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神话故事,我们该怎么读

神话故事,我们该怎么读

神话故事,我们该怎么读笔者曾做过一个关于“学生最喜欢的课文体裁”的访谈,发现神话故事占据首位。为什么?因为学生觉得神话故事

笔者曾做过一个关于“学生最喜欢的课文体裁”的访谈,发现神话故事占据首位。为什么?因为学生觉得神话故事给人一种很神奇的感觉。神奇在何处?大多数学生回答不上来。由此可见,学生虽然喜欢读神话故事,但并不会读这类课文。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去读这类课文呢?以苏教版第七册课文《开天辟地》为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解读神话故事类文本:

一、 品神奇的语言,呈现诗意画面

读神话类故事文本,首先要品读它的语言,而它的语言与其他类课文有所不同,既通俗易懂,又回味无穷,充满想象的张力,能让读者产生神奇的感觉,带来诗意的享受。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品读这类教材的语言时,必须着力于读出语言背后所蕴含的画面,寻找那一份诗意。例如《开天辟地》这篇教材的第二自然段出现了十五个“一”,通过对比品析,我们会发现,这些“一”除了语调不同外,语势、语意、语境也各不相同,这些变异了的“一”整合在一起,不仅产生了不同的画面,更呈现出韵律美,读起来抑扬顿挫,回味无穷。这一段还有这样一句话:“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降,变成了地。”这句话连用了四组反义词和一组近义词,这些词语意思很直白,但内涵却很丰富,其中“冉冉”和“渐渐”不仅表示天地形成时间与速度之长,而且隐含了许许多多盘古开天辟地中艰辛的过程性画面。再如第四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这样又经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初读这句话,觉得通俗易懂,没有什么可回味的,再读,又发现其中韵味无穷,极高,究竟怎样高?极厚,究竟怎样厚?不禁让人浮想联翩,产生丰富的画面。同时,全文运用了对仗、排比、夸张、比喻、借代等多种修辞手法,虽然这些知识不必要求掌握,但我们可引导学生细细品读相关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特点,感受其中的美与诗意。

二、 读神奇的故事,理清行文结构

神话故事是小学生最喜欢的课文体裁,它之所以吸引学生,主要是因为故事情节的神奇性吸引着孩子们的好奇心,这个神奇性不仅表现在故事的内容上,还体现在它的行文结构上,而行文结构的神奇性学生难以理解,需要我们重点指导。《开天辟地》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天地化生万物的故事。初读课文就能理解这个故事内容,细读课文,我们会发现这个故事的行文结构就像放电影一样,按照背景—人物—事件—结局的顺序展现盘古开天辟地、顶天立地、改天换地三个场景,而这三个场景又是主要描写了盘古的五看一行。五看为:睁眼一看,周围一片黑暗,感到很难受,于是翻身坐起来;借着光线侧身一看,有一把板斧和凿子,于是猛劈猛凿,大为快活;劈后上下看,轻而清的东西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变成了地,十分欣慰;天地分开后细看,天地每天都在变化,于是头顶天,脚踏地,撑在天地之间,随天地变化而变化,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倒下时远看,天地不再合拢,于是含笑倒下,死而无憾。一行为:临死时,他用自己的身躯化生万物。如果学生理清了这些特点,对故事的阅读就会更有深度。

三、 看神奇的人物,领悟英雄形象

儿童对神话有一种天然的渴望,他们崇拜英雄,向往神奇,神话故事中的主人公大多为具有神奇本领的英雄,学生读神话故事,常常被故事中的主人公形象所吸引,为主人公的神奇行为所折服,但对主人公形象的把握却不够准确,因此,解读人物形象应该是这类课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开天辟地》中的盘古这个人物无论是生还是死,无论是睡着还是醒了都十分神奇,这样一个神奇人物从一万八千年的昏睡中醒来后呈现给读者的就是一个神勇无比的英雄形象。课文主要通过盘古醒后三个方面的行为来表现这个形象:第一,从开辟天地的行为描写中呈现他的勇:盘古与天地同生,一坐宇宙就裂了一条缝,可见他力大无穷;看见身边有斧子和凿子,立刻就猛劈猛凿,“大鸡蛋”也破碎了,可见他敢作敢为,卓有成效,完全是一个勇士。第二,从撑天地的过程想象里闪现他的忍:天地分开后,为了不让天地合拢,盘古头顶天脚踏地撑在天地之间,一撑就是几千万年,他不累吗?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可能会经历怎样的苦难?炎炎夏日,烈日当头,他会怎么撑?寒冬腊月里,风雪皑皑,他又会怎么撑?漫漫长夜,一片黑暗,他还会怎么撑?面对这么多的苦难,他会怎么想?通过这一系列的发问,学生很容易走进他意志坚定、矢志不移、坚韧不拔的内心世界,看到一位忍者的形象。第三,从死后化生万物的行为中凸显他的壮:他知道天地再也不会合拢,就含着微笑倒下了,面对生命的终结,他是如此坦然,视死如归,用自己的身躯从容化生出世间万物,造就一个美丽的世界,充分展现了一个壮士的形象。

四、 学神奇的文化,放飞美好心灵

神话故事之所以会流传至今,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故事性,更重要的是因为它是一扇通向古代文明和传统文化的窗户。我们在研读神话故事时,要着力打开这扇窗,关注文化的因素,注意思考故事蕴含的精神,给孩子一份心灵的震撼。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思考:第一,从人物行为的观察中寻找文化的踪迹。盘古透过一丝微光,发现身边的斧子和凿子,于是拿起斧头和凿子就猛劈猛凿。盘古这一举动,很自然地让孩子感受到想干就干,而且要大刀阔斧地干,从而受到雷厉风行的做事文化的熏陶。第二,从人物行为的发问中发掘文化的因素。盘古头顶天,脚踏地,一个人孤独地撑了几千万年,他不累吗?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快要倒下了,却为什么还含笑?通过这三个发问,学生就很容易发现盘古为了战胜自然,创造新天地,不畏艰辛的创造精神和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第三,从人物踪迹的寻找中感受文化的魅力。盘古倒下了,它是神,是不死的神,它在哪里呢?在辽阔的大地上,在奔腾不息的江河里,在我们的生活中。盘古就是天地,天地就是盘古,盘古永远和我们在一起,盘古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这不仅是人虽死而精神不死的美好愿望,更是天人合一经典文化的传承。

小学神话故事应该是儿童的故事,它带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言语智慧和言语生命,更是一种文化精神,解读这类故事应该从儿童的视野出发,让孩子在愉悦的心境中自然明白文本的情和意,使语言与精神共生,创造出阅读教学的神话。

上一篇: 亡妻王氏墓志铭
下一篇: 5本经典历史书籍,堪称历史经典!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