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食其是楚汉争霸期间最出色的纵横家之一,他在六旬之时才投靠刘邦,却给刘邦提出了极具指导意义的统一全国的策略,并且凭借出色的外交才能只身劝降了拥兵数十万的齐国。而郦食其的人生结局却是十分的悲惨——在劝降齐国之后又被齐王田广烹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郦食其的读音确实是郦[lì]食[yì]其[jī],在《史记索隐》中司马贞写到:“郦、审、赵三人同名,其音合并同,以六国时卫有司马食其,并慕其名”,也就是说郦食其、审食其(刘邦的同乡,后被封辟阳侯,与吕雉有亲密的关系)、赵食其(汉武帝时人,曾与李广一同追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三人都是因仰慕司马食其(战国时卫国人,《战国策》中有记载)而得名的。郦食其早年十分落魄,陈胜、吴广等人掀起秦末大起义浪潮之时他已经是六旬的老翁了。当他听闻沛公刘邦正在经过陈留之时,才决定出山。此前,沛公的侍卫告诉郦食其,沛公本人向来最厌恶儒生,每当有戴儒冠的人求见之时,沛公就会把他们的帽子摘下来,在里边撒尿,同时还常常对着儒生破口大骂(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而郦食其却对刘邦的侍卫说:“我乃是高阳酒徒,不是他平时所见的儒生!”刘邦听说之后才接见了郦食其,当郦食其到了刘邦的“客厅”之后,却发现刘邦在让两个女子给他洗脚,于是郦食其义正言辞地说:“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刘邦听后,立即对郦食其刮目相看,在给他道歉的同时,将他置为上宾。
刘邦的谋士(刘邦的谋士有哪些)
?公元前205年,刘邦乘着项羽北伐齐国的间隙联络各路诸侯,率领五十六万大军一举攻占了西楚的都城彭城。但是没想到在刚刚取得胜利之后,却被项羽的三万精兵击溃,反楚联盟瞬间瓦解。次月,刘邦守正残兵退守荥阳,并派韩信出兵重新征服了魏王豹。此时韩信建议:“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即韩信认为当务之急乃是平定北伐,增强实力以与项羽对峙。但是韩信刚走,刘邦再次被项羽围困,被逼无奈之际,刘邦打算放弃成皋以东的领地,重新退守关中。
此时郦食其提出——汉军不但不能西退,反而应该逆流而上,继续东征。因为“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只有占领了敖仓,掌握了天下粮草之所在,才能稳准阵脚,才能形成“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杜大行之道,距蜚狐之口,守白马之津”的形势。所以,“原(愿)足下急复进兵”。刘邦“乃从其画,复守敖仓”。
?此时的北路军韩信已经取得了空前的胜利——他在井陉之战中取胜,俘虏赵王歇,随后迫使燕国投降,现在北方只剩下了最难啃的骨头——齐国。从整个策略上来看,郦食其与韩信是不谋而合的,他也认为刘邦若想夺取天下,此时的当务之急就是拿下齐国。但是“田广据千里之齐,田间将二十万之众,军于历城,诸田宗彊,负海阻河济,南近楚,人多变诈,足下虽遣数十万师,未可以岁月破也”,即,齐国是实力最强的诸侯之一,如果大汉要强行使用武力来平定齐国,则一方面浪费时间,一方面消耗自己的实力。所以,用说客游说齐国,让他们主动投降才是上策,而最合适的说客正是郦食其本人。
郦食其奉命前往齐国见到齐王田广之后,先是分析了刘邦与项羽的优缺点,又分析了当前的国内形势,最终得出的结论便是——田广跟着刘邦有肉吃,跟着项羽只能坐以待毙。听闻之后“田广以为然,乃听郦生,罢历下兵守战备,与郦生日纵酒”。
?但正在郦食其已经劝降齐王田广之后,北伐途中的韩信却犯难了——汉王命我率领精兵平定北方,没想到竟然让一个儒生凭三寸不烂之舌抢了功劳,那这个仗我到底是打还是不打啊。韩信的谋士蒯彻说:“打!必须打啊!您是带兵的将军,打仗是您的天职,不打仗怎么在天下人面前证明您的价值呢!再说了,汉王命您东征,却没下令让您停止东征啊(将军受诏击齐,而汉独发间使下齐,宁有诏止将军乎?何以得毋行也!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余城,将军将数万众,岁余乃下赵五十余,为将数岁,反不如一竖儒之功乎?)”,韩信一听,蒯彻说得十分有道理啊,于是他便在已经得知齐国投降的消息之后继续向齐国进军,早已撤防的齐国当然禁不住军事天才韩信的强烈攻势。
此时的田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只好再求郦食其想办法组织韩信的进军,但“高阳酒徒”郦食其才不给田广这个面子,也不惧怕田广的威胁呢,他说:“老子不会替你求情的(而公不为若更言)”。知道大势已去的齐王田广便对郦食其使用了烹刑,随后引兵向东逃遁。
郦食其在关键时刻让刘邦保住敖仓,占据了天下粮草之所在,又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劝降了齐国,可以说是给汉朝建国立下了不世之功。若没有郦食其的游说,则田广必然会屯集重兵防御韩信,那么齐国就真的“未可以岁月破”了。而郦食其之死也让刘邦感到十分的惋惜,汉朝建立之后刘邦破格将郦食其之子郦疥封为高梁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