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讯
纺织业是世界现代工业的起源,近代西方国家来到中国以后,纺织业是他们较早投资、主要投资的领域之一。纺织工业也是中国民族工业崛起的先驱,在民族振兴和中国工业近代化过程中,纺织业是支柱产业,关乎国计民生。然而正因为纺织占据近代工业的“半壁江山”,相关史料涉及面广、资料庞杂,难以呈现一部较为完备的中国纺织业专门史料集。
近日于上海大学举行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近代纺织史资料整理与研究”开题报告会上,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廖大伟、上海市档案馆副馆长郑泽青、东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陈惠兰、东华大学副教授袁哲等介绍了目前中国近代纺织史史料的现状,以及该项目团队即将展开的这一曾因体量庞大且零散而令人望而却步的整理研究。
与会学者合影
项目首席专家廖大伟表示,中国近代纺织史研究主要的问题是资料分散,亟待全国、全球范围内相关资料的全方位系统性搜集、整理和研究;其次是选题和成果分布不均衡,过于侧重企业史和纺织经济等,影响了该领域研究的拓深和延展,科研成果总体上与近代中国纺织业的历史地位不相吻合。据廖大伟介绍,项目将分为若干个子课题进行,包括中国近代纺织史资料分布调查与综录、国内各地区近代纺织史资料整理与研究、近代日本在华纺织企业资料整理与研究等,并立足上海、青岛、天津等地的档案馆藏及相关高校特有的纺织史珍稀图书、教材等资源,完善史料搜集与整理。
上海市档案馆副馆长郑泽青、东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陈惠兰、东华大学副教授袁哲分别作为子课题代表就海内外的史料分布、整理情况、工作设想做了介绍和汇报。
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纺织业举足轻重,最多的时候有二十多万纺织大军,形成了大量档案材料,上海市档案馆有丰富的相关馆藏。据郑泽青介绍,上海市档案馆馆藏1949年以前有关纺织工业的档案包括几个大类:一是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相关档案,有近一万卷;二是几大民营纺织企业巨头,如荣氏的申新纺织公司、郭氏的永安纺织公司等,共计一万卷左右;第三类属于特色馆藏,是1949年以前四百多个行业协会、同业公会的档案,与纺织相关的约四五千卷;四是分散在其他金融机构、政府工商机构中和纺织有关的材料。郑泽青表示,未来课题成果中将有史料汇编、研究专著以及纺织档案在各地分布的指南,尤其会在史料方面下功夫。今年上档加强了档案在网络上的开放和利用,与学术界的合作也将越来越多。
上海市档案馆藏纺织史档案
1956年,荣毅仁陪同毛泽东参观上海申新纺织厂
坐落于周家桥的申新纺织第一厂(上海第二十一棉纺织厂)
永安纺织有限公司第一厂事务所
东华大学是一所以纺织为特色的多学科大学,校史可上溯至清代实业家张謇于1912年创办的南通纺织染传习所,1949年以后先后合并了上海纺织工业专科学校、交通大学纺织系、青岛工学院纺织系等16所相关院校及系科,有悠久的纺织办学历史。该校图书馆汇集了自南通纺织染传习所以来的珍贵纺织类馆藏,这在该研究项目也有相应的整理计划。
张謇创办的纺织专门学校毕业证
部分馆藏图书
据陈惠兰介绍,东华大学图书馆现有基于史料统计和文本挖掘的系列成果《百年典藏——东华大学图书馆馆藏精品集》《中国纺织史论文态势研究》等出版物,今后在这一研究项目中将充分利用特色馆藏,整理和出版馆藏近代纺织史珍稀图书、中国近代纺织史图书分布索引等,在索引编制基础上运用数字人文技术实现可视化展示。
清光绪辛巳年(1881年)河南蚕桑织物局编刊的《蚕桑织务纪要》
近代纺织图书中关于国外纺织技术的英文图书
东华大学副教授袁哲介绍了子课题“近代日本在华纺织企业资料整理与研究”的基本情况,她围绕日本一些大学图书馆馆藏,介绍了其中颇有价值的日本近代纺织同业公会和纺织行业内部资料,这些资料数量庞大,此前几乎未被学术界利用。其内容主要包括日本对华纺织业调查档案、日本纺织协会档案、《大日本纺织联合会月报》及部分大阪棉业会馆、东洋纺织株式会社社史室所藏档案复本等。
与会专家熊月之(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原副院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沈祖炜(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原馆长)、王建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原所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汪朝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孙中山研究会会长)、金以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现代文化学会会长)、朱荫贵(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戴鞍钢(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等对项目研究价值和资料搜集、整理、研究的可行性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就搜集资料的范围、重点、子课题编排、未来拓展方向、数字人文技术应用等方面给出中肯的建议,如应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精选最有价值的内容,突出重点、抓大放小,注重从产业史、工业史、经济史的角度来编排史料;可关注城乡关系问题、人与机器关系问题、纺织行业与红色文化的关系问题;可与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抗战文献数据平台等现有数据库合作,充分利用各地学术资源等等。专家组的建设性意见为“中国近代纺织史资料整理与研究”项目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提升空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