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蒲松龄01作者简介02创作背景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并了解下古代科举考试的分级取士制度,增广知识面。屡试不第,熟悉科考制度种种弊端;长期乡居,了解黎民苦难;文字狱盛行,知识分子噤若寒蝉。03故事题材04艺术成就(1)反应社会压迫、揭露和抨击统治阶级压迫、残害人民的罪行。(2)反对封建婚姻,批判封建礼教,歌颂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为争取自由幸福而斗争。(3)揭露和批判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种种弊端。(4)歌颂被压迫人民反抗斗争精神。(5)总结生活中的经验教训,教育人要诚实、乐于助人、吃苦耐劳、知过能改等等,带有道德训诫意义。文笔简练,描写细腻,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01作者简介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并了解下古代科举考试的分级取士制度,增广知识面。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著名的小说家、文学家,山东省淄川县(现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蒲松龄出身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蒲家号称“累代书香”童年时跟着父亲读书,由于勤奋和颖慧而深得父亲钟爱。19岁初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颇受当时主持山东学政的著名诗人施闰章的赏识,赞他“观书如月,运笔成风”,一时文名颇高。
蒲松龄*但自19岁“弁冕童科”之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高龄,才援例成为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宝应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僚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将近40年。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俗名《鬼狐传》,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日)逝世,享年76岁。蒲松龄1、弁冕:biànmiǎn2、毕际友:有石隐园的美景,有万卷楼的藏书3、《日用俗字》、《农桑经》、《药祟书》、《聊斋俚曲》、《日用杂字》、《婚嫁全书》等多种科普资料工具书*31-32岁时,到江苏扬州做幕僚——接触各阶层人物,如官僚缙绅、下层歌妓。北归后,到缙绅家设馆为生,主人家藏书丰富,使他得以广泛涉猎——30多年农村教书先生的生活,阅览群书,收集民间传说。61岁撤帐归家,过了一段饮酒作诗、闲暇自娱的生活。71岁时才援例成为贡生——对科举制度的弊端有深切体会。76岁逝世。蒲松龄*02创作背景屡试不第,熟悉科考制度种种弊端;长期乡居,了解黎民苦难;文字狱盛行,知识分子噤若寒蝉。《聊斋志异》,清代短篇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时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12卷)。《作品概述》*清代突出的社会矛盾是民族矛盾,满清贵族入关后,中原人民的反抗始终没有停止。在“康熙盛世”,从皇帝到满族大臣,对汉族士子的怀旧情绪绝对不能容忍,制造文字狱,连写“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的都要杀头,在文字狱威慑下,知识分子噤若寒蝉。在这样的情况下,长期乡居,深受黑暗社会重压,了解黎民苦难,熟悉科考制度种种弊端,他虚拟出鬼魂世界、梦幻世界,写鬼写妖,他的“刺贪刺虐”才能入骨三分,这些幻想形式的采用,使得《聊斋志异》闪现出夺目的思想光辉和很高的艺术境界。《创作背景》*03故事题材(1)反应社会压迫、揭露和抨击统治阶级压迫、残害人民的罪行。(2)反对封建婚姻,批判封建礼教,歌颂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为争取自由幸福而斗争。(3)揭露和批判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种种弊端。(4)歌颂被压迫人民反抗斗争精神。(5)总结生活中的经验教训,教育人要诚实、乐于助人、吃苦耐劳、知过能改等等,带有道德训诫意义。反映社会黑暗,揭露和抨击统治阶级压迫、残害人民的罪行壹*《梦狼》《窦氏》《促织》*《梦狼》选自《聊斋志异》第八卷第十一篇。白老汉思念在外地做官的儿子,但却惊愕地梦见儿子堂上、堂下,坐者、卧者,皆狼也。
环视四周,白骨如山。更有甚者,儿子竟然想以死尸招待父亲。原来儿子因为官不仁,早已变成恶狼。故事惊悚至极,深刻地讽刺当时社会,贪官如狼似虎的现象。*《促织》选自《聊斋志异》第八卷第四篇。皇帝喜欢斗蛐蛐,地方官吏为了获得极品供奉给皇帝取乐,借机媚上邀宠,为自己升官谋取资本,对百姓严限追比。老实忠厚的成名被迫去抓蛐蛐,因为交纳不上一只好的蟋蟀,被官府打得两股间脓血流漓。成名妻子遂向巫婆求教,成名根据神的指点,终于抓到了一只上等蟋蟀;但是好奇的儿子却不小心弄死了身系全家人性命的蛐蛐。成名夫妇“怒索儿”,儿子害怕、投井自杀。最后,为了挽救全家人的性命,成名之子魂魄化作了一只勇猛善斗的蟋蟀,被献给了皇帝,并且抚军、县宰、成名都因为这只蛐蛐获得了丰厚的奖赏。反对封建婚姻,批判封建礼教,歌颂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为争取自由幸福而斗争贰*《婴宁》《聂小倩》《青凤》*《青凤》书生耿去病少年豪气,不惧邪祟,在舅氏不堪怪异惊扰搬迁到乡下以后,他却有勇气去一探究竟。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个晚上认识了青凤一家,并喜欢上青凤,青凤也感戴他的真爱。可惜她舅舅不同意,以至于搬走了很久都没消息。耿生一直念念不忘,他舅舅知道这件事,很是惊奇,就把这座宅子让给了他。
缘分天定,一次清明节,他碰到了青凤和她的丫鬟,她们已经被野犬吓出了原形。耿生看到一只小狐狸向他求救,出于怜悯,把它抱回家,惊喜的发现,它原来是青凤。而丫鬟逃跑回去后,家里人都以为她已经死了。青凤跟耿生一年后左右,她的堂弟孝儿突然拜访耿生,说家父有难,非他莫拯。耿生虽然记恨当年青凤舅舅阻碍他们的恋情,最终还是答应了救他。青凤舅舅得救后,发现青凤还活着,惊喜交替,马上就答应了他们两在一起。最后他们其乐融融的在一起过日子了。《聂小倩》人物:聂小倩、宁采臣。故事梗概:书生宁采臣为人豪爽,洁身自爱。一次他坐在金华一座庙里,同坐的还有一个叫燕赤霞的书生,有奇异的收妖的本领。一女鬼夜里前来勾引宁采臣,被他严词拒绝。第二天,有两个兰溪的过路人在隔壁离奇死了。当晚,女鬼又来,告诉他自己叫聂小倩,被恶鬼胁迫,求他帮助自己脱离苦海。宁采臣按小倩说的把她的尸骨迁到了离自家不远处。小倩随他回到家中。宁采臣妻死后,宁采臣娶小倩为妻。一天,小倩告诉宁采臣说金华的妖怪就要来寻仇了。于是,宁采臣拿出燕赤霞给他的辟邪的牛皮袋挂在床前。这时小倩已经有了人气,不再害怕辟邪的东西了。第二天晚上,妖怪果然来到,被收服在牛皮袋里化作了数斗清水。
后聂小倩为宁采臣生得二子,皆有功名。揭露和批判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种种弊端叁*《叶生》《考弊司》《司文郎》*《叶生》叶生怀才不遇,突遇知己丁公而生死相从的故事。叶生文章闻名当时,可是屡试不中,而丁乘鹤看到了他的才华,多次周济帮助他,但是黑暗的考场依然让叶生失败。叶生得了重病快要死去,丁公却仍不忍丢下他。叶生很是感动,死后魂魄跟随着丁公,而丁公并不知道,并让他教自己成器很晚的儿子,叶生出尽了自己的才华,终于让公子成名。当公子建议他衣锦还乡时,他终于发现自己原来已经死去。公子听闻倍受感动,资助叶生儿子进了学宫。《考弊司》阴间主管考试的考弊司司主虚肚鬼颁下定例,凡考生初次谒见,要先割脾肉一块孝敬司主,但贿赂丰者可以免割。可是他在堂上悬挂的楹联却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正是对人间黑暗的考场和寡廉鲜耻的考官的无情揭露和辛辣讽刺。歌颂被压迫人民反抗斗争精神肆*《席方平》《向杲》《商三官》1、向杲:xiànggǎo*《席方平》选自《聊斋志异》第十九卷第八篇。席方平之父席廉曾与羊某有小过节。羊某死后,在阴间行贿,导致席廉身死,灵魂到阴间受苦。方平决意为父讨回公道,亦灵魂出窍,前往阴司申冤。不料,城隍、郡司、冥王等都是收到贿赂的贪官,他们不问青红皂白,对方平施以酷刑,鬼役感方平孝义,手下留情,没有锯到他的心脏,才使他免于一死。
气愤中,方平上天告状,却被阎王设计,历尽艰难,他的魂魄终于上天。二郎真君为他主持正义,严惩了贪官污吏和羊某。方平与父还阳,过着富足生活。总结生活中的经验教训,教育人要诚实、乐于助人、吃苦耐劳、知过能改等等,带有道德训诫意义伍*《画皮》《劳山道士》《瞳人语》1、劳山道士:邑有王生,行七,故家子。少慕道,闻劳山多仙人,负笈往游。登一顶,有观宇,甚幽。一道士坐蒲团上,素发垂领,而神光爽迈。叩而与语,理甚玄妙。请师之。道士曰:“恐娇惰不能作苦。”答言:“能之。”其门人甚众,薄暮毕集。王俱与稽首,遂留观中。凌晨,道士呼王去,授以斧,使随众采樵。王谨受教。过月余,手足重茧,不堪其苦,阴有归志。一夕归,见二人与师共酌,日已暮,尚无灯烛。师乃剪纸如镜,粘壁间。俄顷,月明辉室,光鉴毫芒。诸门人环听奔走。一客曰:“良宵胜乐,不可不同。”乃于案上取壶酒,分赉诸徒,且嘱尽醉。王自思:七八人,壶酒何能遍给?遂各觅盎盂,竞饮先酹,惟恐樽尽;而往复挹注,竟不少减。心奇之。俄一客曰:“蒙赐月明之照,乃尔寂饮。何不呼嫦娥来?”乃以箸掷月中。见一美人,自光中出。初不盈尺,至地遂与人等。纤腰秀项,翩翩作“霓裳舞”。已而歌曰:“仙仙乎,而还乎,而幽我于广寒乎!”其声清越,烈如箫管。
歌毕,盘旋而起,跃登几上,惊顾之间,已复为箸。三人大笑。又一客曰:“今宵最乐,然不胜酒力矣。其饯我于月宫可乎?”三人移席,渐入月中。众视三人,坐月中饮,须眉毕见,如影之在镜中。移时,月渐暗;门人然烛来,则道士独坐而客杳矣。几上肴核尚故。壁上月,纸圆如镜而已。道士问众:“饮足乎?”曰:“足矣。”“足宜早寝,勿误樵苏。”众诺而退。王窃欣慕,归念遂息。又一月,苦不可忍,而道士并不传教一术。心不能待,辞曰:“弟子数百里受业仙师,纵不能得长生术,或小有传习,亦可慰求教心;今阅两三月,不过早樵而暮归。弟子在家,未谙此苦。”道士笑曰:“我固谓不能作苦,今果然。明早当遣汝行。”王曰:“弟子操作多日,师略授小技,此来为不负也。”道士问:“何术之求。”王曰:“每见师行处,墙壁所不能隔,但得此法足矣。”道士笑而允之。乃传以诀,令自咒毕,呼曰:“入之!”王面墙,不敢入。又曰:“试入之。”王果从容入,及墙而阻。道士曰:“俯首骤入,勿逡巡!”王果去墙数步,奔而入;及墙,虚若无物;回视,果在墙外矣。大喜,入谢。道士曰:“归宜洁持,否则不验。”遂助资斧,遣之归。抵家,自诩遇仙,坚壁所不能阻。妻不信。王效其作为,去墙数尺,奔而入,头触硬壁,蓦然而踣。
妻扶视之,额上坟起,如巨卵焉。妻揶揄之。王惭忿,骂老道士之无良而已。异史氏曰:“闻此事,未有不大笑者;而不知世之为王生者,正复不少。今有伧父,喜疢毒而畏药石,遂有舐痈吮痔者,进宣威逞暴之术,以迎其旨,绐之曰:‘执此术也以往,可以横行而无碍。’初试未尝不小效,遂谓天下之大,举可以如是行矣,势不至触硬壁而颠蹶不止也。”*《画皮》人物:女鬼、王生、陈氏。故事梗概:太原王生,早晨出门遇见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子,便把她带回家,藏在书房。一天,王生外出碰见一老道,老道见王忙问:“你最近遇到什么了?”王生撒谎说:“什么也没遇见。”老道说:“你身上一股妖气,你的血快被妖精吸干了。”王生回到家里,隔窗往书房内看去,只见一狰狞厉鬼,正用一支彩笔画人皮,王生吓得魂飞魄散,拔腿就跑。厉鬼赶上,挖出了他的心。王生妻子陈氏,悲痛欲绝,找到道士,哀求道士救她丈夫。老道为考验陈氏救夫的决心,百般戏弄陈氏,并从口中吐出东西让陈氏吃。陈氏一心想救丈夫,什么都忍受了,道士见状哈哈大笑而去。陈氏一到家里,抚着丈夫的尸体大哭,在抱尸收敛时,她突然呕吐,所食东西一下子从口中飞出,落入丈夫腔中,丈夫慢慢地苏醒过来。04艺术成就文笔简练,描写细腻,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
《聊斋自志》蒲松龄《聊斋自志》: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1、积少成多,妄续刘义庆的幽冥之录;一面喝酒,一面写作,独自酿成了韩非子那样的《孤愤》之作;我只能将志向就这样寄托于此,这是一件让我伤感的事情。*名家点评郭沫若:“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纪晓岚:“留仙之才,余诚莫逮其万一。”老舍:“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鲁迅:“《聊斋志异》虽亦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又或易调该弦,别叙崎人异行,出于幻灭,顿入人间;偶叙琐闻,亦多简洁,故读者耳目,为之一新。……明末志怪群书,大抵简略,又多荒诞不情;《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处,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是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1、鹘突:hútū*《聊斋志异》艺术成就《聊斋》每叙一事,力避平铺直叙,故事情节力避平淡无奇,尽量做到奇幻多姿,迷离惝恍,奇中有曲,曲中有奇,曲而不失自然,奇而不离真实。作者从民间故事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并继承了六朝志怪和唐代传奇的传统,把“志怪”和“传奇”的各自特色加以融合和发展,既保持了“志怪”神奇怪异的特点,又以“离奇的故事情节、人物心理的刻画、曲尽人情物态”的唐宋传奇手法,“用传奇法,而以志怪”,使得故事情节大都曲折多变,起伏跌宕。
语言凝练生动优美,以一当十,中国文言短篇小说之巅峰。1、惝恍:chǎnghuǎng*谢谢!**1、弁冕:biànmiǎn2、毕际友:有石隐园的美景,有万卷楼的藏书3、《日用俗字》、《农桑经》、《药祟书》、《聊斋俚曲》、《日用杂字》、《婚嫁全书》等多种科普资料工具书************1、向杲:xiànggǎo**1、劳山道士:邑有王生,行七,故家子。少慕道,闻劳山多仙人,负笈往游。登一顶,有观宇,甚幽。一道士坐蒲团上,素发垂领,而神光爽迈。叩而与语,理甚玄妙。请师之。道士曰:“恐娇惰不能作苦。”答言:“能之。”其门人甚众,薄暮毕集。王俱与稽首,遂留观中。凌晨,道士呼王去,授以斧,使随众采樵。王谨受教。过月余,手足重茧,不堪其苦,阴有归志。一夕归,见二人与师共酌,日已暮,尚无灯烛。师乃剪纸如镜,粘壁间。俄顷,月明辉室,光鉴毫芒。诸门人环听奔走。一客曰:“良宵胜乐,不可不同。”乃于案上取壶酒,分赉诸徒,且嘱尽醉。王自思:七八人,壶酒何能遍给?遂各觅盎盂,竞饮先酹,惟恐樽尽;而往复挹注,竟不少减。心奇之。俄一客曰:“蒙赐月明之照,乃尔寂饮。何不呼嫦娥来?”乃以箸掷月中。见一美人,自光中出。
初不盈尺,至地遂与人等。纤腰秀项,翩翩作“霓裳舞”。已而歌曰:“仙仙乎,而还乎,而幽我于广寒乎!”其声清越,烈如箫管。歌毕,盘旋而起,跃登几上,惊顾之间,已复为箸。三人大笑。又一客曰:“今宵最乐,然不胜酒力矣。其饯我于月宫可乎?”三人移席,渐入月中。众视三人,坐月中饮,须眉毕见,如影之在镜中。移时,月渐暗;门人然烛来,则道士独坐而客杳矣。几上肴核尚故。壁上月,纸圆如镜而已。道士问众:“饮足乎?”曰:“足矣。”“足宜早寝,勿误樵苏。”众诺而退。王窃欣慕,归念遂息。又一月,苦不可忍,而道士并不传教一术。心不能待,辞曰:“弟子数百里受业仙师,纵不能得长生术,或小有传习,亦可慰求教心;今阅两三月,不过早樵而暮归。弟子在家,未谙此苦。”道士笑曰:“我固谓不能作苦,今果然。明早当遣汝行。”王曰:“弟子操作多日,师略授小技,此来为不负也。”道士问:“何术之求。”王曰:“每见师行处,墙壁所不能隔,但得此法足矣。”道士笑而允之。乃传以诀,令自咒毕,呼曰:“入之!”王面墙,不敢入。又曰:“试入之。”王果从容入,及墙而阻。道士曰:“俯首骤入,勿逡巡!”王果去墙数步,奔而入;及墙,虚若无物;回视,果在墙外矣。
大喜,入谢。道士曰:“归宜洁持,否则不验。”遂助资斧,遣之归。抵家,自诩遇仙,坚壁所不能阻。妻不信。王效其作为,去墙数尺,奔而入,头触硬壁,蓦然而踣。妻扶视之,额上坟起,如巨卵焉。妻揶揄之。王惭忿,骂老道士之无良而已。异史氏曰:“闻此事,未有不大笑者;而不知世之为王生者,正复不少。今有伧父,喜疢毒而畏药石,遂有舐痈吮痔者,进宣威逞暴之术,以迎其旨,绐之曰:‘执此术也以往,可以横行而无碍。’初试未尝不小效,遂谓天下之大,举可以如是行矣,势不至触硬壁而颠蹶不止也。”*1、积少成多,妄续刘义庆的幽冥之录;一面喝酒,一面写作,独自酿成了韩非子那样的《孤愤》之作;我只能将志向就这样寄托于此,这是一件让我伤感的事情。*1、鹘突:hútū*1、惝恍:chǎnghuǎng*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