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也有过这样的想法,很遗憾的告诉你,中国古代典籍浩如烟海,而且由于五千年的时空限制,一本书很难系统的介绍古典文学的用典。但我经过探索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首先现在研究古代诗人的论文有很多,你可以在网络上找一些发表的论文或者书籍进行阅读,比如你喜欢的李商隐,我读过《试析李商隐诗歌意境的主要特征及成因》《浅析李商隐的用典特色》《李商隐诗选评》其中就有对李商隐用典的意识及参考的研究,从大处入手,对其有全方位的了解,知道他的知识储备都是来源于哪里。
如果你不想拾人牙慧,可以自己找古籍读,以李商隐为例,他是唐代诗人,所用典故都是先秦自唐的文章,如曹丕的《皇览》,是中国最早的百科全书,新旧唐书前的二十四史。另外李商隐一部分用典涉及宗教,可以读《庄子》《列子》还有《道德经》。这种方法可以让你对诗论有独到的看法,但缺点是中国古代典籍太多,作为爱好者难以系统地学习。你可以买一本《辞海》,其中有很多诗句用典词语的注释,但是太难寻找了!
我最建议的方法是学习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什么书都读读,史书、四书五经、宗教典籍,逮到什么读什么。这样你的知识一天天地都在增长你会发现,某一天你在读李诗的时候会突然发现某句用典自己曾经读过;或是读书读到某处时突然想起李诗中某段某句引用了此处。你就会不禁生出一种自豪感,仿佛李商隐在你的眼前出现,向你微笑颔首。这才是把书读活了。
就像我最爱李白的诗,曾读到“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百思不得其解为何“多玉女”要“大笑”呢。后来读到《神异经》时我才知道这是“天笑”的典故,讽刺人类自夸能力。一瞬间整个人都通畅了!
望采纳,给个赞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