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花欲燃吖
1521年正月,明武宗朱厚照落水后回京,强撑着身体主持大祀礼,不料中途口吐鲜血,瘫倒在地,内阁大学士却自己拟发遗诏迎立新君,并在朱厚照驾崩后急着销毁证据,于是留下了一桩大明历史的难解之谜。
朱厚照的来历我们前几天讲了下,在明史中记载的是张皇后所生,2岁被立为皇太子,15岁继承大统,然后因为宠幸以刘瑾为首的八虎,玩物丧志,最后壮年死于豹房。
在野史中,对于朱厚照的生母有过非议,认为是张皇后夺取宫女郑爱莲之子所用,当然,妈不一定是亲妈,但爹还是那个老爹。
所以这对他继承皇位影响不大。
叛逆期当上皇帝,刘瑾几个人为了保持朝政,永享富贵,变着法子哄他高兴。
他不愿意住在宫里,嫌无聊,于是刘瑾几个人就给皇帝筹备了豹房,在里面驯兽养宠物,玩得不亦乐乎。朱厚照还在里面玩角色扮演,在豹房里打地铺搭帐篷睡觉,假装露营。可能是幼年在宫里接受的皇家教育太严苛,一旦他拥有了绝对的皇权和自由后,便开始为所欲为。渐渐的,这些小儿科的东西也不能满足他,刘瑾等人又开始往豹房里输送美女。
有时候,朱厚照还跟着这些太监偷偷溜出宫,逛青楼,夜闯民家,都是他干过的事。
后来,朱厚照开始想学老祖宗,上战场打仗,为了能将军权掌握在手上,他费劲心思。
在江彬的帮助下,两个人骑马从德胜门溜出北京城一路北上,还给自己起了个化名叫朱寿,并以皇帝的名义封朱寿为威武大将军总兵官。蒙古鞑靼率五万大军攻打大同,朱厚照一看机会来了,亲自统兵上阵。
士兵们看到皇帝也跟着拼命,士气大增,另外一方面很可能是朱厚照确实有一些大才,这场战斗厮杀了一整天,取得了应州大捷。
不过,人们往往忽略了朱厚照的指挥才能,只记住了他的荒淫无道。
宁王朱宸濠造反,朱厚照还想过一把御驾亲征的瘾,不成想,王阳明给朱宸濠生擒了,气得朱厚照接连下旨,让王阳明给朱宸濠放了,留着自己捉。
可是王阳明没干,将朱宸濠带到了南京。
朱厚照便在南京命令王阳明假装放一放朱宸濠,然后由朱寿再将他抓起来。也就是这次事件之后没多久,朱厚照从南京返回北京的途中,发生了意外。
明武宗朱厚照的死在明史学者心中也是存疑的。
他游玩捞鱼的时候意外落水,很快就被太监们救了上来,但这一次落水却留下了病根,直接导致他半年之后吐血而亡。究竟是什么样的大病,能让这群太医们束手无策,连一个区区的受凉都治不了?紫禁城里的太医已经是从业人员中的佼佼者,给朱厚照治了半年越治越重,皇帝不更换太医,太医们也不想其他法子,这本身就很诡异。
有人说朱厚照是被“豹房”里的声色掏空了身子,加上秋日水凉,寒气入体,这才一病不起。可是,先不说朱厚照正值壮年,就说在《明史江彬传》中记载的一段,正德十四年皇帝游幸,“从者多道病,帝无倦容。”
那时候冒风雪严寒出门,身边的人一个接一个病倒,朱厚照却安然无恙,可见皇帝的体质还是挺好的。而且明史按照大家的说辞来讲,是清廷用来抹黑的,那么,如果朱厚照真的被掏空了身子,就更没必要强调他身子骨好了。
再有,朱厚照一病,几乎立刻被人‘囚禁’起来。
大臣们以皇帝病重为由,将兵权逐渐收回去,又封锁了其他消息渠道,将他一整个架空。内阁首辅杨廷和派人将紫禁城四门和京城九门全都控制起来,严防死守,不允许皇帝再出门一步。小小的寒凉,太医们始终治不好,反而从发烧发展到皇帝吐血的地步。
朱厚照忽然意识到了什么似的,提出了想要换一些大夫给看看,可这个提议被杨廷和拒绝了。朱厚照临终前,杨廷和草拟诏书以兄终弟及的依据,迎立了朱厚熜继承皇位。
在新皇抵达之前,整个朝廷的人员变动和决策都捏在杨廷和的手里,作为朱厚照死亡后最大的受益者,如果说朱厚照的死不是意外的话,那他一定是最大的嫌疑人。
在后世明史研究者的讨论中,有人提出了一种设想,那就是杨廷和为了稳固文官集团的利益,必须要阻止皇帝重掌军权。他害怕朱厚照一旦得到了权力,脱离自己的掌控,便开始一步步筹谋将其架空。
朱厚照晚期可能知道杨廷和的野心,想通过最后一次宠幸王满堂来证明自己身子骨没问题,可就这一次后,他在豹房驾崩了。
百家讲坛中对这一次历史疑闻给出的解释是,朱厚照落水的确是意外,但杨廷和等人恰好抓住并利用了这个机会,联合太医“精心治疗”一番后,取得了文官集团和皇帝政权的最后胜利。
往期推荐
作者丨友书闲读,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