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有哪些西夏史方面的好书?

有哪些西夏史方面的好书?

有哪些西夏史方面的好书?(一)概述宋、辽、金史的《夏国传》及有关的纪、志、列传《宋史·夏国传》说,西夏设有翰林学士院,负责修实录。现存西夏文《天历年改定新律》第十章“司次行文门”,有史院一名。

(一)概述

宋、辽、金史的《夏国传》及有关的纪、志、列传《宋史·夏国传》说,西夏设有翰林学士院,负责修实录。现存西夏文《天历年改定新律》第十章“司次行文门”,有史院一名。史院与翰林学士院或即一事。元代虞集记载,斡道冲一家在西夏世代专掌国史。凡此种种可以说明,西夏应与我国历史上其他封建王朝一样,设有纂修实录、国史的机构。可惜的是,西夏的实录和国史都没有流传下来。

现存的关于西夏历史比较系统、比较原始的记载,是宋、辽、金三史中的《夏国传》或《西夏传》。前面已经说过,三史虽然是同时纂修的,但是它们所依据的资料各不相同,三史的《夏国传》(《西夏传》)的情况也是一样。元朝修史诸人没有做什么统一工作。材料来源不一样,角度不一样,叙事详略不一样,所以三者对于研究西夏历史都很有用处。三者之中,以《宋史·夏国传》最为详细(但详于北宋而略于南宋),这是因为宋国史有西夏传,而且元朝修史诸臣在考订西夏诸帝谥号、庙号、陵名时,还参照了《夏国枢要》(宋人作,今已佚)等书。《辽史》的《西夏传》最为简略,基本上是将本纪中的有关内容摘编而成。《金史·西夏传》主要依据是金历朝实录,卫绍王和哀宗朝无实录,所以这两朝的西夏史实也就失载。例如,《金史·西夏传》载,卫绍王大安三年(1211年)夏国王“安全薨,族子遵顼立”。接着又说:“(遵顼)立在安全薨前一月,卫绍王无实录,不知其故。”遵顼在安全死前一月即自立为王,在《宋史·夏国传》中有明确记载。同书还载,金卫绍王在次年三月遣使册封遵顼为夏国主,而在《金史·西夏传》中反而失载了。

《金史》又说,哀宗正大三年(1226年)七月夏国主“德旺死,嗣立者史失其名”。这里所说的“史”,应指金的实录或国史,其实《宋史》明白记载继德旺而立的是南平王睍。

宋、辽、金三史的《夏国传》(《西夏传》)的记事都是从本国的角度出发,记载西夏与各自国家的关系,概括起来,不外是和平时期的朝贡关系和冲突时期的战争情况。而对西夏国内的情况,特别是社会阶级结构、生产力水平等等方面,语焉不详,记载是很不完全的。

除《夏国传》(《西夏传》)之外,三史中的本纪、志、表、列传的有关部分,也有关于西夏的记载。以《宋史》的列传为例,太宗朝的曹光实、田仁朗、李继隆、石保兴、郑文宝、王德用诸传,都涉及西夏,因为这些人都曾处理过有关西夏的事务。其他各朝的列传,也可按这样的线索去寻找。《辽史》和《金史》的情况也一样。

(二)宋人著作

1.宋代基本史料上一章提出的八种宋代基本史料,除《宋史》已介绍外,其余七种都或多或少涉及西夏史事,需要认真阅读整理。特别是《长编》一书,所载西夏史料比较丰富,是研究西夏历史时必须重视的。

此外,《隆平集》卷二十有《夏国传》。《隆平集》成书较早,《夏国传》有关西夏习俗和制度的若干记载,不见于《宋史·夏国传》,而与《辽史·西夏传》相近,可供参证。王称《东都事略》卷一百二十七和一百二十八为《夏国传》,纪事终于靖康元年。叙事比较简略,但成书在《宋史》之前,也可供参考。

2.宋人文集北宋时期,与西夏的和战是当时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某些时候甚至可以说是牵动全局的中心问题。因此,这一时期的许多文集中都有关于西夏情况的记载,特别是一些直接或间接与处理西夏问题有关的官员们的文集,更是如此,如范仲淹的《范文正公集》、韩琦的《韩魏公集》(包括家传)、欧阳修的《欧阳文忠公集》、余靖的《武溪集》、司马光的《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等。其他文集中也往往有西夏史料。

3.宋人笔记北宋人的笔记中有不少西夏史料,如沈括的《梦溪笔谈》、司马光的《涑水纪闻》、魏泰的《东轩笔录》、陈师道的《后山谈丛》等。宋人的文集、笔记数量很大,有关西夏的记载散见各处,有待汇集整理。

(三)金、元人著作

西夏与金朝并存达一百余年之久,与西夏的关系是金朝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有关金朝的历史记载常有涉及西夏史事者,如《大金国志》《归潜志》等。其他金代的史料中间亦有西夏史料,如《闲闲老人滏水文集》就有金朝回答夏国的国书(卷十二)。

西夏为蒙古所灭,西夏后人在元代一般称为唐兀人或河西人,其中不少人在元朝做官。元代有的史籍和文集记载了西夏覆灭的过程,以及若干西夏后人在元朝的活动,如《元朝秘史》《国朝文类》《国朝名臣事略》和虞集《道园学古录》、程钜夫《雪楼集》、姚燧《牧庵集》等(关于这些著作的情况见下一章)。应该特别提到的还有《青阳文集》,作者余阙,本身是西夏后人,文集中有一篇《送归彦温赴河西廉访使序》(卷四),谈到他所了解的西夏人传统习俗以及后来的变化,是研究西夏社会的珍贵资料。

明初修成的《元史》,对于研究西夏后期的历史是很重要的资料。《太祖本纪》中有关蒙古攻灭西夏过程的记载,是值得特别重视的原始文献。列传部分有不少唐兀人的传记,其中如察罕、昔里钤部、高智耀、纳麟等传,对于研究西夏灭亡和唐兀人在元朝的活动,都是很有价值的。

(四)有关唐史、五代史诸书

西夏建国虽在元昊时,但早在唐末五代党项首领已成为西北地区一股封建割据势力。新、旧《唐书》和新、旧《五代史》都有《党项传》,记述了党项族在西北的活动。以上诸史的纪、志、表、传中也有不少有关党项的记载。此外,《通典》《册府元龟》《资治通鉴》等书中都有党项的资料,可和两《唐书》、两《五代史》的记载互相参证。

(五)西夏文文献

元昊建国后创制西夏文字,在境内通行。西夏亡国以后,有关文献资料几乎都被湮灭。20世纪初,俄国科兹洛夫、英国斯坦因等在黑水城遗址(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内)发现大批西夏文书及有关文物,以后在宁夏、甘肃等地陆续有所发现。现在已知的西夏文文献数量很大,按其不同性质大体可分为法律文书、社会文书、佛经、儒家经典(由汉文转译)、语言文字著作、诗歌谚语和碑刻等。其中佛经所占比重最大。

近年我国相继出版了:

《俄藏黑水城文献》(上海古籍出版社)、

《英藏黑水城文献》(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夏文献》(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藏西夏文献》(甘肃人民出版社、敦煌文艺出版社)《法藏敦煌西夏文文献》(上海古籍出版社)、

《日本藏西夏文文献》(中华书局)等资料汇编。

《俄藏黑水城文献》收录的是俄罗斯科学院圣彼得堡东方学研究所收藏的20世纪初科兹洛夫探险队从黑城猎取之物,以西夏文物居多。《英藏黑水城文献》收录的是英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斯坦因从黑城获取之物,亦以西夏文文献居多。《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夏文献》收录的西夏文献主要来源有二,一是宁夏灵武出土的西夏文献,一是原苏联政府捐赠给中国的科兹洛夫探险队所获部分西夏文献。《中国藏西夏文献》则收录了国内收藏的全部出土、发现、保存的西夏文文献。以上这些资料的刊布,为研究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在各种西夏文文献中,法律文书对于研究西夏历史是最重要的资料。《天盛改旧新定律令》是一部仿唐、宋律令编纂的西夏法典,内容丰富,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前苏联学者克恰诺夫将它译成俄文,并和原文在1988—1989年同时刊布。我国学者史金波、聂鸿音、白滨将此译成汉文,以《西夏天盛律令》为名,列入《中国珍稀法律典籍集成》甲编第五册(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经过译者修订补充,以《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为名,又收入《中华传世法典丛书》(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社会文书包括户籍、账籍、契约、告牒、书信等,散见于以上所说各种文献汇编中。这些文书对于研究西夏社会有很重要的价值,这方面的研究尚有待加强。

(六)清人和近人著作

清代修西夏史的有十余家,但现存的只有张鉴的《西夏纪事本末》、吴广成的《西夏书事》、周春的《西夏书》等数种。《西夏纪事本末》三十六卷是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最早有道光十年(1830年)刊本,1998年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了龚世俊等的点校本。《西夏书事》四十二卷,是一部编年体史书,搜罗资料丰富,特别是关于西夏后期历史的记述,有不少不见于其他史籍,因此受到研究者的特别关注。但是此书编纂不够严谨,有些记载不注明出处,已发现其中有对宋、元史籍的误引,因而在使用时应慎重。此书初刻于道光五年(1825年),1935年北平文奎堂有影印本。1995年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了龚世俊等校证本。《西夏书》是一部纪传体史书,只有残抄本流传下来。2014年,中华书局出版了胡玉冰的《西夏书校补》(全四册),很有价值。

民国时期有戴锡章的《西夏纪》,作于1917年。此书为编年体,征引史料广泛,而且注明出处,便于核对。1988年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罗矛昆点校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韩荫晟编成《党项与西夏资料汇编》一书,三卷九册,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此书征引文献三百五十余种,最称完备,而且做了大量文字校勘和史实考订等工作,便于使用。

(七)考古文物发现

20世纪初,外国探险家科兹洛夫、斯坦因等在黑水城遗址掠走大量西夏文献和文物,分别收藏在外国各博物馆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西夏文物考古工作有很多新的发现,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其中影响较大的有西夏帝陵和黑水城遗址的发掘、甘肃武威地区两次西夏文献文物的发现等。已发表的西夏考古文物报告和研究著作主要有:

李范文《西夏陵墓出土残碑粹编》(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

陈炳应《西夏文物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史金波、白滨、吴峰云《西夏文物》(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

韩小忙《西夏王陵》(甘肃文化出版社1995年版),

马文宽、张连喜《宁夏灵武窑发掘报告》(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版),

许成、杜玉冰《西夏陵——中国田野考古报告》(东方出版社1995年版)《西夏三号陵》(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西夏六号陵》(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等。

传世的西夏文献比较贫乏,这些文物考古报告与研究著作的问世,对于西夏历史研究的深入,无疑是有重要作用的。

上一篇: 《阅微草堂笔记》节选系列解读(63)
下一篇: 基本解释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