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稗官
拼音:yě shǐ bài guān
频率:一般
年代:近代
词性:中性词
结构:联合式
解释:野史: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稗官:古代其职为搜集街谈巷议、风俗故事,供皇帝看的小书。泛称记载轶闻琐事的文字。
语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旧时小说、杂史的统称。
典故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70回:“千秋莫道无金鉴,野史稗官话正长。"
成语示例: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2回:“这~虽不可与正史同日而语,其中伏应虚实的结构也不可少。"
英文翻译:unofficial history
野史稗官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稗官野史是什么意思?
稗官野史中稗的意思是:小的,微小的。稗官野史[ bài guān yě shǐ ]释义:古称专给帝王讲述风俗人情、街谈巷议的小官为稗官。后用作小说或小说家的代称。野史,原指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后与稗官连用,泛指闾巷风俗、遗闻旧事的记录。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回:“倘能遇一文士;把这事迹铺叙起来;做一部稗官野史;也是千秋佳话。”稗拼音:bài释义:
1、一年生草本植物,长在稻田里或低湿的地方,形状像稻,是稻田的害草。果实可酿酒、做饲料。
2、喻微小的,琐碎的:稗官(古代的一种小官,专给帝王述说街谈巷议、市井传闻。后泛称记载轶闻琐事的文字为“稗稗野史”)。稗史(记载轶闻琐事的书)。扩展资料汉字笔画:相关组词:1、雀稗[què bài] 多年生草本植物。秆丛生。叶线形。秋季开花,总状花序,绿色或紫色。生于荒野潮湿之处。可作饲料。也可作护堤植物。2、稗秕[bài bǐ] 稗,稻田杂草;秕,中空或不饱满的谷粒。比喻不良之物。
3、稗粝[bài lì] 粗粮。
4、稗官[bài guān] 小官。小说家出于稗官,后因称野史小说为稗官。
5、稗贩[bài fàn] 小贩;买贱卖贵以取利的人。
6、艿稗[nǎi bài] 泛指杂草。亦以喻芜杂的事物。
求“稗稊”的解释?
稗拼音:bài 基本信息: 部首:禾,四角码:26940,仓颉:hdhwj 86五笔:trtf,98五笔:trtf,郑码:MFNE 统一码:7A17,总笔画数:13 基本解释: 1、一年生草本植物,长在稻田里或低湿的地方,形状像稻,是稻田的害草。
果实可酿酒、做饲料。
2、喻微小的,琐碎的:稗官(古代的一种小官,专给帝王述说街谈巷议、市井传闻。
后泛称记载轶闻琐事的文字为“稗稗野史”)。
稗史(记载轶闻琐事的书)。
野史稗官其他应用组词笔顺笔画近义词反义词野史稗官成语接龙正接反接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野史稗官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