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形形色色的野史传说中,刘墉智斗和珅的故事无疑是其中亮眼的一笔。百余年来,刘墉靠着斗智的人设,早已成为了民间百姓心目中智慧的化身。
这段野史传奇,也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被改编成由李保田、王刚等人主演的电视剧《宰相刘罗锅》。剧中刘墉对付和珅的各种巧妙方法,更是让刘墉的形象光芒万丈,似乎浑身上下都闪耀着智慧的火花。
那么,在野史与电视剧中经常“智斗和珅”的刘墉,历史上真有这么厉害吗?
一、官运亨通
公元1720年,刘墉出生在一户官宦世家。他的曾祖父刘必显,官至户部广西司员外郎。祖父刘棨,曾担任过四川布政使等职务。父亲刘统勋,则是乾隆朝的名臣,先后历任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军机大臣等要职。
这样的煊赫家世,带给刘墉官二代的畅爽体验。这份体验落在生活上,就是刘墉在1751年,以恩荫举人的身份参加了科举,不知羡慕死多少读书读白了头的秀才童生们。
不过,刘墉虽然搭了把科举直通车,但他本人的才学却是实打实的优秀。据说当年主考官被刘墉的才华所折服,一心想内定刘墉状元,然而在乾隆召见的最后关头,乾隆却不喜欢刘墉有些罗锅的体型,还当场让刘墉以自身为题作首诗,明摆着想要刁难刘墉。
好在刘墉才华横溢,略加思索便赋诗道:背驼负乾坤,腹内满经纶。一眼辨忠奸,单腿跃龙门。丹心扶社稷,涂脑报皇恩。以貌取人者,岂是圣贤人。
一首诗哄得乾隆龙颜大悦,当即将刘墉列为了二甲第一名。
传闻的真假如今已不可考,但刘墉青云直上的事业却是不争的事实。中举后不久,刘墉就被任命为散馆编修,不久又升迁为侍讲。
公元1756年,刘墉外放地方官,先后担任了安徽学政、太原知府、江宁知府和湖南巡抚等职。公元1781年,刘墉借着升任都察院左都御史的机会重返京城,然后如开挂般连连升官,一路做到了直隶总督、工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礼部尚书、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等要职。官声之隆,直追父亲刘统勋当年。
升官升得如此顺利,刘墉究竟靠什么赢得皇上的青睐?难道真的如野史中说得那样,靠“智斗和珅”换来的吗?
二、公正廉明
其实,刘墉之所以一路官运亨通,一方面得益于他名门相府的出身自带政治资源,另一方面则是他多年为官清廉正直,赢得了皇上的信任。
刘墉的父亲刘统勋是乾隆倚重的大臣,爱屋及乌之下,乾隆多次将“勋恩”与对刘墉的重用联系起来,而后来继位的嘉庆,更是念着“勋功”,想要刘墉“克承家世”,毫不犹豫地为刘墉的升迁保驾护航。
两任帝王的信任,刘墉没有辜负。纵观刘墉的一生,无论是在地方还是在中央为官,始终清廉正直,时刻以国计民生为要务。
比如他担任安徽学政期间,就发现一些安徽的考生通过出钱购买贡生、监生的资格,但自身水平往往达不到相应的标准。于是刘墉立刻将这一情况上奏朝廷,并建议将这些出钱的考生区别对待,优秀者可以选拔任用,滥竽充数的人则严加管束。
这份良心建议很快得到了朝廷的支持,此后刘墉又将目光放到当地百姓的长远利益上。担任江宁知府期间,刘墉劝课农桑、赈济灾民、厘清狱讼、惩办贪官污吏,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实事。
当地百姓出于对刘墉的爱戴,将刘墉比作宋代的包拯,还以刘墉为民做主的故事为蓝本,创作出了在嘉庆年间广为流传的弹词《刘公案》。
然而,百姓们不知道的是,工作期间高调办实事的刘墉,在生活中却是个无比低调简朴的人。
乾隆年间,朝臣们无不以奢靡为时尚,日常穿戴的衣帽常常追求奢华美丽,但刘墉却对这股炫富之风不屑一顾,他不仅在公务上节约开支,个人日常消费,更是崇尚节俭,以致于和同事们一起工作时,刘墉总能因为衣着简朴自动成为全场焦点。
三、智斗和珅
这样官运亨通,清廉正直的刘墉,似乎十分符合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的形象。那么,《宰相刘罗锅》关于刘墉智斗和珅的故事,是不是也一样靠谱呢?
其实,历史上的刘墉,确实曾与和珅发生过矛盾。
比如1782年,时任左都御史的刘墉,查办了巡抚国泰等贪纵营私案,可国泰是和珅的亲信,因此和珅在国泰案发后,拼命袒护国泰,谁知刘墉又偏偏是个正直的大臣,坚持要查办国泰的罪行,结果与和珅闹得不可开交。
不过,刘墉与和珅虽然立场对立,志异道歧,但由于他们的地位始终不平等,野史中“智斗”一幕,却始终没有上演。
乾隆时代,和珅是宠臣中的宠臣,且不提乾隆将自己最疼爱的十格格嫁给了和珅之子,就说和珅在乾隆朝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封一等忠襄公,还担任了多个关键要职,这份恩宠就足以秒杀百官了。
反观刘墉,虽然也很受乾隆信赖,但他直到嘉庆二年才拿到体仁阁大学士,比和珅晚了12年。
刘墉拿到大学士时,和珅已经是如同乾隆代言人一般的存在了。这段同朝为臣的日子里,刘墉躲避和珅的锋芒还来不及,更遑论主动去智斗了。
更为重要的是,虽然电视剧里,说刘墉是“宰相刘罗锅”,但刘墉从未真正进入过军机处,反倒是和珅当上了领班军机大臣。说起来刘墉这个“宰相”,实在有不少美化的成分,毕竟按清朝的传统,入军机处才是真宰相。
由此看来,野史中的刘墉“智斗和珅”的桥段,主要还是来自人们的美好想象,但这丝毫不影响刘墉清廉正直的为官操守,放在吏治败坏的乾隆年间,做官做成刘墉那样,身后成为传说,也算值了。
参考资料:全国华《略谈历史上的刘墉》、赵秉忠《略论大学士刘墉》、陈连营《略论刘墉——兼论清中期的政治人物》
一位受尽乾隆鄙视的“无能”尚书,却令全国贪官害怕
《大明风华》里朱棣一声怒骂,戳中土木堡惨案的致命原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