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从“清朝无昏君”看《二十四史》之后难以为继的尴尬

从“清朝无昏君”看《二十四史》之后难以为继的尴尬

从“清朝无昏君”看《二十四史》之后难以为继的尴尬时至今日,对于历代正史,我们大多还是说的二十四史,即从《史记》到《明史》的共24部正统史书。这24部史书可称得上卷轶浩繁,多达4700万余字,绝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都无法通读。

时至今日,对于历代正史,我们大多还是说的二十四史,即从《史记》到《明史》的共24部正统史书。这24部史书可称得上卷轶浩繁,多达4700万余字,绝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都无法通读。

中国历来重视修史,所谓“国可灭,史不可灭”,然而在二十四史以后的清史,却出现不少的波折。先是有民国时代袁世凯政府发起编修的《清史稿》,后又有新中国于2002年8月启动文化工程编修的《清史》。然而这两部史书怕是都难以与《二十四史》并列。

清史稿_清史稿_清史稿

《清史稿》于1914年,由袁世凯政府设立的清史馆编修,延聘赵尔巽为主编。赵尔巽是正蓝旗人,曾在清朝官至户部尚书、江西总督、四川总督以及东三省总督,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在任期间反对共和,镇压革命,曾大规模屠杀革命人士及平民。

清亡后退居青岛,受到袁世凯拉拢,赵尔巽还表示“不当贰臣”,自比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声称青岛就是首阳山。后出任清史馆馆长,仍宣称:“我是清朝官,我编清朝史,我做清朝事,我吃清朝饭。”又自诩为三国时的关羽“降汉不降曹”。

清史稿_清史稿_清史稿

赵尔巽聘请了多名原清朝的遗老遗少担任编修,不能客观的对待历史事实。书中过多美化修饰清朝,贬低革命,以至于遭到“当朝人修当朝史”的诟病,大概后来的“清朝无昏君”的说法就是从这部书中来的。这部史书对后来的革命事件严重缺乏公正态度,比如书中称起义军、太平军为"土匪"、"粤匪",把辛亥革命写成"倡乱"。

对于辛亥革命前的起义活动,几乎都没有记载,只是在说慈禧太后下旨要严办戊戌乱党首恶时,才提到孙文的名字等等。《清史稿》由于战乱匆匆完成编修定稿后,却没来得及刊印发行,到蒋介石政府时,由于对其中许多偏见难以接受,禁止其发行。

清史稿_清史稿_清史稿

故宫博物院院长易培基曾呈报行政院院长谭延闿,列举《清史稿》诸多罪名:如“反革命”、“藐视先烈”、“不奉民国正朔”、“例书伪谥”、“鼓励复辟”、“反对汉族”、“为满清讳”等十九项。以及《清史稿》故意缺失和隐瞒许多史实:满清入关前,建州三卫,受明藩封;康、雍、乾三朝滥兴文字狱,诛连惨酷;戊戌政变后,慈禧复垂帘听政,实肇庚子拳乱;宣统逊位,民国给予优待等关键史事。

禁止了《清史稿》的发行后,国民政府欲重新编修《清史长编》,由于战乱频繁和经费不足,修史计划在1934年底中断了。到1960年,有人认为《清史稿》终究是集合了不少名士十多年的心血之作,有其价值和可取之处,应保留原文,而对其进行校注。

新中国后,于2002年8月,由中央和国务院启动了《清史》编修的世纪文化工程,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家戴逸教授为主编,投资高达6亿人民币。这部《清史》据传已于2018年定稿,目前市面上尚未有见实体书发售。

清史稿_清史稿_清史稿

虽然这部新的《清史》还未有编者外的读者读过,但是一个消息已经显示这部书的一个巨大的缺陷:那就是大。实在太大了,大到出版后注定没有人能通读。据传整部书高达3500多万余字,而整个24史加起来不过4700万字。

《二十四史》中最繁杂的是《宋史》,高达500余万字;《清史稿》有800余万字,加上后来的校注300余万字,共1100余万字。对于一部高达3500万余字的史书,恐怕只能当作工具书来用了,已经失去了传统的读史的价值。

上一篇: 读野史有什么意义?有什么好看的野史书?
下一篇: 《世说新语》的对话智慧与文艺批评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