寿无疆。

3、先慈路孺人,讳秀云,陕西武功人。生于民国年月日,殁于中华人名共和国年腊月初四。

4、先祖乡中缙绅,雅望闾里,敬天乐土,奉书勤业。持掌家祖事务,教家丁卯,少适耕读。

先严勤而有度,时与同龄同伴相嬉为乐。至国中遭寇,外敌叩延关外,秦中震动,始辍弃学业,专心劳累农务,守祖业于乱世,直至国改。

5、先妣周氏xx,岁逢丙寅孟冬。受诗理,习织缝。

淡心如水,柔情若虹。甲午归父,苦度日无怨,勤持家有成。

上奉而下养,内贤而外明。饥弗食而助灾邻,寒毋衣而予贫穷。

生四女一男,乐以德教,爱以仁导,继之人兴也。适劳极而福至,噩起壬申仲秋,正寝寿终。

悲夫命哉。

6. 刘子厚墓志铭

柳子厚墓志铭 [唐]韩愈 子厚,讳宗元[1]。

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2]。曾伯祖奭[3],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4],死高宗朝。

皇考讳镇[5],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6]。其后以不能媚权贵[7],失御史。

权贵人死[8],乃复拜侍御史[9]。号为刚直[10],所与游皆当世名人[11]。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12],虽少年,已自成人[13],能取进士第[14],崭然见头角[15]。

众谓柳氏有子矣[16]。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17]。

俊杰廉悍[18],议论证据今古[19],出入经史百子[20],踔厉风发[21],率常屈其座人[22]。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

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23],交口荐誉之[24]。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25]。

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26]。遇用事者得罪[27],例出为刺史[28]。

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29]。居闲[30],益自刻苦,务记览[31],为词章,泛滥停蓄[32],为深博无涯涘[33]。

而自肆于山水间[34]。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35],而子厚得柳州[36]。

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37]?”因其土俗[38],为设教禁[39],州人顺赖[40]。其俗以男女质钱[41],约不时赎[42],子本相侔[43],则没为奴婢[44]。

子厚与设方计[45],悉令赎归[46]。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47],足相当,则使归其质[48]。

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49],比一岁[50],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51],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52]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53],当诣播州[54]。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55],吾不忍梦得之穷[56],无辞以白其大人[57];且万无母子俱往理。”

请于朝,将拜疏[58],愿以柳易播[59],虽重得罪[60],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61],梦得于是改刺连州[62]。

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徵逐[63],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64],握手出肺肝相示[65],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66],真若不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67],反眼若不相识。

落陷穽[68],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

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69]。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70],不自贵重顾籍[71],谓功业可立就[72],故坐废退[73]。

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74],故卒死于穷裔[75],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使子厚在台省时[76],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

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77],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78],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79],年四十七。以十五年七月十日,归葬万年先人墓侧[280]。

子厚有子男二人:长曰周六,始四岁;季曰周七[81],子厚卒乃生。女子二人,皆幼。

其得归葬也,费皆出观察使河东裴君行立[82]。行立有节概[83],重然诺[84],与子厚结交,子厚亦为之尽[85],竟赖其力。

葬子厚于万年之墓者,舅弟卢遵[86]。遵,涿人[87],性谨慎,学问不厌。

自子厚之斥,遵从而家焉[88],逮其死不去。既往葬子厚,又将经纪其家,庶几有始终者[89]。

铭曰: 是惟子厚之室[90],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91]。 【译文】 子厚,名叫宗元。

七世祖柳庆,做过北魏的侍中,被封为济阴公。高伯祖柳奭,做过唐朝的宰相,同褚遂良、韩瑗一起得罪了武则天皇后,在高宗时被处死。

父亲叫柳镇,为了侍奉母亲,放弃了太常博士的官位,请求到江南做县令。后来因为他不肯向权贵献媚,丢掉了御史官。

直到那位权贵死了,才又被任命为侍御史。人们都说他刚毅正直,与他交往的都是当时名人。

子厚少年时就很精明能干,没有不明白通晓的事。当他的父亲还在世的时候,他虽然很年轻,但已经成才,能够考取进士科第,显露出出众的才华,大家都说柳家有个好儿子。

后来又通过博学宏词科的考试,被授为集贤殿正字。他才智突出,清廉刚毅,发表议论时能引证今古事例为依据,精通经史典籍和诸子百家,言谈纵横上下,意气风发,常常使满座的人为之叹服。

因此名声哄动,一时之间人们都敬慕而希望与他交往。那些公卿贵人争着要收他做自己的门生,众口一辞地推荐称赞他。

贞元十九年,子厚由蓝田县尉调任监察御史。顺宗即位,又升为礼部员外郎。

逢遇当权人获罪,他也被援例贬出京城当刺史,还未到任,又被依例贬为永州司马。身处清闲之地,自己更加刻苦为学,专心诵读,写作文,文笔汪洋恣肆,雄厚凝炼,象无边的海水那样精深博大。

而他自己则纵情于山水之间。 元和年间,他曾经与同案人一起奉召回到京师,又一起被遣出做刺史,子厚分在柳州。

到任之后,他慨叹道:“这里难道不值得做出政绩吗?”于是按照当地的风俗,为柳州制订了教谕和禁令,全州百姓都顺从并信赖他。当地习惯于用儿女做抵押向人借钱,约定如果不能按时赎回,等到利息与本金相等时,债主就把人质没收做奴婢。

子厚为此替借债人想方设法,都让他们把子女赎了回来;那些特。

7. 周君墓志铭全文翻译

周进,字季木,安徽至德县(今东至县)人,祖先为吴南亭侯周瑜。

从唐代荆州刺史周访开始,迁至至德县。曾祖周光德,清代官至光禄大夫。

祖父周馥,清代官至两广总督,谥号“悫慎”。父亲周学海,清光绪壬辰(1892)科进士,官至浙江候补道。

祖父的功勋、德行与功业,载于史册。周进的父亲、伯父、叔父,或以文学见长,或以政务突出,享有盛名,他们教下一代各专一门学问,当代人公认周家是名门望族。

周进自幼喜好古代的事物,尤其精通金石方面的学问。清代乾隆、嘉庆以来,金石之学单独列为一门学问,不再是传统史学的附庸,名家连续不断地出现。

近代潍县的陈介祺(字寿卿,号簋斋),在京城高级官员中,在鉴别、收藏方面,可谓博大精深。稍后有黄县的丁斡甫等名家。

周进刚满二十岁,就在家接待陈、丁两家来访的宾客,相互探讨、请教,深得要领。周进收藏的鼎㚟玺印封泥、陶砖之类,碑刻善本、著述手稿,堆积了满满的一桌子,整天没有空闲。

周进用的濡脱朱墨是从陈介祺那里学来的,修复古陶的 ... 是从陈氏那里学来的。他7a64e58685e5aeb931333335316539从齐国故城临淄寻求到很多宝物,一时叹为观止。

周进将丁斡甫过去收藏的宝物,附以自己新发现的,综合到一起,拓出来出版,流传后世。此书一面世,引起轰动,一致认为是金石学领域的巨著。

周进将过去的石刻按区域划分,不轻易移动,为前人收藏所不及。近年以来有收藏金石之风,贩卖的渐渐多起来,流动性较大,藏在私人家里比较保险,以免散失不传。

有的物件不易发现,相同的难得,收藏的人少,又不能多得。只有丰润县曾任陆军部尚书的端方搜集繁多,从汉代到明代,蔚然大观。

周进于是专收石刻,限汉代、晋代的篆、隶两种书体,不用再费心思,虽与端方 ... 不同,但能达到同一目的。遇到端方的遗物,一旦在市场上出现,周进从不放过,经过各种途径挑选。

他还用贿赂手段,得到东汉建宁四年的杨叔恭碑志、三国时期的曹真碑等碑,端方的精华,周进全都凑齐了。从此搜罗不止,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得碑一百五十馀块,后来渐渐增至三百块。

尤为难得的是,从黄县丁氏那里获得三国时期用大篆、小篆、隶书三种字体书写石碑,一面刻《尚书·无勉君奭篇》,另一面刻《春秋·僖公·文公篇》;从西安获得汉代《朝侯小子碑》。1920年,洛阳人从地表土壤疏松的地方发现晋石尠、石定墓志父子墓志,可补史志这不足。

周进听说后,出重金用车运至家中。后又得到青州居巢刘君墓中石羊六件,安徽出土的汉石刻,为首次发现。

周进还有其它方面的学问,不可尽数。有知识的人深切盼望一睹石刻,以满足心愿。

柯昌泗曾为周进的图录引作序,图录引中以唐朝文学家韩愈不曾涉及的内容而著称,多数读者认为言辞恳切。然而周进不喜欢巧取豪夺。

西汉赵国群臣为其王刘遂祝寿时所刻的刻石,在河北省永年县娄山山崖,晋代美男子韩寿所题石刻存于洛阳。有位石匠,诈称能将这两处岩石凿下,卖与周进。

周进严肃地对此人进行斥责,绝不与此人交往。周进所购宝物,均出于节省衣食费用,而且不太计较价格。

为减少投资,周进生活简朴,不谋世事,生活水平下降。在天津居住二十年间,往来者均为不谙世事的雅士。

周进名气不小,当时很少有人认识他,有人甚至怀疑他是有钱人办慈善的事情。民国十七年(1928),周进迁居北京,当时名流为他接风洗尘,见他面容憔悴,好象有病。

进入他的书房,破旧简陋,没有华丽的装饰。他对自己文章的气韵或格调不满意,不足以被人推崇。

至于说到辨别分析的深奥,言语旨意的深远,无不惊奇诧异,称其为辨识了解各种事物的君子。在京居住时间久了,周进的名声与日俱增。

凡登门造访、希望交朋友的人,周进都由衷地欢迎,始终没有倦容,可见周进虽疏远世俗,但热心公益事业。他依附幽静的居室,读书不止。

闲暇之时,写诗自娱,韵味深远澹淡。他曾考核订正宋代的儒者的书,经常通宵达旦地写作,可知周进自勉不公公是金石之学。

可惜呀!中年逝世,没有把他的见解和度量完全发挥出来。民国二十六年(1937)十月初一日,周进因病去世,终年四十五岁。

临终时安然自若,一如既往,泯灭俗念,开朗豁达,不在乎礼教对人的约束,含笑离去,顺其自然,高雅的情致使认识他的人越发伤感。遗著《居贞草堂汉晋石影》一卷,《魏石经室古玺印影》八卷,商承祚的《十二家吉全图录》,顾廷龙的《古陶文善录》,均经他亲手编订,都在世上流通。

周进之妻姓杨,民国二十五年(1936)秋天去世,葬于宛平县西郊的老山周家坟,这是生前买的坟地。周进之子周理良等人护送灵柩,将周进安葬在这里。

周进与柯昌泗交情最深,请他撰写墓志铭。周进在金石方面的学问,海内人士必能永远地称扬述说,由此可见其为人。

至于器量、风度,包含了他美好的素质,这里就略而不述了。铭文如下:呜呼周进,为人正直。

不倚权势,美德贤才。碑石瓦当,放置庭院。

所收宝物,图谱所无。才并向产,或卷或舒。

辨识事物,不被人知。搜集碑石,遍于世间。

纷纶图书,维护扶持。流传世间,长久不变。

铭述奇伟,与金石俱。

8. 《苏轼范景仁墓志铭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文言文阅读 (19分)范景仁墓志铭苏 轼公姓范氏,讳镇,字景仁。

四岁而孤,从二兄为学。薛奎守蜀,公时年十八,奎与语奇之,还朝与公俱。

举进士,为礼部第一,释褐为新安主簿。 宰相庞籍言公有异材,恬于进取,特除直秘阁,擢起居舍人。

仁宗性宽容,言事者务讦以为名,或诬人阴私。公独引大体,略细故。

时陈执中为相,公尝论其无学术,非宰相器。及执中嬖妾笞 ... 婢,御史劾奏,欲逐去之。

公言:“今阴阳不和,财匮民困,盗贼滋炽,执中当任其咎。 闺门之私,非所以责宰相。”

识者韪之。 仁宗即位三十五年,未有继嗣。

嘉祐初得疾,中外危恐,不知所为。公独奋曰:“天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即上疏曰:“太祖舍其子而立太宗,此天下之大公也。

愿陛下择宗室贤者,异其礼物,而试之政事,以系天下心。 ”章累上,不报,因阖门请罪。

执政谓公:“上之不豫,大臣尝建此策矣,今间言已入,为之甚难。”公复移书执政曰:“事当论其是非,不当问其难易。

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诸公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凡章十九上,待罪百余日,须发为白。

王安石为政,改常平为青苗法。公上疏曰:“常平之法,始于汉之盛时,视谷贵贱发敛,以便农末,不可改。

而青苗行于唐之衰乱,不足法。”疏三上,不报。

即上言:“臣言不行,无颜复立于朝,请致仕。”疏五上,最后指言安石以喜怒赏罚事,曰:“陛下有纳谏之资,大臣进拒谏之计;陛下有爱民之性,大臣用残民之术。

”安石大怒,自草制,极口诋公。落翰林学士,以本官致仕。

公上表谢,其略曰:“虽曰乞身而去,敢忘忧国之心?”公既退居,专以读书赋诗自娱。客至,辄置酒尽欢。

或劝公称疾杜门,公曰:“死生祸福,天也。吾其如天何!”轼得罪,下御史台狱,索公与轼往来书疏文字甚急。

公犹上书救轼不已。 元祐三年十二月薨,享年八十一。

(选自《苏东坡全集》卷六十一,有删节)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恬于进取 恬:淡泊B。 章累上,不报 报:上报C。

落翰林学士 落:免除 D。 或劝公称疾杜门 杜:关闭6。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范镇见解不俗的一组是 (3分)①闺门之私,非所以责宰相 ②愿陛下择宗室贤者,异其礼物,而试之政事③诸公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 ④臣言不行,无颜复立于朝,请致仕⑤而青苗行于唐之衰乱,不足法 ⑥死生祸福,天也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②③⑥ D。

②④⑤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范镇幼时从兄为学,年轻时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才华,受到蜀地守官的赏识;举进士踏上仕途后,宰相庞公又很器重他,为他美言。 B。

范镇看问题客观公允。他认为宰相陈执中学识不高,不堪重任;却反对有人借家中私事弹劾陈执中,他的看法得到有识之士的认同。

C。 仁宗在位多年未确立继承人,范镇认为这是关系到国家稳定的紧要事情,先后十九次上书直陈己见,因此获罪,以至于须发都白了。

D。 范镇反对王安石推行青苗法,多次上书无效后,无奈退休家居;在家中他读书自娱,饮酒取乐,有人劝其谨慎行事,他却坦然处之。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公独引大体,略细故。 (3分)▲ (2)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

(4分)(3)虽曰乞身而去,敢忘国之心?(3分)。

上一篇: 轶事什么意思
下一篇: 著名经济思想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姚开建逝世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