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量力,抛砖引玉。
古籍整理,大致上是对应古典文献学中的校雠(chóu,音仇)学。
知乎古典文献学方面的高手有很多,可以以“古典文献学、文献学”为关键词搜一搜相关回答。
南京大学武秀成教授的27种书目
问题描述中所说的张之洞的《书目答问》,严格意义上属于目录学,可以理解为一定范围的古籍整理的结果列表。
文献学最常见的入门书,多为山东大学杜泽逊教授的《文献学概要》,此书实际上是上课的讲稿教案,“述”比“著”更明显。
杜泽逊教授《文献学概要》核心以载体、形成与流布、收藏与散佚、版本、校勘、目录、辑佚与辨伪为展开。南京大学程千帆、徐有富两位教授《校雠广义》以版本、校勘、目录、典藏四编为顺序。典藏之后,即为一般人所用。清代学者王鸣盛等推目录学为门径,即倒转此序,使学者于典藏之中,窥见流略,得善本以研习。至于版本、校勘,版本之成果已入目录,校勘之成果已成善本。
具体而言,题主所问“古籍整理”如果指实际操作的话,那么必然是意在了解校雠学。
现在的古籍整理除了原作者,其他责任人通常被称为点校者,点是标点断句,校是校勘(狭义上的校雠,指对文本的校雠工作)。
如果仅要一本,那么黄永年教授的《古籍整理概论》可能是最切合需求的。此书(我手里是2001年上海书店出版社的pdf,是武秀成教授推荐的27本文献学参考书目资源中的一部分)分讲版本优劣与选择、影印源流与方法、校勘七术(正名、成果、对校、本校、他校、理校、校记)、辑佚的历史与前途、标点、注释与今译、索引和其他(序跋、附录、存旧)。
如果意在了解“善本”,那么陈先行的《古籍善本:打开金匮石室之门》无疑是比《中国版刻图录》更亲民的选择(便宜)。古籍整理一定要最大程度上“亲见原书”,囿于图书馆馆藏借阅政策无法“过眼”的,选择质量高的影印本已成为通行之选。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中国基本典籍丛刊”比“中华再造善本”价格更低,灰度印刷存真更好。
如果名为“古籍整理”,但实际上只是了解古籍整理及其成果。那么质量高的整理本的前言、校记、校勘说明、凡例有必要一读。比如获得中华书局主持的“宋云彬古籍整理奖”的书目。下面是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的首批向全国推荐经典古籍及其整理版本(40种书及其179个优秀整理本)可供参考。
最要之书、最善之本,实际上属于版本目录学。
比如《书目答问》的各个整理本、补校本,有哪些(版本学)?每个是如何操作的(校雠学)?其间关系和比较怎样(目录学)?
实际上答的有点文不对题,只能说见笑方家、抛砖引玉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