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文戈
之前看过刀郎短视频《瓜洲渡》,也听过专辑《弹词话本》里的几首歌,周末下午,天气晴好,独自在家,泡了一泡朋友远方寄来的大红柑,品茶听音乐。
《弹词话本》是刀郎2020年出的专辑,至今才被借助于《山歌寥哉》为人们所熟悉和认知,慢慢开始红起来。《弹词话本》收录了刀郎十首曲子,结合了苏州评弹和江南昆曲等元素,按照刀郎的说法,“就像话本小说一样,这里是一个小书场,我是‘说话人’,希望听众能变成‘看官’,找到我们于时间于空间存在过的痕迹。”《弹词话本》把沙哑带着磁性的雄厚嗓音融入到评弹曲调里,把粗矿的西北风沉浸在优美的江南小调之中,和传统评弹形成鲜明的反差,因为汲取了江南小调的精华,非常优美。
刚开始的时候我喜欢专辑里的《瓜洲度》《西米巷》《梨花落》,慢慢地,其他曲目也喜欢上了,特别是《画船记》。但把整个专辑连贯起来听,“书场”氛围好像沉闷了一些,有些沉得太深出不来的感觉,不像《山歌寥哉》在各个民间小调中突围,形成更明晰的曲目风格,长度和宽度拉得更开。
我对音乐没有研究,无非凭着自己的喜好去欣赏和理解,音乐是用来欣赏的,也就是一种感觉,耳朵是自己的,有没有美感自己最清楚。都说做专业很痛苦,研究太深陷入其中,把所有的瑕疵看得太清楚,就像拿着放大镜,把每一个毛细血管都看得很清晰就没了美感。一首歌曲入耳首先是曲子,词是衬托,曲不好词再好,不入耳不成音乐。我没有英文基础却喜欢迈克·杰克逊、林肯公园,我不懂粤语却喜欢黄家驹时代的beyond,周杰伦吴侬软语字不正腔不圆,说什么听得不太明白我也很喜欢,传统唱歌讲究气沉丹田,他偏偏靠喉咙硬挤,自成风格。刀郎《山歌寥哉》歌词很虚幻,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虚幻就有想象力,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也是魅力所在。反观十年前的刀郎,尽管嗓音很好,歌曲朗朗上口,歌词很直白,于是有人开始抨击他,说他没内涵,低俗。近几年刀郎的音乐内涵,完全颠覆了之前对他的认知,就连狂妄自大的“BJ街43号”也说发自内心的尊重。刀郎自己介绍说这几个专辑有做了十年,有做了七、八年,劣酒时间放久了就变坏,好酒越陈越香,也是这个道理。
会喝酒的人都知道,有些酒好喝上头,容易醉,有些可以细细品味,越喝越甘醇;有些酒适合大场面热闹的时候喝,有些酒适合招待老朋友小范围喝,有些酒可以一个人夜深人静独处的时候,“对影成三人”,音乐像酒。有些音乐刚一听,挺好的,再继续,慢慢地没了味道,有些音乐虽好,反复听也会累,就像酒喝多了会醉,有些却百听不厌。刀郎的最近两个专辑就属于最后一种,除了个别单曲我不是太喜欢,选择跳过,其他的可以在家泡一壶茶,慢慢喝茶细细品味,也可以在高铁上戴上耳机昏昏欲睡慢慢欣赏,甚至在徒步野外踩着音乐的节奏边走边听,回味无穷。
流行了十几年的中国风,把西洋音乐和中国传统音乐相结合,赋予音乐更多的内涵。周杰伦把中国风提到一个高度,刀郎在深度上做得更深更透。所谓的酒香不怕巷子深,是一种自我陶醉于过去的说法,巷子周边可以闻到酒香,再远一点,酒香一定飘不过去,靠路过的人口口相传,传播效果有限,酒香还得靠吆喝,怎么吆喝也很重要。人们都有从众心理,尤其是国人,喜欢凑热闹,《罗刹海市》火了,捧到天上,有真正喜欢的,有赶时髦凑热闹的,也有出于某种利益考量,借机捞流量,蹭热度,赚名气的,网络时代,会把某一件事成几何倍数发酵,这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特征。《罗刹海市》带火了整张专辑,网络效应发酵,几何效应随之而来,于是,沉寂十年的刀郎,以及围绕他身边的人和事一并都火了,《弹词话本》便再次被推到大众面前。
前段时间火了一把的酱香拿铁,到底可持续多久不得而知,是否是借助于国酒火一把,还是过度消费了国酒品牌,也待时间来检验。刀郎的《山歌寥哉》《弹词话本》,也把聊斋、评弹,好好的点了一把火,让人们再去认知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这种推动一定是正向的。
特别鸣谢:蓝天老师提供人像摄影作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