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坚志》是文言志怪集,作者是南宋的洪迈。书名出自《列子.汤问》:《山海经》为"大禹行而见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坚闻而志之。"大意是指《山海经》中的故事是大禹看到的,伯益取的名,夷坚听说后记载下来了。可见洪迈是以夷坚自谓,将其书比作《山海经》。
洪迈在《夷坚志 甲第二十》中记载了这么一件事:
绍兴十八年(1148年),徽州歙 [shè]县人汪致道任职司农少卿,负责管理湖北财政。有一次去参加大将田师中的宴会,途中耽搁了,最后一个才到。他来的时候。漕运使鄂守先正在跟田师中下棋,旁边坐着一个道人,大家都称他木先生。看见汪致道进来,木先生站起身来施礼,说很久不见了您还好吧。汪觉得很奇怪,自己好像跟他以前从来没见过,怎么说很久不见呢。道人说,您现在是贵人了,难道忘了在宣州小旅店里一起谈论唐代宰相牛僧孺的事了吗?这么一说,汪忽然想起来了,赶忙还礼。过了一会儿,木先生告辞走了。汪致道跟客人们讲起了往事:
崇宁五年(1106年)汪参加科考,被选拔为宣州教授。这年冬天他独自去赴任,一天晚上在个小村子里投宿。只有一个房间,已经住了一个秀才。可是天色已经很晚了,外面大雨滂沱,不能再继续往前走。实在没办法,汪推门进屋跟秀才商量能不能也在屋里睡一晚。那秀才正在烤火,回头看看他,答应了。过了一会儿,秀才忽然问:你读过《唐书》吗?汪致道有点生气,说我虽然孤陋寡闻,也不至于连《唐书》都没看过吧。那秀才不以为意,又笑着问他,还记得“牛僧孺传”吗?汪这回干脆不理他了。秀才又说,我问你这些没有别的意思,你前世就是牛僧孺,生前在武昌做节度使,缘分还没尽,今生还会到那里。以后的官禄大多还得在武昌。汪以为他是个算命的,询问他的名姓。秀才不慌不忙地回答,你听说过雍孝闻吗?我就是。又说自从崇宁初年离开京师以来游走了很多地方,经历了很多奇遇。汪听了他的经历非常感兴趣,但两人只限于闲谈,聊聊诗词歌赋之类的,问雍孝闻其余的事情一概不说。两人聊得很投机彻夜不眠,天亮了才告辞。在那之后再也没见过面。刚才仔细打量道士的样子,分明就是雍孝闻。风采跟四十年前几乎一样,看来真是得道的高人啊。在座的所有人都感叹不已。后来汪致道再次到湖北管理漕运,又调到鄂州做总领,常年驻在武昌。
木先生本名叫雍广莫,游走在汉水和沔水之间。沔[miǎn]水,即现在的汉江。他在当地算是个知名人士,但跟旁人只谈论文学,不涉及其他话题,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个世外高人。沈浚说也认识这个人。政和年间,以道士的身份被宋徽宗召见。徽宗认为他的学识算得上半个林灵素,所以去了半个“林”以木为姓。这个故事是汪致道讲给作者洪迈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