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王母
西王母在《尔雅·释地》、《山海经》、《庄子》、《尚书大传》、《大戴礼记》、《竹书纪年》、《淮南子》、《新书》、《论衡》、《列子》等书中有记载。西王母的传说源远流长,对于其原始意义也有多种说法。如有人认为西王母是神名,有人则认为是国名或是王名,也有人认为是部族名,但从目前的已知材料来看,西王母一词最早见于《山海经》。
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披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根据郭璞的解释,“司天之厉及五残”即“主知灾厉五刑残杀之气也”,完全是一位凶神恶煞。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一则更详细的记载: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太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丘,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可见,在《山海经》里西王母还是个半人半兽的怪物,龇牙蓬发,是一位掌握刑杀及灾病的凶神。在这里还明显地留有图腾崇拜的痕迹。但是西王母之所以能从穴居野处的怪神变为雍容华贵的天界神仙、女仙领神,主要是因为她拥有两件法宝。
一是她所居住的昆仑山是“万物尽有”、人间企羡的采园,二是她拥有不死之药。《淮南子·坠形训》详细描述了昆仑乐园的情景:
昆仑山中,有一九重的城池,高度达到100里114步2尺6寸;上面有一种叫木禾的植物,长达4丈。在它的西边生长珠树、玉树、璇树、不死树;东边有沙棠和琅野;南边有绛树;北边有碧树、瑶树......,城中还有一个池塘;池塘中有黄水,黄水回旋三周之后变成丹水,饮了就能长生不老。
可见,在西王母的传说中不死的观念和“万物尽有”的乐园并存,而且长生不老的境界可以通过服不死药、喝丹水来达到,于是便构成了人们向往的主要原因。而嫦娥吃不死药飞升的传说,更造成了对西王母的向往。《淮南子·玄览训》里说,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求得不死之药,但被他那贪心的老婆嫦娥偷吃,嫦娥吃完就飞升上天,后羿遗憾万分。这则故事可能也是以后白日升天的原型。
不死之药是神仙独有的秘方,拥有这些药,使得西王母的昆仑乐园理所当然地成为人间向往的仙界。这样,昆仑山主西王母也逐渐由怪神变成血肉丰满的女神了,而且能歌善舞、作诗赋词,充满了生活情趣。在《穆天子传》中,西王母就完成了这种转变:
甲子年的一个良辰吉日,西王母邀请周穆王去昆仑山,周穆王就带着珠宝美玉和精美的衣料去见西王母,西王母客气地接受了他的礼物。到了傍晚,穆天子在瑶池边宴请西王母。西王母看来情绪很好,为天子唱起了歌谣:
“白云在天,山恭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复能来”。
穆天子也情不自禁地和歌:
“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
穆天子随后飞升上龛弇山,把自己见西王母的经过记在石头上,种上槐树,并刻上“此为西王母之山”。从这则文学色彩极浓的传说中,西王母不仅是气象肃穆的上帝之女,而且还十分儿女情长,“将子无死,尚复能来”。盼着周穆王再度光临。
西王母除了不死药之外,还有一种美味就是蟠桃。《山海经·西次三经》中就有关于仙桃的记载。
爰有嘉果,其实如桃,其叶如枣,黄华而赤树,食之不劳。
后来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卷十又称“仙玉桃,服之长生不死”。
到了汉代由于汉武帝好仙术,于是后人在《汉武内传》等书中,把他和西王母扯在一起,编造了西王母送蟠桃给汉武帝吃的故事,以满足当时的信仰风潮。在汉武帝的故事里,西王母的排场已经很大。《汉武内传》是这样记载的:
夜二更后,西南有白云飘然而起,直往宫殿飞来,一会儿就到了宫殿旁,这时空中仙乐四起,人马声嘈杂。一会的工夫,王母在殿前降落,后面跟着数千仙人。有的骑着龙虎,有的乘着白麒麟,有的乘白鹤,有的乘坐高级马车,都在殿前聚齐。
仙人们满身发光,把宫殿照得如同白昼。西王母落地之后,随从仙界官员突然隐身,不知去向。只看见王母乘着紫云之辇,驾着九色斑龙,另有50位天仙在辇车旁护持,个个有丈来高,手中拿着彩旄之节,佩带金刚灵玺,头戴天真之冠,先在殿下侍候,王母由两位美丽的丫环陪着上殿,这两位女子芳龄十六七,穿青色绸缎制成的衣装,容眸流盼,神姿清发。
王母上殿后面向东坐,穿着黄金的裕榍,文彩鲜明,光仪淑穆,肩挎灵飞大绶,腰佩分景之剑,头上梳着太华高髻,戴一顶太真晨婴之冠,穿着描凤的绣鞋,看上去30岁左右,天姿掩蔼,容颜绝世,飞鸟看了撞墙,花儿看了枯萎,真灵人也。汉武帝都看呆了。
西王母用特产蟠桃七枚招待武帝。武帝吃了以后,余味无穷,就偷着把三枚桃核藏起来,真是憨态可掬。西王母见此笑着说:“这种桃三千年一生实,中夏地薄,种之不生。”汉武帝只能悻悻作罢。
在这则传说里,西王母已经完全是一个容颜绝世的美貌夫人了,并且在民间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而蟠桃和瑶池则成为西王母的专利。后人据此,编造出西王母每年办一次蟠桃宴,大宴各界神仙的传说。明代的冯梦龙改撰的《平妖传》中就有这样的描写:
忽一日间,正值西人金母,蟠桃胜会,玉帝引着一班仙官将吏都往昆仑山瑶池赴宴。
道教徒当然不会不把这位影响巨大的人物纳人其神仙谱系的,而且还把她与东王公相配,赋予其化育万物的功能。葛洪的《枕中书》更是把西王母说成是元天王与太元圣母生的九光之女,并赋号太真西王母,统领女仙。《列仙全传·西王母传》有一则记载可以成为西王母作为道教神仙的地位和作用的总说明:
西王母者,九灵太妙龟山金母也。一号太虚九光龟台金母元君,乃华西之至妙,调阴之极尊,在道气凝寂,湛体无为,将欲启迪之功化生万物,先以东华至真之气,化而生木公,木公生于碧海之上。芬灵之墟,以主阴和之气。于东方,亦号曰东王公焉,又以西华至妙之气化而生金母,金母生于神州伊州,厥姓侯氏。生而飞翔以主之毓神之奥,于渺莽之中,分大道醇精之气,结气成形与东王公共理二气。而养育天地。陶均万物矣。柔顺之本为极阴之元,位配西方,母养群品,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登仙得道者所隶属也。
这样,西王母正式由一个民间的神进入道教先天真圣的谱系,作为女仙的首领和阴阳二极中阴极的代表与东王公一起具体地缔造这个世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