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赖温柔
一直都对民间神奇故事类的剧比较感兴趣,这两天偶然看到聊斋,于是就又把《聊斋奇女子》这部剧翻出来重温了一遍。我着重看的章节是《聊斋奇女子之辛十四娘》篇。
现在就借这部剧把我的一些领悟,以及内心深处的世界观写出来,如果我的读者能够在观看这篇文章时,能够为自己的世界观补充到或多或少的信息,那便是这篇文章的用处了。
聊斋奇女子这部剧是导演根据聊斋志异里的框架和人物改编的,拍得很好,剧中所表现的思想深度也可以说是很OK。咱们在这里就先不计较这部文学的袋子是谁编做出来的,咱们着重聊聊这袋子里的东西。
聊斋志异里的大部分故事都是蒲松龄根据民间传说改编而成的,里面的故事多是以人间为背景,描写人与精灵怪力的各种纠缠,在蒲松龄的笔下,不仅描述出了另一个更繁杂的世界体系,更是将人性习气以及社会样貌细腻地呈现了出来。同时揭示,世界并不单由人类组成,除人之外,自然界还有许许多多千奇百怪的其它能量,在人与妖神鬼魅的错落掺杂下,世界还存在着另外一套运行法则。
放眼中国的整个文学史,很多杰出的文学大家都对自然界的组成有所涉及,在他们的文学作品当中,人绝不是唯一存在于自然界的,在隐晦的自然界中,还存在许许多多隐秘复杂的能量,这些思维缜密深邃的文学家们,都涉及到了相同的话题,且统一地通过他们的文学作品揭示这世界的另一番模样,另一套规则,仅仅就这一点,我希望可以得到大家的深思。
不需要纠结什么有神论与无神论,我们只需要怀着,对这个世界的未知和敬畏,然后用心去感受生活,细心体察这个世界的能量就对了,阅历经验加上思维逻辑,静心去思考古人的各种暗示与推测,自然能感悟出古人所感悟过的一切。你也能得到最终的领悟。
对于那些思维天性敏锐,深邃且缜密的人来说,真相总是离他们更近些,也正是由于这份敏锐和深邃,这些人才能成为哲学家或文学家。对于此类人的感悟,我们需要做的应该是审视和体会,而非无视和拒绝,因为敏锐即先知,世界的真面目,永远只被少部分人窥得。
《聊斋奇女子之辛十四娘》这个章节,讲述的是一只心地良善但不懂情爱的狐妖十四娘,以修道成仙为志,一心行善积德,研习修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心仪的男子冯生,冯生不介意其狐妖身份,与之结成连理。两人经历波折,经历磨难,在这个过程,十四娘由“无情”抵达“有情”,终于体会了情爱,也体会了世间人情冷暖,在充分见证了人性与社会样貌之后,感悟出最安详最解脱的心境,由此超脱,最终得道成仙的故事。(实际影片要比我概括出来的更有趣)
(辛十四娘章节是刘诗诗主演,整部剧的导演是李国立,2007年上映的。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看。)
这个章节拍的很好,也展示了很多信息,我也很认同的信息。
1.
这个世界并不单由人类构成,人类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茫茫天地,人类有何德自居唯一?这个世界多的是我们想不到的事。
在另外一套规则里,鬼神有性无命,草木有命无性,禽兽性少命多,唯人能全之。
花木鸟兽可以成精,阴灵可以作怪,人受肉体的牵绊无任何神通,但人可以通过解密自然得到窍门制约其他物种(比如道士制服妖魅),世界由多个领域构成,所有领域互相制约又互不干涉,难免有越界者时,也早有因果等着他们。这个世界的规则早已无比完善。
人类世界属于全领域的一个中间地带,人类世界拥有全领域最丰盛的物质,最繁富的景态,得到生命的灵魂变身成人,失去生命的灵魂幻化为鬼或过渡为神,拥有机缘的生物成妖成精,所有物种寄居在同一个空间,他们和人类世界的物质进行纠缠,和人类进行纠缠,所有执念和生命力缠绕在一起,整个人类世界既乌烟瘴气,又繁荣复杂。
2,
人同时具备肉身和灵魂,也具备最全面的感受和灵智,人属于这个世界多个领域的过渡者,但也正是由于肉体,人类注定无法摆脱某些生命属性,肉身与灵魂的不相协,增生了人们无数烦恼,难以熄灭的生命属性也使得人们常常过度伶俐,由此失去最大灵性。在由庞杂人性组成的社会体系中,肉体与灵魂不相协的人类因此生活在重重心智迷障中。
人虽然无神通,但却是所有生物中拥有最全面感受的生物,人生来便具备情感,拥有情爱的需求,而情爱,才是一个生物灵性的发源。
跋涉在执念里的生物,看不到前因后果,将一直颠簸在轮回里,而拥有深沉情感的生物,将从情爱里感悟出自己,感悟出世界,感悟出个体间的差异,由而熄灭执念,熄灭生命属性,回归自然,获取解脱。
佛学里说的,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其实就是这个意思。每个人都拥有醒悟的基础,若是能从小情小爱中观看到世界,观看到因果轮回,观看到人性,体会到众生的苦难,以及众生苦难的源头,由爱自己爱他人,推而广之,悲悯众生,那你便能解脱,你便能成佛(和道学里成仙是一个意思)。成佛的意思就是醒悟,得到智慧的意思,不再受个人执念的纠缠,从而摆脱时间空间的限制,携带灵魂获取完全的自由。
这与佛学里说的另一句话“度一切无情众生为有情众生”同样不谋而合。无知即无情,有知才能有情。 一个人有认知有智慧,他(她)的情感才是优质的,他(她)才能看到事态背后的规律,看到缘因果,他(她)才能拥有广阔的思维发自内心地理解一切,他(她)才能悲悯,他(她)的内心才会柔软,他(她)才能放下执念,熄灭某些生命属性,他(她)才能拥有安详的心态。当一个人眼里容得下万事万物,懂得珍惜眼前,爱惜他人时,这份情怀便是大爱,大爱即有情。
人类拥有所有生物中领先的智力和伶俐,但内心真正纯良的人却寥寥无几,反而是妖的这个领域,体现出了比人类更明显的感恩、坚定,和单纯。就连心地良善的男主人公冯生,在十四娘遭遇民众抨击时也表现出了明显的立场犹疑。
在冯生被陷害入狱阶段,辛十四娘从未放弃过自己的丈夫,无比坚定地排除困难试图营救,在丈夫差点被斩立决的最后一刻也仍拼死庇护。
反观冯生,在后来辛十四娘被道士指明身份,被民众攻击之时,冯生却表现出了明显的立场动摇、放弃之意,即使最后冯生还是出现了并救护了辛十四娘,但此中可见,人类的意志有多薄弱,人类在某方面来说,是愚昧的,是禁不起考验的,是没有立场的。
无知即无情,人性是禁不起审视的。越是无知愚昧的人,信念越能自我瓦解,甚至不需要外力,只需要时间。冯生其实不算太糟糕,至少是通过外力产生的犹疑,体现的仅是人性弱点。
在这个过程中,最义无反顾维护辛十四娘的,不是冯生,而是阿禄,阿禄其实才是这个章节中,凡人里最纯良纯净的人类,只有她义无反顾地信任和维护辛十四娘,哪怕违逆所有民众的眼光。所有凡人里面,只有阿禄是最懂得爱这个字的。
在这个过程中,民众的反应其实也能反映出社会真相。在辛十四娘布施医药时,所有人都对十四娘赞不绝口,但是后来当道士指出辛十四娘是狐妖的身份时,民众毫无思考能力,完全没有立场,就像墙头草一样被误导着进行攻击异类,这就是社会的真面目,民众的真面目,一方面令人心寒,令人无奈,另一方面,又是可怜。
在最后,心术不正的道士自食恶果,玩火自焚,十四娘在生命的最后一天,重又布施苦难人群,民众的立场又得到改变,恢复了对待辛十四娘的善意,民众这一来一去的立场摇摆,直观地披露了民众的“无情”,民众很多时候是毫无思考能力的,愚昧无知即是“无情”。无智慧无立场等于“无情”。
民众的可怜在于,他们不懂情,所以他们自然也不会得到真挚的情。
3,
辛十四娘在被陷害的过程中即使见识到了民众的愚昧无知,在最后,仍然选择不计前嫌,继续布施苦难人群,这里面是有深沉的心态的,绝非矫情的白莲花行为,这背后的心态,就是她最终得道成仙的原因。
辛十四娘看到了民众的愚与昧,看到了民众的无知,同时看到了众生处在轮回中的痛苦,这就像是母亲俯视孩童的角度,观看着孩童们的稚嫩无知行为,内心仍然疼惜怜悯。孩童的稚嫩是无法改变的,也不需要改变,每一串行为背后都是一个庞大的思维体系,没有谁可以改变别人的思维体系,那就是别人的命,别人的生命历程。凡人都是要受苦受难的,生命与智慧的不平衡,即凡人苦难的源头。
思维和情感帮助十四娘到达一个高视角,看到了所有人行为的源头,背后的心智,人间的模式,从而包容了所有人的行径,这是神的角度。
看到了因果,看到了轮回,看到了人性真相,看到了人间的无奈,拥有能够体谅所有人的思维和心境,这是大解脱,同时还能发自内心地悲悯怜惜他们,这是大慈悲。辛十四娘在最终甘愿牺牲自己庇护众生,这是因为她感悟出了深沉的情感,她的牺牲才有意义,这是她得道的原因。在智慧的加持下,生命才会找到它存在的意义。
这个章节主要是楚公子和心术不正的阎道士搞起来的事,他们都是凡人,但凡人的心思和欲望却往往是所有生物中最复杂最残酷的。每个故事其实都是以某个人的执念为故事开端,执念是因果循环的第一步,社会则是因果的发酵池,执念诱导肉身,人的肉身和各种社会能量牵扯在一起,于是便有了形形色色的故事。
活在这个人间,在生命存续的日子里,若是有思维的余力能够看到这个庞大宇宙游戏的背后规则,便是极大的慧根和福德。生命的过程就是一个通关的过程,不懂规则的人需要一直徘徊在关卡之中,然而通关的人却无法将它点破,这是这个游戏的最高规则。
醒悟是游戏的终点,佛学里的“成佛”,道学里的“成仙”,都是指醒悟的意思,修道的过程就是生命得到醒悟,生命属性得到熄灭的过程,只有当肉身的执念熄灭,迷障往往才会破除,灵魂意识才能得到完全的自由。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