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1933年10月日本、伪满双方建立了“日满文化协会”,协会成立伊始,便决意重刊《清实录》。
影印出版《清实录》有着明显的政治目的,就是塑造伪满洲国“源远流长”的正统形象,欺骗世界舆论,以便日本人在背后操控。同时,也是为了了解中国内地的历史与情况,为侵略中国做好情报上的准备。正如当事人杉村勇造所坦言的那样:“不了解大陆的过去,怎么制定今后对它的政策?”殖民主义的面目显露无遗。
伪满整理影印的《清实录》殖民色彩很浓。以前各王朝对实录的讳饰,都是针对本朝帝王来进行;而此次要避讳的,则基本上是针对日本。在外人的压迫下,对外避讳,说明伪满整理《清实录》循由的是殖民主义路径。
日本指派专人对《清实录》逐卷检查,凡是中国对日本侵略者的称谓,在影印时作了重点挖补和篡改。篡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倭”字改成“日”字。这种篡改仅光绪二十年至二十一年,就有160处。二是有关甲午战争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方面的篡改。
挖补和篡改后的《大清历朝实录》出版成本很贵,当时伪满财政极度困难,印刷经费基本都是日本提供。日本不惜成本地影印,是为了树立伪满的历史形象,博取列强对“满洲国”的承认,并假借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来侵略中国,对中国实行殖民主义统治。1936年末,《大清历朝实录》影印完成后,日本立即将其送到伪满驻日使馆,以伪满“国务院”的名义,分别赠送给欧美列强,要求他们到伪满驻日使馆取,以便造成各国默认“满洲国”的态势。
伪满政府和日本人将《清实录》中有碍日本的相关内容进行“挖改”,篡改甲午战争的历史,抹掉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中国的记忆,显然是为了日本的形象和利益。他们在《清实录》整理中执行的殖民主义路线,是不能抹杀的历史事实。
原题《传统史书的近代命运:〈清实录〉整理研究的民国分途》,摘自《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21年第1期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