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今纶
深圳市有多少人口(深圳市有多少人口2022)
4月23日,“深圳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相关新闻通过媒体传播开来。
从户籍人口看,深圳相比2019年增加了92万人。但是户籍人口增加不等于常住人口增加,有人是为了拿到户籍到深圳买房,有的是为了到深圳拿人才补贴。他们可能根本就不住在深圳。
公报显示:2020年深圳各小学招生19.07万人,同比下降了6.5%。其实,早在2019年深圳小学招生人数为20.4万人,同比2018年就下降了1%。也就是说,深圳的小学生招生人数是连续两年下降的。
来源:深圳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再看几个数据,也是两连降:
深圳固定电话用户从2018年的478.30万户,下降到2019年的430.80万户,2020年末只有400.84万户。两年,消失了77.46万户!
深圳移动互联网用户从2018年的2978万户,下降到2019年的2518万户,2020年末只有2483.51万户,两年消失了494.49万户!
深圳怎么了?深圳人去哪里了?
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深圳人怎么了?
很简单,部分深圳人或者“新深圳人”觉得熬不下去了,撤了。部分深圳人是因为公司、工厂迁移到其他城市,跟着也撤了。
双期叠加,人口少了是确定的。
为什么熬不下去?高房价与一般人收入的匹配让人很扎心,而且各种冲击之下,要么失业,要么减薪……很多深圳人是有退路的,大不了回农村、县城或者省城去。
你可能会问:深圳人没钱?怎么可能?
准确地说:深圳有钱的特别有钱,没钱的特别普通。
2020年深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4878元,也就是说,一个三口之家一年的收入不足20万也很正常。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孩子读书怎么办?不要说学区房了,就是普通的房子,普通人要靠这个收入也很艰难。
特别是,如果你的熟人圈子有人买了学区房,你的压力会很大。所以,选择撤退是部分年轻父母的优先选择:手上只有50万,回老家省城、地级市、县城买房不成问题,运气好的话,还能买到学区房,那就撤吧。
而且深圳中小学学位紧张是众所周知的:
去年三月,福田、罗湖、龙华、坪山都发出学位预警,仅仅福田一个区,小学一年级的缺口就有7000个!
深圳很美好,但是孩子读书没学位就一点不美好了,人奋斗为什么?挣钱为什么?很多家长都是为了孩子。
深圳人在工作压力、高房价、学位少的三重压力下,开始重新思考生活的意义。
这个城市属于我吗?我属于这个城市吗?那些光鲜亮丽和我有关系吗?来了深圳,到底是惠州人、东莞人还是南沙人?
随着三重压力步步逼近,一些深圳人选择了“逃离”,带着孩子逃离。
这也是为什么深圳小学生招生数、固定电话用户、移动互联网用户大幅度下降的原因。
2019年,重庆作为唯一一座小学在校生数量超两百万的重点城市,以206.29万的小学在校生数量位列榜首。
重庆之后,2019年广州、深圳、成都的小学在校生数量均超100万,分列第二至四位。
图源:搜狐城市
按照这个趋势,深圳的小学在校生人数将很快跌破100万。
有地产新媒体人士喜欢用在校小学生人数的增长验证房价的坚挺和上涨程度,现在,深圳这一数据开始迅速衰落,而且趋势不可逆。警钟响起!
总结论述:深圳的实际总人口一定在下降!
逃离的后果之一是消费力的下降。
同为一线城市,2020年,因为疫情,广州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18.66亿元,下降3.5%,但是深圳呢?总额只有8664.83亿元,降速却远超广州,破5,居然达到5.2%,注意是-5.2%!
深圳人不是挺有钱吗?钱呢?
一部分钱随着部分深圳人撤离,把钱带走了,自然也就不会在本地消费。
另外,证券时报记者的观察很有意思:
从人均社消这个切口观察进去,作为中高端商业的集聚地,福田、罗湖和南山区的消费影响力越来越大。不过,去年深圳楼市表现较为火爆的南山、宝安、龙华区,也是经济大区,但人均社消排名不靠前。
为什么?因为部分深圳人必须咬紧牙关去还房贷,哪有钱消费?
同时,很有意思的是深圳的汽车销售去年只下降了1.6%,而且去年年底我在深圳给某豪车的高端客户做年度演讲的时候,该豪车华南区的负责人告诉我:他们这个品牌的豪车在深圳的数量位于所有品牌之首。
虽然说该品牌从20多万到2000万一辆的售价都有,但也说明深圳人确实爱这个品牌。
再看看奢侈品店门口排队的状态就很清楚:深圳的实际基尼系数应该不低。穷的越来越穷,富的越来越富。
所以,消费的两极化以及总量的下跌非常明显。
中产阶层的消费力和收入都在钝化,而且尴尬越来越多,手头紧张成为经常的状况。投射到市场上就是消费不振或快速下滑。
但实际上,深圳一直是很有钱的:
2020年末,深圳本外币存款余额达10.19万亿元,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第三个突破十万亿元的城市。
但是深圳的社消总额一直和存款余额的排名不匹配。
深层次原因就是:一部分深圳人不能、不敢、不愿花钱,或者干脆没钱。
有意思的是,中国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21年3月份,可能有超过2000亿的“热钱”撤离了深圳。
3月份,深圳调控政策凶猛,请自行联想。
第三个话题:逃离的深圳人去了哪里?
2019年12月17日,京东数字科技研究院发布《2019中国人口迁移和城镇化发展研究报告》,可以作为一个参考,但并不完全准确。
2018年,迁出深圳的人口,最多的流向是东莞,这与东莞大量承接了深圳外溢的制造业有关。结合流出人口的职业结构来看,2018年IT行业人才外流与同期华为研发部门从深圳转移到东莞密切相关。
除了东莞,深圳人其他的主要流向分别是北京、广州、惠州、茂名、佛山、武汉、长沙、重庆、梅州。前10大流向中,有5个来自广东。
我个人觉得这个流向还是大体靠谱的。
因为数据是2018年的,考虑到形势的变化,我认为这个名单里恐怕现在还要加上杭州、上海、成都。毕竟深圳是中国房价第一城。
一些高层次人才去了北上广杭,一些与制造业有关的人才去了长沙、重庆、成都、佛山、东莞,一些收入较低知识技能不高的人士直接返乡或者回到一些地级市……
深圳的人口历经十数年的高速增长,在时代浪潮、国际形势、高房价、贸易冲突下,一改高歌猛进的态势,形成了趋势性的反转。
一些人告别深圳,奔赴各地其实是一个时代的注脚。
另一边,2020年广州市净增50万人口,其中三分之一流入黄埔,而且大多是高学历、高素质、高品位的年轻人。
我现在可以确认我在2020年初的预测:2020年末,广州的常住人口增量超过深圳,跃居全国第二,第一名应该还是杭州。
大湾区最具影响力的两座城市在最为惊心动魄的2020年,上演了人口数据石破天惊的大转换、大移位,后面怎样的“好戏”会接连上演?
深圳,锐气还在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