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古代刑罚主题相关的10篇毕业论文文献,包括5篇期刊论文和5篇学位论文,为中国古代刑罚选题相关人员撰写毕业论文提供参考。
1.【期刊论文】中国古代“刑罚得中”原则的考证与现代意蕴
期刊:《政法论丛》 | 2020 年第 006 期
摘要:中国古代的“刑罚得中”原则是中庸方法论在法律领域的运用,彰显了古代中庸之道的“用中”“时中”和“中和”的方法论智慧.在中国古代,无论是深受儒家思想浸润的司法官员还是视司法为王朝统治重要力量的君主,都非常重视法律领域“刑罚得中”的实现.由于所处时代的不同,承载古代人本主义的“刑罚得中”与承载近现代人权思想的罪刑均衡原则固然旨趣不同,但是二者在技术层面的精髓是一致的,即刑罚是一把双刃剑,必须追求刑罚的适当性,技术层面的这种精髓承载着不同时空下的人们对刑罚功能和刑罚规律的理性认知.在司法实践中,无论是古代的“刑罚得中”还是近现代的罪刑均衡的实现都会遭遇相同的难题,即法官自由裁量权如何适度约束.在中国古代,建立了行之有效的自由裁量适度约束机制,一方面,通过细密、具体的规范对法官的自由裁量严格控权,防范其负面效应的产生;另一方面,通过完备的配套制度,对法官的自由裁量适度放权,并且通过一定的机制引导、激励法官正确运用自由裁量权,保障其为实现量刑公正发挥积极的效应.这为当下我国正在进行的量刑规范化改革如何处理量刑规范与法官自由裁量权之间的紧张关系提供智识上的资源.
关键词:“刑罚得中”;中庸方法论;自由裁量权;配套制度
---------------------------------------------------------------------------------------------------
2.【期刊论文】探析中国古代的刑罚权思想
期刊:《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 2014 年第 003 期
摘要:刑罚权从扩张滥用到谨慎谦抑地适用是法治从野蛮到文明的标志之一,在刑罚权发展的历史阶段中,我国古代的刑罚权思想极具特色.既有慎刑思想,又有重刑思想,二者在不同时期占居着不同的位置.而“德主刑辅”和民本思想又体现出恤民、惜民的进步意识.探析我国古代的刑罚权思想,有助于理解刑罚权具有超越犯罪控制本身的社会影响,启示当代中国遏制刑罚权的扩张本性,张扬刑罚权恢复正义、保障人权以及矫正罪犯的本分,
关键词:刑罚权;慎刑;民本;遏制
---------------------------------------------------------------------------------------------------
3.【期刊论文】中国古代妇女缘坐及刑罚
期刊:《大连大学学报》 | 2014 年第 005 期
摘要:Yuanzuo System(Penalty System of Collective Punishment), is an ancient Chinese collective punishment, which the relatives and family members were implicated because one person committed a crime. It was a kind of criminal law system based on family blood relationship and produced related liability. Yuanzuo System (Penalty System of Collective Punishment) was mainly suitable for rebellion, conspiracies, treason and other major crime, which might be harmful for imperial power. If fathers or brothers committed crimes, grandmother, mother, wife, daughter, sister also were implicated by collective punishment, especially married women that was subjected to the father's family’s implication, so did the implication of her husband’s family, she was"a person of the body, inside and outside of the punishment". Punishments of women's implication included public execution, confiscation and to be slaves for meritorious ministers, to exile three miles, etc.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of ancient China, the scope of women’s implication had gradually narrowed, punishments gradually were alleviated.%缘坐,是中国古代因一人犯罪而株连其亲属和家属的制度,是一种基于家族血缘关系而产生连带责任的刑罚制度。
缘坐主要适用于谋反、谋叛、大逆不道等危害皇权的重大犯罪。因家族中有父兄犯罪,祖母、母亲、妻子、女儿、姊妹也要受到株连,特别是出嫁女即要受到父亲家族的缘坐,还要受到丈夫家族的缘坐,是“一人之身,内外受辟”。对妇女缘坐的刑罚有弃市(死刑)、没官(收为官奴婢)、给功臣家为奴、流三千里等。在中国古代不同的历史时期妇女缘坐范围有逐步缩小、处罚逐步减轻的变化。
关键词:族诛;缘坐;女性缘坐
---------------------------------------------------------------------------------------------------
4.【期刊论文】论中国古代的刑罚观念
期刊:《韶关学院学报》 | 2013 年第 009 期
摘要:通过对中国古代刑罚的嬗变及刑罚制度的分析可知,中国古代的刑罚与观念密不可分.从刑罚的起源来看,刑罚既不是“出于天”,也不是“起于兵”或“源于苗”,更不是由“象刑”演变而来,刑罚只不过是观念的产物,并随着观念的转变而发生变化.髡刑在中国古代之所以被认为比笞刑还重的刑罚,只能从古人对头发的不同观念来解释.而族刑作为极其残酷的刑罚制度,也不过是宗法制度和家族观念的产物,其存在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不论是“秋冬为刑杀”的“顺天行刑”思想还是“灾异赦宥”的行刑思想,都是当时的人们对四季及天象异常的相应观念在行刑制度上的反映.
关键词:刑罚;观念;髡刑;族刑;行刑
---------------------------------------------------------------------------------------------------
5.【期刊论文】中国古代笞杖刑罚的历史分析
期刊:《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13 年第 002 期
摘要:中国古代的笞杖刑罚体现着严刑峻罚的思想,从历史文化传统的角度分析,法家文化的“重刑”主义、君主专制主义,儒家文化的“礼治”思想、“三纲五常”以及秦汉以来的文化专制主义流毒都对笞杖刑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世俗民心的角度分析,家法族规、学府规训等民间笞杖责罚则对笞杖上升为刑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笞杖下的权力意识、变态心理则更是促使了笞杖刑罚的根本扭曲.
关键词:笞杖刑罚;严刑峻罚;历史文化;世俗民心
---------------------------------------------------------------------------------------------------
6.【学位论文】中国古代历朝国号的政治符号学研究
目录
著录项
学科:政治学理论
授予学位:硕士
年度:2021
正文语种:中文语种
---------------------------------------------------------------------------------------------------
7.【学位论文】中国古代共犯与身份问题研究
目录
著录项
学科:中国法制史
授予学位:硕士
年度:2021
正文语种:中文语种
---------------------------------------------------------------------------------------------------
8.【学位论文】日常生活史在高中中国古代史教学中的价值研究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中外日常生活史研究
(二)日常生活史在历史教学中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案例研究法
四、创新点
第一章 日常生活史的概念及其特点和作用
一、日常生活史的内涵
二、日常生活史的学术特点
(一)微视角
(二)注重人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三、日常生活史的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
(一)利于体现历史学科的价值
(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第二章 日常生活史与高中中国古代史教学
一、日常生活史与新课改
(一)日常生活史与新课程标准的联系
(二)日常生活史与高中五大核心素养的内在联系
(三)日常生活史与新编高中历史教材
二、日常生活史视角下的中国古代史发展
(一)从日常的衣食住行透视古代政治生活的变化
(二)从平时活动与日常交往透视古代经济发展
(三)从大众观念和日常意识透视古代社会思想的演变
第三章 日常生活史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的价值实现
一、在“日常琐碎”中发现普遍性命题
(一)在具象的“人”中发现历史
(二)在日常生活中把握总体观
(三)从日常生活史视角解读史料
二、基于日常生活史视角下的史料选取
(一)丰富史料选取的手段
(二)确保史料的准确可信
(三)符合日常生活史视角下中国古代史教学立意的需要
三、高中历史教学融合日常生活史的具体教学措施
(一)个案分析
(二)形象史学
(三)情境体验式教学
(四)学科交融
结语
参考文献
一、著作
二、期刊
三、学术论文
四、其他
致谢
著录项
学科:学科教学(历史)
授予学位:硕士
年度:2021
正文语种:中文语种
中图分类:世界史
---------------------------------------------------------------------------------------------------
9.【学位论文】巧用诗歌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以中国古代史为例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一、引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文献法
2、案例分析法
(四)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以及历史学科引入诗歌的必要性
三、巧用古代诗歌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巧用诗歌渗透唯物史观
1.古代诗歌中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规律
2.古代诗歌在唯物史观培养中的有效应用举析
(二)巧用诗歌培养时空观念
1.时空观念在课标中的内涵
2.古代诗歌在时空观念培养中的有效应用举析
(三)巧用诗歌进行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
1.古代诗歌在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中的作用
2.巧用诗歌进行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举例
(四)巧用诗歌培育家国情怀
1.古代诗歌中蕴含的家国情感
2.巧用诗歌落实家国情怀素养举例
四、巧用诗歌落实核心素养的几点反思
(一)善用教科书中的诗歌资源进行教学设计
(二)重视诗歌资源的收集和积累
(三)加强跨学科联系,做到交流互鉴
(四)在教学过程中适度使用诗歌并作出正确解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著录项
学科:教育
授予学位:硕士
年度:2021
正文语种:中文语种
---------------------------------------------------------------------------------------------------
10.【学位论文】民国时期关于中国古代报纸的研究及其贡献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一)民国时期关于中国古代报纸起源的研究
(二)民国时期关于中国新闻事业史分期的研究
(三)民国时期关于中国古代报纸的研究视角
三、研究创新与概念界定
四、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量化统计法
(三)比较法
五、研究框架
第一章民国时期关于中国古代报纸研究概述
1.1研究者构成
1.2研究成果概述
第二章 民国时期关于中国古代报纸相关概念考察
2.1报、“邸报”及异称
2.2“官报”与“民报”
2.3“新闻”词源考
第三章 民国时期关于中国古代报纸起源争论
3.1春秋起源说
3.2 汉唐起源说
3.3 唐朝起源说
3.4 宋朝起源说
第四章 民国时期关于中国古代“官报”探究
4.1中国古代“官报”编发与邮驿制度
4.1.1编发制度
4.1.2 邮驿制度
4.2 中国古代“官报”印刷技术
4.2.1 雕版印刷
4.2.2活字印刷
第五章 民国时期关于中国古代“民报”研讨
5.1 民间“唱新闻”与“画新闻”
5.2 宋代“小报”
5.2.1“小报”产生背景
5.2.2“小报”编辑与发行
5.2.3“小报”消息真伪混杂的流弊
5.3清代“小报”与“报房”
5.3.1清代“小报”初探
5.3.2清代民间报房经营
第六章 民国时期研究中国古代报纸的框架
5.1“官报-民报”框架
5.1.1“官报-民报”框架内涵
5.1.2“官报-民报”框架隐含进化论观念
5.2“民族性-世界性”框架
5.2.1中国是世界报纸起源地
5.2.2“民族性-世界性”框架下的概念之争
第七章 民国时期中国古代报纸研究在当代传承与发展
7.1中国古代报纸概念研究的当代延续
7.1.1“官报”与“民报”分类的继承
7.1.2“邸报”及异称研究的发展
7.1.3“新闻”词源的新发现
7.2中国古代报纸起源研究的当代发展
7.2.1概念讨论和学术立场的继承
7.2.2中国古代报纸起源研究的发展
7.3 中国古代“官报”与“民报”研究的当代深化
7.3.1“民报”研究的继承与发展
7.3.2“官报”研究的继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著录项
学科:新闻学
授予学位:硕士
年度:2021
正文语种:中文语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