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小说部分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王蒙
文学常识
王蒙(1934—?),生于北京,原籍河北南皮;
短篇小说:《布礼》《蝴蝶》《海的梦》《坚硬的稀粥》
中篇小说:《杂色》
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季节系列《恋爱的季节》《踌躇的季节》
主题思想:
创作于1956年,“双百方针”后,是王蒙早期代表作
讲述了一个对新中国和革命事业抱着真诚信仰的年轻人林震,调到某区委组织部工作后的复杂感受,从林震的视角展开故事情节,揭示了某些领导干部存在的革命意志衰退、官僚主义作风等问题,以及其对革命事业的危害,是较早揭示社会主义体制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批判官僚主义的作品
人物形象*
刘世吾:性格复杂,充满矛盾的官僚主义者
口头禅“就那么回事”,表现了极端冷漠、不思进取的人生态度,用消极现象来否定曾经为之奋斗的理想,成熟的外表下掩盖着可怕的冷漠与圆滑
参加革命多年,曾热心献身于人民解放事业,有经验、能力强、魄力大,这一形象揭露建国初期党内官僚主义作风的深度
林震:有理想、有勇气,富于原则性,有正义感的青年党员干部,不是天生的英雄,面对现实中的各种矛盾也有过彷徨和痛苦
艺术特色*
1、对比、细节、心理描写
2、连锁对比【多重对比】
林震和刘世吾的性格对比
青年人:林震、赵慧文互为衬托的对比
官僚主义者:刘世吾、韩常新、王清泉也构成不同性格的对比
3、运用多种对比,突出了性格特征,加强了主题意蕴,构成了小说内在的艺术张力
《百合花》—茹志鹃
文学常识
茹志鹃(1925—1998),生于上海,原籍浙江杭州
短篇小说:《百合花》《静静的产院》
短篇小说集:《剪辑错了的故事》《高高的白杨树》
主题思想:
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一个前沿包扎所里,小说围绕一个战士向老乡“借被子”这一事件,着力塑造了小通讯员和新媳妇这两个平凡人物形象,从特定角度表现了军民团结、生死与共的主题
人物形象:*
小通讯员:年轻的解放军战士,纯朴善良、不善言辞、羞怯,在战友生命受到威胁之际,迸发出强大力量和无穷的勇气,牺牲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新媳妇:淳朴善良、羞涩的新娘子,“借被子”过程中让小通讯员受窘这件事,一直感到羞愧,希望有机会道歉
艺术特色:*
1、以一天的时间为叙事顺序,以“我”的耳闻目睹为叙事视角,以百合花图案的被子作为线索,聚合起小说中的三个人物
2、以小见大、对比和衬托的方法,没有正面描写战争,关注点转至平凡生活
3、细节描写,百合花被子,野菊花、馒头、军装上的破洞等一系列细节描绘,生动地刻画了人物性格
“借被子”是文章的线索
4、语言清新自然,具有浓厚的抒情诗的意味
《游园惊梦》—白先勇
文学常识
白先勇(1937—?),生于广西桂林,回族,父亲是原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
与欧阳子、陈若曦、王文兴等共同创办《现代文学》杂志
短篇小说集:《玉卿嫂》《纽约客》《台北人》
长篇小说:《孽子》、编创“青春版”《牡丹亭》
散文集《蓦然回首》
主题思想:
写的是1949年从大陆撤离到以湾的国民党上流社会人士的生活际遇、心理反应及其五六十年代的台湾现实
小说从蓝田玉(钱夫人)去窦公馆赴宴开始写起,赴宴过程中,历史与现实,烜赫与没落,交错地呈现出来,构成刺激性的对照,对于没落的现实处境,钱夫人无力改变,只有追忆与怀恋,蓝田玉悲剧性的命运遭际,反映了原国民党上层阶级撤离大陆后的沧桑之感
艺术特色:*
1、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意识流手法刻画蓝田玉的内心活动
2、戏剧与人生、梦与现实穿插在一起,在相互对照中呈现主人公的内心处境和悲剧命运
3、性格化的对白、象征与暗示等手法,强化了艺术效果,突出了人物性格和悲剧主题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冯骥才
文学常识
冯骥才(1942—?),生于天津,原籍浙江慈溪
与欧阳子、陈若曦、王文兴等共同创办《现代文学》杂志
中篇小说:《雕花烟斗》《神鞭》
长篇小说:《三寸金莲》
主题思想:
描写了一对夫妇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身材很高的女人嫁给一个矮她十七厘米的男人,小说用了较多的笔墨描写团结大楼的居民对他们讥讽嘲笑乃至打击无所不用,呈现出根深蒂固的国民劣根性,当团结大楼居民发现自己恶意的揣测与事实不合,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真心相爱时,他们的思想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人物形象:
裁缝老婆:自私无聊,窥探别人隐私,国民劣根性
艺术特色:*
1、采用第三人称限制视角叙述
没有从正面展示主人公高女人和矮丈夫夫妇两的内心世界,而是用团结大楼居民的外在视角展开叙述,而在团结大楼居民中又以裁缝老婆的眼光为视角展开叙述
2、以白描为主,间以客观性的议论
以一把雨伞贯串始终,含蓄蕴籍,给读者留下耐人寻味的审美空间,具有十分感人的艺术魅力
3、成功的细节描写也为小说增添了审美的情趣
《哦,香雪》—铁凝
文学常识
铁凝(1957—?),生于北京,原籍河北赵县
短篇小说:《哦,香雪》
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
长篇小说:《玫瑰门》《无雨之城》《笨花》
主题思想:
叙述一条铁路线经过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从香雪的情绪中,暗示着封闭的山村沿袭多年的古老陈旧的生活方式和观念正在解体;在小山村停留一分钟的火车则是象征着现代文明的载体,带来一股新鲜、陌生的清风,成了小山村年轻人观察和探寻另一个天地的机遇
人物形象:
香雪:纯真无邪,淳朴善良,坚毅执着,渴求科学文化,渴望摆脱贫困,对新生活有着炽热的向往和追求,小说用大量的笔墨详细描写了香雪用鸡蛋换取女大学生的铅笔盒的过程
艺术特色:
1、艺术构思精巧,语言清新婉丽
2、善于诗化生活场景和自然景物,创造空灵蕴籍的艺术境界
对笔下的一切充满了宽容与厚爱,写山、写树、写小溪、写火车都充满了生命的灵性与诗情画意
3、香雪们微妙复杂的心理活动糅合在一起,构成“香雪旋律”
《棋王》—阿城
文学常识
阿城(1949—?),生于北京,原籍四川江津
中篇小说:《树王》《孩子王》《棋王》【三王】
系列小说:《遍地风流》
20世纪80年代“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家
主题思想:
1984年发表,获1983-1984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本文写的是“棋呆子”王一生的故事,小说表现和肯定了王一生执著钻研棋艺的精神和他正直的人品、高尚的的棋品、特别的处世之道和淡泊无争的性情,同时,小说肯定了衣食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又强调了作为人还需要有更高的精神寄托和精神支柱
人物形象【王一生】:
身份:下乡知识青年,生平两大爱好:吃、下棋
吃:饥不择食,吃相极恶,生存环境贫寒
精神追求:有着很高的人品棋品,特别是对棋艺的追求,不含任何狭隘的世俗名利观念
艺术特色:
1、通过叙述者“我”的视角,对“棋呆子”王一生在“文革”时期的人生经历的叙述,展现了王一生的人生见解和精神特质,视角独特
2、善于营造气氛,抓住场面,细致地刻画人物
3、语言朴素、诙谐,富有深意
《空的窗》—陈染
文学常识
陈染(1949—?),生于北京,20世纪八九十所代中国女性写作的代表作家之一
中篇小说:《无处告别》《与往事干杯》
长篇小说:《私人生活》
主题思想:
本文写的是“我”与老人摆脱绝望的生活、重拾生活信念的故事,作品通过“我”和老人的对话,“我”向老人阐述了生命黑暗与光明相悖又贯通的过程,在孤独寂寞的环境里用心灵寻找光亮,寻找到更大的生活力量,拾起光明
艺术特色:
1、以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展开,“我”一直潜伏在故事中,是这个故事的叙述者
2、小说由主人公“我”和退休老人的故事交错相成,两条故事线索一明一暗,相互映衬,构成对话关系
3、细腻的心理描写,精彩的独白,增添了小说的审美情趣
《少女小渔》—严歌苓
文学常识
严歌苓(1959—?),生于上海,旅美作家,用中英两种语言写作
长篇小说:《扶桑》《第九个寡妇》《小姨多鹤》《陆犯焉识》《赴宴者》
主题思想:
本文写了20世纪中国大陆陶然民潮中的故事,着重塑造了女主人公小渔这个特殊的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小渔:善良、纯真、富有同情心,考虑别人比自己多,对洋老头善意的同情折射出她人性中的美好光辉,她清洁明亮的心灵深处的真情才能切实地打破文化间的隔阂,使不同境遇中的人心都能够得到相互间真正的沟通
艺术特色:
1、围绕“假结婚”事件展开,在顺叙之中时时有插叙与倒叙,有条不紊,收放自如
2、语言老练生动,精炼含蓄
3、心理刻画细腻圆融,细节描写真切自然
当洋老头与瑞塔倚窗弹琴、互诉衷肠时,小渔贸然闯入,小说恰到好处地描写了一方的尴尬、恼怒、自卑、羞愧、慌乱的心理活动,以及另一方的惊异、感动、敬服、羡慕的内心感受,丝丝入扣,浑然天成
《喜宴》—王安忆
文学常识
王安忆(1954—?),生于上海,原籍福建同安
长篇小说:《纪实与虚构》《长恨歌》《天香》
中篇小说:《雨,沙沙沙》《小鲍庄》《荒山之恋》《小城之恋》《叔叔的故事》
主题思想:
本文以20世纪70年代初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为历史背景,描写下乡的知识青年去参加当地一对新婚夫妇喜宴的故事,反映了“文革”时期的农村现实和“知青”下乡后的真实处境,讲述的故事平淡无奇却真实地呈现出农村生活的原生面貌,也折射出“知识青年”在农村生活的真实处境
艺术特色:
1、结构特点
运用对比手法:青年眼里的喜宴和不久上门喝茶的场景,陌生人间的交往,呈现冷漠和热情的反差
真实地呈现出农村生活的面貌,折射出“知识青年”到农村生活的真实处境
2、白描手法
3、小说以淡漠的笔调描写了一场无声无息的喜宴,出色的环境描写为小说营造了象征意蕴的氛围
小说中不断提到的“天阴冷得很”等,是暗示也是描写现实,营造出漫不经心的气氛,给人一种无聊的趣味与冷漠的感受
4、冷静的观察和客观的描写,日常生活细节以自在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小说表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
《鞋》—刘庆邦
文学常识
刘庆邦(1951—?),生于河南沈丘,《鞋》获1997-2000年度第二届鲁迅文学奖
长篇小说:《红煤》《断层》《远方诗意》《平原上的歌谣》
中篇小说:《神木》
短篇小说:《走窑汉》《梅妞放羊》
主题思想:
本文讲述了一位乡村少女定亲后给未婚夫做鞋的故事,农村姑娘守明对那个人默默的爱恋,以鞋作为纽带,传递她浓浓的深情与期盼,作者以质朴的语言描绘了情窦初开的守明对爱情的憧憬和向往,具有悲剧色彩
人物形象:
守明:质朴纯情,情窦初开的农村少女,对爱情憧憬和向往,具有悲剧色彩
艺术特色:
1、心理描写方面【心理描写的作用】
守明做鞋的过程、与未婚夫见面试鞋的描写中,大量使用心理描写,既吸收了外国作家“心理分析”式的“心理描写内化”法,又继承了中国传统的人物言行和环境烘托的“心理描写外化”法,准确地呈现了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使守明的向往与寄托多少有几分悲剧色彩,刻画了守明纯真而复杂情感世界,细腻的心理描写恰到好处地将初陷爱河的少女情怀呈现在读者面前
2、后记对于表达主题的意义
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章内核或种子,使正文的叙述一下子回到沉重的现实,更加重了文章的悲剧色彩
泛读小说部分
《广陵散》—陈翔鹤
文学常识
陈翔鹤(1901-1969),生于重庆,曾参与发起浅草社和沉钟社,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
中篇小说:《不安定的灵魂》
历史小说:《陶渊明写挽歌》《广陵散》
主题思想:
本文写的是魏晋易代之际,嵇康与吕安在曹氏与司马氏两家的权势斗争中被残害的故事,叙述了个性独立的知识分子在封建专制时代的无力和无奈,以及他们在巨大的政治压力下不屈服的精神气息,“生”与“死”在小说里被表现为一种个体生命的景观,同时更是这一类知识分子共同拥有的世界观
人物形象:
嵇康:崇尚老庄,信任自然,既有饮酒放荡的一面,也有任侠的一面,敢于反抗传统礼法,富有正义感,渴望避开名利场,最终成为政治斗争无谓的牺牲品
艺术特点
1、突破了当时文学创作方面的禁区,塑造出一个坦然面对生死的古代知识分子形象
2、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与心理活动的描写结合起来
3、语言质朴平易,但又具有浓郁的知识分子特色
《将军族》—陈映真
文学常识
陈映真(1937-?),原名陈永善,台北县莺歌镇人,台湾杰出的乡土作家,
中篇小说:《将军族》《第一件差事》《夜行货车》《赵南栋》《忠孝公园》
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台湾一对小人物由隔阂到真诚相爱,因相爱而从容赴死的殉情故事,揭示小人物悲惨的生活处境和命运,对黑暗、丑陋、不公的现实社会表达抗议,赞美了小人物高贵的品性和线真的情感
艺术特点
1、叙述上大量使用了意识闪回手法,故事情节随着人物的意识流动,现实与回忆交叉切入,小说具有明显的跳跃性
2、情景安排上,并没有像传统的小说那样追求故事情节的完整,而是淡化故事的情节,注重环境气氛的营造
3、独特的叙述语调,象征手法的运用和质朴而简洁的语言
《陈奂生上城》—高晓声
文学常识
高晓声(1928-1999),生于江苏武进
长篇小说:《青天在上》,陈奂生系列小说《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战术》《种田大户》《陈奂生出国》
主题思想:
本篇通过日常生活的平凡小事的叙述,写出了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农村变革时期,一个平凡农民复杂微妙的心灵历程
人物形象:
陈奂生:曾是一个常年负债,受轻视的漏斗户主,勤劳淳厚的品性,自我陶醉的精神状态,有着阿Q的影子,又是一个经历了长期贫困的农民的艺术形象,可出看到20世纪后半期中国农村的变化,最后点出了孕育陈奂生那种自我解嘲的精神熨习惯和社会温床
艺术特点
1、风格淳朴,富于幽默感
2、行文好像不动声色而又情深意浓,描绘似乎不甚经意而美丑自见
3、藏庄严于诙谐之内,寓绚丽于朴素之中,表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邢老汉和狗的故事》—张贤亮
文学常识
张贤亮(1936-?),生于南京,长期在西北地区生活
短篇小说:《邢老汉和狗的故事》《灵与肉》
中篇小说:《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唯物论者的启示录》系列
长篇小说:《男人的风格》、《习惯死亡》《我的菩提树》
主题思想:
故事以文革极左政治路线所造成的农村凋敝为社会背景,塑造了朴讷勤劳的农民邢老汉这一人物形象,通过对邢老汉命运的描写,展现了极左路线肆虐下中国农民物质生活极端贫困、精神生活极其惨痛的景况,批判的锋芒直指文革的罪恶
人物形象:
邢老汉:善良、诚实、质朴、勤劳,农业生产上行行都通的多面手,对生活所求甚少
艺术特点
1、选材上截取邢老汉一生中的几个片断:晚年的婚姻和黄狗之死
2、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把邢老汉的精神痛苦和孤寂写到令人战栗的地步,给人很大的情感冲击
3、平缓的叙述中夹杂简洁的议论,笔墨沉郁、凝重,具有浓厚的悲剧色彩
《受戒》—汪曾祺
文学常识
汪曾祺(1920-1997),生于江苏高邮
短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
小说集:《邂逅集》
散文集:《蒲桥集》
主题思想:
本文是一篇散文化的小说,描述了20世纪30年代苏北小村镇上发生的一段风流韵事,以当地和尚的生活为题材,以诙谐而富有情趣的笔触,描绘小小的荸荠庵内形形色色的和尚和庵外居民的风土人情,表达了对淳朴的民间日常生活的肯定与赞美,也含蓄地表现出对清夫戒律的否定和批判
艺术特点
1、文体风格上追求小说与散文、诗歌的融合,淡化情节和人物性格心理
将散文笔调和诗歌的意境营造手法引入小说创作,以纯朴淡雅的语言,大量的风俗描写
呈现 一幅原始纯朴的南方水乡生活的诗意化图景,形成了一种清新独特的田园反情风格
2、通过小英子的眼睛侧写的,不断地出现插入成分
3、小说的叙述却曲尽自然,仿佛水的流动,既是安安静静的,同时又是活泼、流动的
4、文中许多细节描写刻画得纤毫毕现,贴切自然,富有诗意
5、行文如行云流水,潇洒自然中自有法度
6、小说和散文、诗歌融合,表现了田园抒情风格
《透明的红萝卜》—莫言
文学常识
莫言(1956-?),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作家
长篇小说:《红高粱家庭》《天堂蒜薹之歌》《十三步》《食草家庭》《酒国》《丰乳肥臀》《红树林》《檀香刑》《四十一炮》《生死疲劳》《蛙》
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
主题思想:
本文反映的是“文革”动乱年代里的一段农村生活,黑孩的形象,既是对苦难现实的真实写照,又具有童话般的、超现实的象征色彩
艺术特点
1、将写实与写意相结合
2、淡化了政治背景上再现出特定年代农村生活的整体氛围,构造了一个凝聚着作者独特追求的感觉世界
3、对人物感觉有独特发现和细腻描写
《残月》—张承志
文学常识
张承志(1948-?),回族
长篇小说:《金牧场》《心灵史》
中篇小说:《北方的河》《黑骏马》
主题思想:
主要讲述了回民杨三老汉历经艰辛做礼拜的故事,在去晚祷的路上,杨三老汉完成了对他自己一生苦难和追求信仰的回顾,意识片刻的游离最终还是回到对宗教信仰的沉浸中去
人物形象:
杨三老汉:出生在粗砺的西海固,满门被官兵杀害,壮年时被冠谋反罪名,逃到青海破窑,冻坏了腰腿
他有可以让人为之舍命的“念想”——哲合忍耶教的宗教信仰
艺术特点
1、小说以意识跳跃与回闪的方式呈现了杨三老汉的人生经历
2、以哲学家的抽象思辩、历史学家的宏观视野赋予小说人物以深刻的暗示内涵,具有崇高的、悲剧性的、神圣的审美效果,存在强烈的宗教倾向
3、黑夜、残月、独行的杨三老汉的内心独白,都为小说营造出宗教的神秘、迷幻的气氛
《亲亲土豆》—迟子建
文学常识
迟子建(1964-?),生于黑龙江漠河,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
中篇小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短篇小说:《雾月牛栏》《清水洗尘》
主题思想:
通过对北方农家的平凡生活的悉心描写,演绎出一曲动人心弦的生死恋歌,凡俗质朴,又美丽高贵,秦山夫妇的爱情,使得凡俗的生存升华出美丽和纯净,还可以战胜病痛与绝望,穿越死亡的隔阂,化诀别的悲痛为至爱温情和乐观的生存意志
艺术特点
1、通过与王秋萍夫妇的对照,突显了秦山夫妇间的爱情
2、善于在日常生活的叙述中表现丰富生动的情趣
3、善于在朴素的叙述中捕捉和穿插富于抒情和象征意味的场景与细节
4、结尾处的“跟脚的土豆”,是丰满之爱和丰盈生命的象征,呼应了开篇时的生死对话,强化了主题
《马桥词典》—韩少功
文学常识
韩少功(1953-?),生于湖南长沙,“寻根派”小说的代表作家
长篇小说:《马桥词典》
中篇小说:《归去来》《爸爸爸》《女女女》
小说集:《飞过蓝天》
主题思想:
这是一部词典体小说,分别讲述了石匠志煌以及一头倔牛的故事,通过志煌对女人的态度,对自己劳动产品归属的看法,对偷笋贼的怪异做法,与支书本义的冲突,对倔牛三毛的感情等的描写,使志煌的形象生动独特,更把极度压抑下中国农民的爱恨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揭示了宝气这个词语背后所隐藏的民间正道和对权力的不屈反抗
艺术特点
1、以词典的文体形式作为小说的主要叙事方式,搜集 中国湖南汨罗县马桥人的日常用词,共115个词条
2、以这些词条为引子,以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基本的时代背景,讲述了一个个丰富生动的故事
3、糅合了文化人类学、语言社会学、思想随笔、经典小说等多种写作方式,用词典构造了马桥的文化和历史
《送一个人上路》—张学东
文学常识
张学东(1972-?),生于宁夏吴忠
长篇小说:《给蝌蚪想象一种表情》《超低空滑翔》
中篇小说集:《女人别哭》
短篇小说集:《跪乳时期的羊》
主题思想:
文章由正文和补记两部分组成,写的是曾做过生产队长的祖父为原先的饲养员,五保户韩老七送终的故事,描写了三代人人对韩老七的不同态度和关系的叙述,让人体验到沉重的历史内涵和当今社会风气的变迁,小说从一家几代人的身上写出了历史与现实、道德与人性之间复杂纠缠
人物形象:
祖父:兑现了自己的诺言,悉心照料韩老七,不厌其烦
韩老七:丧失劳动力,肮脏难缠的绝户老人
艺术特点
1、小说以童年的“我”的视角叙述故事,祖父和韩老七的故事都是通过“我”的叙述呈现在读者面前,避重就轻,化繁为简
2、限制视角的使,正文与补记的相互映衬,使小说具有了多重审美意蕴
3、朴实的叙述语言中不时地夹杂着夸张的言辞,以充满讽刺和幽默的语言来呈现沉重的悲剧
《拾婴记》—苏童
文学常识
苏童(1963-?),生于苏州,20世纪80年代被批评界看成“先锋派”作家
长篇小说:《城北地带》《我的帝王生涯》《米》
中篇小说集:《一九三四年的逃亡》《妻妾成群》
主题思想:
文章叙述子被弃女婴在世间的“旅行”的故事,作者设计了弃婴从羊圈出现开始,经几个村民之手,到幼儿园,镇政府和疯女人手里,最后又似真似幻地回到羊圈的情节
小说中的枫杨树乡和花坊镇仿佛是乡村中国社会的缩影,弃婴一天的遭遇,构成了对世道人心的一次巡阅和测试,是对人情淡漠的揭示和批判
艺术特点
1、采用“击鼓传花”的形式,柳条筐里的女婴在不同人的手里不停地转换,最后又回到了起点,构成一个封闭的叙述圈
2、善于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众多人物
3、虚实结合的叙述技巧,魔幻化的故事结局,营造同“神秘的迷宫般”的氛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