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是英雄辈出的时代,但后期的英雄声名往往不太显赫。姜维原来是魏国低级官员,归蜀后被诸葛亮看重培养为接班人,他独力支撑蜀国、至死不渝。然而正史对姜维的评价并不高,《三国志》说“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
1.在夹缝中求立足的“受气包”
正史中,姜维是以一个受气包的形象出场的。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本来在跟随太守巡察的姜维被无情地抛弃,因为太守见“诸县响应,疑维等皆有异心”。相信发现后的姜维心里有一万头羊驼跑过,他急忙跟着往回逃,可先后回到上邽、冀县时,魏国的大门对他紧闭不开。走投无路的姜维被迫向诸葛亮投降,而他也成了因马谡失街亭第一次北伐失败的诸葛亮的唯一收获。归蜀后的姜维被诸葛亮看中并收为学生,从此飞黄腾达。然而好久不长,在诸葛亮去世后,降将的身份让他举步维艰。
诸葛亮五丈原病逝,蜀国众臣从此群龙无首,相互之间争执不断,而失去庇护的姜维因为缺嫡系、根基浅又坚持诸葛亮政治主张,成为了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孤臣,连诸葛亮的儿子都不支持他,他在蜀国陷入不断受排挤的尴尬境地。即使是史书上称赞“宽济而博爱”的费祎也因为与姜维政见不同,对姜维大加限制。姜维继承卧龙遗志,一心想拉拢羌、胡为其所用,壮大蜀国的暗弱力量,但“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
即使成为蜀国大将军,姜维仍然无法摆脱多方掣肘的命运。在诸葛亮去世后,刘禅把军政大权拆分,他一方面任命姜维为大将军,但同时又先后重用陈祗、黄皓之流,制约姜维。姜维多次北伐,最成功的一次几乎要攻克长安,但在黄皓的怂恿下,刘禅命他班师而前功尽弃。事实上,姜维常年在外领军打仗,很大的原因就是要远离朝堂政治漩涡。按史书记载,黄皓在朝中玩弄权术,曾经想废掉姜维的大将军之位。姜维也曾经想过反击,“启后主欲杀之”,但刘禅死活不同意,同时朝中其他大臣也都庇护黄皓。姜维“故自危惧,不复还成都”,跑到沓中屯田自保去了。
2.一见诸葛误终身的“好学生”
不管如何受排挤,姜维都始终对蜀国不离不弃,源自诸葛亮对他的知遇之恩。诸葛亮对姜维有多喜爱?史书记载得很清楚。《魏略》上说,“亮见,大悦”。《三国志》说,诸葛亮曾经给蒋琬写信,称赞“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而他对姜维的培养也是不遗余力,“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如果没有诸葛亮对他的器重和培养,姜维可能还依然在魏国基层蹉跎时光。
姜维对诸葛亮的回报是把毕生都贡献给了北伐大业。根据史书记载,从238年开始到262年结束,姜维在20多年里,先后十一次领军北伐,其中取胜5次、平手4次、失败2次。要知道,与蜀国开国时文臣武将人才济济不同,此时“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除了姜维已经没有可以担当大任的将领,他完全是以一己之力在对抗人才鼎盛的魏国,陈泰、郭淮、邓艾、钟会等等,都是当时名将。能够在这样的情况下取得如此战功,实属不易。
当然也有很多人批评姜维好大喜功、以卵击石,造成蜀汉国力过度消耗而灭亡。但蜀国是必须要北伐的!因为蜀汉的立国之本就是兴复汉室。刘备靠着“蜀是汉朝正统延续”这个意识凝聚了人心,但同时兴复汉室也成为了蜀国必须要坚持的责任使命。当刘备去世后,他把这个使命压在了诸葛亮一个文弱书生身上,所以才有了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作为诸葛亮唯一的学生,当诸葛亮不在了,这个使命自然也就传承到了他的手上。即使姜维明知道是不可为,也要拼上自己这条命坚持下去。所以当费祎劝他“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不如就此打住的时候,姜维依然义无反顾,即使被孤立排挤也不言放弃。
3.流尽最后一滴血的“独行侠”
姜维选择继承诸葛遗志,注定他是一个孤独的逆行者,和他的老师一样无法逃避悲壮凄美的宿命。公元263年,钟会、邓艾两大名将同时出手,大举进攻蜀国。姜维早早就上书建议“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然而黄皓居然因为相信鬼神占卜,告诉刘禅魏军不会进犯,更离谱的是这么大的事儿居然都没有通知群臣。后来,姜维把钟会死死的挡在了剑阁之外。然而蜀国只有一个姜维!仓促出战的蜀军根本无力阻挡邓艾的奇袭,连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也战死在绵竹。等姜维想要回师抗敌的时候,刘禅的命令他投降的诏书也到了,尽管“将士咸怒,拔刀砍石”,但已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在这个时候,姜维依然在为复兴蜀国作最后的努力。根据《华阳国志》记载,他曾经给刘禅写过一封密信,“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姜维上演了生平最精彩同时也是最悲壮的连环计。姜维投降钟会,先用自己的表现赢得了他的尊重和信任。《三国志》说“会厚待维等,皆权还其印号节盖”,不仅如此,钟会还与他出同车、坐同席。邓艾独享灭蜀受降的荣耀,姜维就利用钟会的嫉妒心,通过收买监军、诬告谋反,让邓艾成为了阶下囚。
把邓艾拉下马后,钟会成为了魏国唯一的大将军。姜维敏感地洞悉到钟会在此时手握重兵,已经不安现状、心怀异志了。于是他开始策反钟会,先是历数钟会所立功绩,已经功高震主;又以韩信、文种被杀的先例,表面上劝说钟会功成身退,实质上是在促使钟会造反。姜维的计划是“教会诛北来诸将,既死,徐欲杀会,尽坑魏兵,还复蜀祚”,可惜由于消息泄露,司马昭派兵入蜀,而钟会又在杀掉被关押魏军将领上犹豫不决,军队发生内乱,钟会死于乱战之中。眼见复国无望,姜维自刎身亡,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为蜀汉殉葬。
夷陵之战后,蜀国多年积累毁于一旦,已经成为三国最弱的势力。姜维对此是心知肚明的。但了为报诸葛亮的知遇之恩,他凭着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的劲头,一生都在为蜀国苦心经营、肝脑涂地。不能只以成败论英雄!明知事不可为而为之,把感恩与报答的情义化作殉道精神,最后如烟花灿烂般壮烈死去,姜维当得起英雄的称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