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甄后,惊艳时代的不止有美貌

甄后,惊艳时代的不止有美貌

甄后,惊艳时代的不止有美貌在上一篇中,我提到,我们今天通过历史记载了解到的甄后,其实是一个真实影像消失殆尽的形象,历史上为甄后留下的信息有什么呢?《三国志》卷五的《甄后传》这样记载:“文昭甄皇后

在上一篇中,我提到,我们今天通过历史记载了解到的甄后,其实是一个真实影像消失殆尽的形象,历史上为甄后留下的信息有什么呢?

《三国志》卷五的《甄后传》这样记载:“文昭甄皇后,中山无极人,明帝母。汉太保甄邯后也,世吏两千石。父逸,上蔡令,后三岁失父。”

从这段记载来看,甄后出身于贵族名门之家,是汉代太保甄邯的后代,其家族一直是两千石,其父甄逸是上蔡令。甄后三岁丧父,甄后应在上蔡出生。上蔡在春秋战国时代,位于郑楚之间,是秦汉时代出产美女之地,也是先秦时代所谓郑卫之音的所在地,对甄后其人多才多艺的素质具有一定影响。曹植诗中反复用到的诗句“南国有佳人”“赵燕多佳人”就是爱屋及乌的在说甄后以及甄后的家乡。

我们在各种渠道搜集甄后的资料,能了解到的信息都是大同小异。

在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甄后因容貌美名远扬,先是嫁给了袁绍之子袁熙,随后因曹操打败了袁绍,整个袁家被俘虏,曹丕趁机将其据为己有,生下了儿子曹叡,曹丕在继承曹操魏王之位后,不久接受汉献帝禅让,登基称帝。曹丕称帝后,甄后因不敌新欢郭女王而失宠,甄后有怨言,被赐死。

总而言之,历史想把一个后宫女人的常规套路,套在甄后这个人的身上。貌美得宠,又因新人得宠而成为怨妇,最后在后宫中惨遭下线。

魏略翻译及原文_魏略_魏略原文

但是当我们把所有涉及到甄后的史料全部串联起来研究一遍。就会发现这些资料并不是一个有机的,彼此吻合的整体:

首先,提到甄后,她和大乔小乔、王昭君一样,是以美女的名号留在历史上的。而且,描写她如何美的文字资料,在所有美女当中,也是最华美最动人的。

《洛神赋》中,曹植对洛神之美的描述的确字字珠玑,无与伦比,我之前说过,好像曹植的才高八斗就是为了书写洛神之美而来。

魏略翻译及原文_魏略_魏略原文

在洛神赋里,曹植将洛神的美从形态写到了灵魂深处,……从神态到步伐,从远观到近看,从服饰到罗袜、从眼眸到指尖,没有一处不是在探索语言表达的极限。

再加上史书中,甄后被曹军俘虏时候的记载,甄氏的美貌算是在历史上定型了。

甄后被曹军俘虏的场景怎么描述的呢?

鱼豢《魏略》更记载了曹丕私纳甄氏的细节:“(袁)熙出幽州,后留侍姑。及邺城破,绍妻及后共坐皇堂上。文帝入绍舍,见绍妻及后。后怖,以头伏姑膝上,绍妻两手自博。文帝谓曰:“刘夫人云何如此?令新妇举头!”姑乃捧后令仰,文帝就视,见其颜色非凡,称叹之。太祖闻其意,遂为迎取。”

魏略原文_魏略_魏略翻译及原文

魏略翻译及原文_魏略原文_魏略

之前提到过,在嫁给曹丕之前,她曾经是袁绍之子袁熙的妻子。在曹操大军攻下袁绍都城,直抵袁绍府邸的时候,甄后和袁家所有女眷,都用黑灰把脸遮盖,用这个办法避免被男性看中,然而,曹操之子曹丕也许早就慕名而去,还有传说中曹操也早就打好占有甄宓的算盘,因为那个时候,美女就是战利品,何况甄宓的美名早就传播四海。

曹丕就捷足先登的直接闯入甄后和她当时的婆婆躲藏的厅堂,然后抬起甄后已经抹过黑灰的脸颊,那黑灰竟不能将其美貌掩盖。然后,曹丕直接将其略入内室,当下就强行将其占有。

魏征等撰《群书治要》卷四六载曹丕《典论·内戒》:

上定冀州屯邺,舍绍之第。余亲涉其庭,登其堂,游其阁,寝其房。栋宇未堕,陛除自若。

曹丕自己在《典论》中回忆当时侵入袁绍府邸的过程和心情,不仅仅“登其堂,游其阁”,而且“寝其房”,直接在袁府与甄氏入寝,强行占有了甄氏。这一年,曹丕刚刚十八岁,尚未正式娶亲。他可能听说做出这样的坏事,是要遭报应的,因此,当他走出袁尚府邸的时候,看看飞檐画栋,看看陛除屋瓦,一切照旧,竟然没塌,看来没有所谓的天谴。

魏略原文_魏略翻译及原文_魏略

这段自白很有意思,说明当时的这些主公二代们,内心还是有信仰的,认为人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是会遭到报应的。可见,曹丕当时是顶着不怕天打雷劈的冒死之心,硬是要得到甄后。这一年,曹丕也就18岁。

而曹植对甄后的初见惊艳,和曹丕的冒天下之大不韪,依照史书记载,应该发生在同一时间甚至同一地点同一天。这是一切故事的开始,甄后的美貌好像是一切纠葛的起源。

但是,甄氏说到底,不是一副画像,也不是一句雕塑,她是一个确确实实来到人间,轰轰烈烈的活过一次的人。

除了美貌,她值得传说的故事还有很多。

她一个极具鲜明个性的女子。用四个字概括就是:

特 立 独 行

有这么几个故事:

《三国志》卷五《魏书·甄后传》注引《魏书》曰:“后自少至长,不好戏弄。年八岁,外有立骑马戏者,家人诸姊皆上阁观之,后独不行。诸姊怪问之,后答曰:‘此岂女人之所观邪?’”

甄后8岁的时候,街上有骑马戏的,家里的兄弟姐妹都去看热闹,只有她无动于衷,姐姐们问她为什么不去?她说:这哪是女子应该看的!

如果这让你觉得甄后是个女德的捍卫者,那就误会了,她只是对一些民间戏法之类的俗媚热闹不感兴趣罢了!

《三国志·魏书·后妃传》:“年九岁,喜书,视字辙识,数用诸兄笔砚。兄谓后言:‘汝当习女工。用书为学,当作女博士邪?’后答言:‘闻古者贤女,未有不学前世成败,以为己诫。不知书,何由见之?”

这段故事记载,甄后九岁时候就识字辄识,别的女孩都在练习女工,只有她就喜欢看书写字,用各位哥哥的笔砚写字,哥哥们笑她,长大了要当女博士吗?她回答说:听说古时的贤女,没有不学前世成败,并以此为戒的。不读书,我怎么做到?

甄后是那个年代少有的,熟悉先秦典籍,熟读诗三百的绝顶才女。

魏略原文_魏略翻译及原文_魏略

这么有个性的女孩,就算放到现代,这样的美貌加上天资和个性,也难以泯于众人吧,且不说她还是名门望族之后,出身高贵,再有那么好的读书条件。其实甄后不说话的时候,就已经能够让人神魂颠倒,如果再出口成章,诗经典故信手拈来,那会让本来就在诗歌学校里长大的曹植如何抗拒呢?

除了饱读诗书,甄后还精通音乐。在曹丕曹植大量描写美丽女子的诗文中,总会提到女子弹筝的意象,其实这个意象的原型就是甄后。

《太平广记·萧旷》中有萧旷和甄后的一段对话,颇有意味:“女曰:妾即甄后也。为慕陈思王之才调,文帝怒而幽死。后精魄遇王洛水之上,叙其冤抑,因感而赋之,觉事不典,易其题……妾为袁家新妇时,性好鼓琴,每弹至悲风及三峡流泉,未尝不尽夕而止。”

还有一点需要琢磨:前文提到过曹植在《洛神赋》曾用他的八斗高才描写洛神之美,而后笔锋一转,不仅在描写美的部分超越了宋玉的程式化描写,更让洛神有了一种内在深度的捕捉。“嗟佳人之信修兮,羌习礼而明诗”,这是非常准确的写法,非模型化美人可以承当。

修,是先秦以来就一直讲求的修身原则,说甄氏确实有非常好的修养气质;习礼,正吻合于上述各种史料对甄氏的记载,而“明诗”,在洛神赋之前,就没有把”明诗“作为赞美女性的一个视角。而这一视角,也恰好好处的只能发生在曹植的审美之下。建安时期甄后是独一无二的女诗人,其临终之作的《塘上行》,可以并入三曹七子的诗作之中也毫不逊色。

魏略原文_魏略_魏略翻译及原文

而甄后的人设,除了洛神赋中被曹植加工过的艺术形象,还在另一个更为具体的作品中有完整的记载,你们猜是什么?

这个女子“十三学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没错,就是《孔雀东南飞》的刘兰芝。

《孔雀东南飞》到底和曹植甄后有什么联系,今天无法展开了,日后专门一篇讲。

现在我要提出的另一个问题是,如此一个脱颖而出,精妙无双的女子,后来贵为一国之后,可是在史书上,却只留下几段极其破碎,漏洞百出的史实记载:

这些漏洞都有什么呢?

一.甄后没有名字,但是她的其他兄弟姐们都有。

裴松之注引《魏书》说:甄逸“娶常山张氏,生三男五女:长男豫,早终,次俨,举孝廉,大将军掾、曲梁长;次尧,举孝廉;长女姜,次脱,次道,次荣,次即后,后以汉光和五年十二月丁酉生。”

这段史料,更进一步披露了甄后的家庭情况。甄家的这一代子女,都是有名有姓,即便是甄家的女儿,甄后的四个姐姐,分别叫做:甄姜、甄脱、甄道、甄荣,唯独到了甄后失去了名字的记载,甄后为何失去名字?也许是因为她和曹植的宫闱秘闻,史家有意遮盖。

二.甄后生前并没有封号,史家所称“甄后”,乃为其子曹叡即位之后的追封。

甄后生前并无“后”之封号,曹丕玺书三至而甄后三让,并终生未接受曹魏宫廷的封号。不仅如此,甄后也从未见有将其称之为甄妃的记载,曹操生前已经在建安二十二年封为王,二十五年正月,曹操死,曹丕即为王,

“太祖崩,嗣位为丞相、魏王。尊王后曰王太后,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

其后本应有“封甄夫人为王妃”,但不见记载,随后,同年五月

“天子命王追尊皇祖太尉曰太王,夫人丁氏曰太王太后,封王子叡为武德侯。”

理应有甄夫人为王妃,或是郭夫人为王妃之类的字样也没有。一直到黄初元年,曹丕登基,追尊武王曰武皇帝,尊王太后曰皇太后等,同样不见有对王后封为皇后的记载,不仅未提甄后,而且,从王后到皇后的位置,一直阙如。

有人提出,甄后的史料不足以支撑对她生平故事的推理,没错。但是为什么甄后的资料如此之少呢?少到史料里该出现的时候,偏偏就不出现。

三.前文提到,曹丕攻入袁绍府邸,直接占有甄氏后”擅室数岁“,但曹丕登基之时甄后却拒绝后位。

《魏略》更记载了曹丕私纳甄氏的细节:

“文帝就视,见其颜色非凡,称叹之。太祖闻其意,遂为迎取。擅室数岁。”

《魏书》曰:有司奏建长秋宫,帝玺书迎后,诣行在所,后上表曰:“妾闻先代之兴,所以飨国久长,垂祚后嗣,无不由后妃焉。故必审选其人,以兴内教。今践阼之初,诚宜登进贤淑,统理六宫。妾自省愚陋,不任粢盛之事,加以寝疾,敢守微志。玺书三至而后三让,言甚恳切。时盛暑,帝欲须秋凉乃更迎后。”

曹丕登基,三次册封甄后都遭到甄后的拒绝,拒绝的理由是,“妾自省愚陋,不任粢盛之事,加以寝疾,敢守微志。‘身体不好,不够聪明。就算是今天脑洞开的再大的宫斗剧,也没有哪个娘娘这么视位份如粪土吧。

可是,曹丕登基两年后,突然甄后获罪赐死,理由居然是争宠。

一个连皇后都拒绝接受的女人,跟谁争宠?

魏略原文_魏略_魏略翻译及原文

魏略翻译及原文_魏略原文_魏略

我们再回到曹植这条线上,建安九年,曹植对甄氏一见钟情,之后绝食绝睡,闹成这样之后,曹植怎么消化这件事呢?

根据鱼豢的《魏略》记载,曹丕占有甄后“擅室数岁”,才得到了父亲曹操的批准。曹植愤恨不平,昼思夜想,废寝与食,以绝食绝睡和父亲兄长抗争。我们难以想象,一个十三岁的少年,平生第一次坠入情网,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生活。而这个令他朝思暮想的女性,却偏偏并不能离开他的视线,成为了他的亲嫂子。即便是还没有完成和曹丕正式的婚典之前,应该一直是和曹丕同居的状态。这让他何等嫉妒,何等不平!

嗟尔同衾,曾不是志。

宁彼冶容,安此妒志。

此数句话语,后以《妒》为题,被作为曹植逸文出现在曹植的文集中。《艺文类聚》“曾不是志”,“不”作“弗”。

此四句大意应是:感叹你和他人同衾,而这曾经就是我的梦想。只有你那美丽的容颜,能抚慰我这妒忌的心情。这应该是曹植最早的作品,也许是不完整的作品。

曹植这嫉妒的不平之心,后来会变成什么,还得看曹植后来的记载和作品,以上都是疑点和悬念,而这些让史书讳莫如深,不能圆通的记载,究竟想遮掩的是什么?我们下次在讲~

上一篇: 17个古人刻苦学习,励志读书的典故
下一篇: 让曹操、曹丕、曹植都爱的女人,却选着了一个负心汉,最后被毒死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