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小籍!
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冬天,
我们终于又见面了!
还记得我们曾经讲过的古籍小知识吗?
(1)关于古籍的小知识你知道几个?
(2)99%的人都不知道的古籍演变史!
(3)线装书是如何形成的?
(4)古籍修复技术了解一下!
经过上几期的介绍,你对我的外观(装帧)应该有了最初的了解吧?俗话说,内在美比外在美更重要。那么现在,就让我带你翻开书衣,看一看古籍内部的样子吧。
如果你随意翻开一本线装古籍,里面大致是这个样子的:
△线装书书页
古籍页面上有很多跟现在的书籍不同的地方,在古籍中,页面的排版叫做“版式”。版面每个部分都有特殊的名字:
△书页各部分的名称
最显眼的就是那两个黑黑的框框。这个框框叫做“版框”。又叫“边框、边栏”等。
版框有许多种不同的样式,最常见的是以下三种:
(1)粗粗的一条黑边,叫做“四周单边”;
(2)有的是内外条边,叫做“四周双边”;
(3)有的只有左右两边多了一条线,叫做“左右双边”。
还有少数古籍会在版框上绘制复杂的花纹,如万字栏、博古栏、竹节栏、花栏等等。
版框内部有一条一条细线,把各行文字分隔开来。这些细线叫做“界行”或“界格”。同一本古籍中每半页少行,每行多少字一般是固定的,是古籍版式的一个重要指标。
界行的作用是让文字整齐美观。其实对于成熟的印刷术来说,界行并不是必须的。可能是古人为了纪念小籍的太太太太爷爷——简册,所以才保留了它们,让它们成为中国传统书籍形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吧。
△简册
版框上方的空白叫做“天头”,下方的空白叫做“地脚”。天头的面积一般较大,这样既能使版面美观,又方便读书时在上面做批注和笔记。
版框靠近书口的部分叫做“版心”。里面印有书名、卷次、页码等基本信息,能清晰地看到这是本书的第几卷第几页,有时也会印上出版机构,刻印机构、刻工姓名等等。
聪明的你不禁会问,为什么这个部位在书页合上的时候叫“书口”,明明处在书页边缘,现在却又叫“版心”呢?而且,说行数的时候,为什么是每“半页”呢?
真是个好问题!这涉及到了线装书的装订形式。
现代书籍的纸张是双面印刷的,但是古代纸张较薄,一般只印单面。所以如果你仔细触摸线装书的书页,就会发现它是双层的。刚刚印出来的书页是这个样子的:
△展开的书页
一版印两页,从中间折叠,然后再堆叠起来进行装订。
△折叠好的书页
这样,原来处于中心的“版心”就跑到了书口的位置。是不是很神奇呢?所以,一个版框中版心左右的两半合成完整的一”页“,也叫”叶“。而我们在成品书中所看到的一面其实是”半页“。
△码齐的书页
版心里除了文字信息以外,还有一些看起来像花纹的图案。在成品书中看起来像个小三角的是”鱼尾“。当你把一页展开以后,就会发现两个小三角连接起来像一条小鱼的尾巴。
△各种鱼尾
鱼尾有各种样子,实心的叫黑鱼尾,空心的叫白鱼尾。里面有花纹的是花鱼尾。鱼尾的数量和排列也有各种情形,一个就是单鱼尾,两个就是双鱼尾,鱼尾方向相同叫顺鱼尾,相对的叫对鱼尾。
鱼尾除了能够装饰版心,最主要的作用是作为对折码齐书页时的基准。
连接鱼尾和版框的线叫做象鼻。有象鼻的版式叫黑口,没有则叫白口。印有文字的叫花口。
象鼻是粗线的叫大黑口,细线叫细黑口。版心上方有线叫上黑口,下方有线叫下黑口,上下皆有叫上下黑口。
△各种象鼻
在版框的左右上角上有时会印有”书耳“,里面印有篇名、年号等。这是宋代古籍的特征。后来的书中比较少见。
△书耳
好了,一本典型的线装书的版面大致就是这个样子。
虽然这些名词一开始有些陌生,但是经过我的一番介绍,是不是也能了然于心了呢?
古籍的版式是鉴定版本的重要指标,对版本判定有很大帮助。如果能熟练地说出一本古籍版式的特点,就会非常帅气哦。
这期就到这里吧,
下期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