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聂政刺韩傀成功了没有(聂政刺韩傀的故事)
1.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义通宜,相宜。意思是说,你做出的承诺要和你的能力相符合,这样才能兑现。
杨伯峻先生解释说:对人态度要恭敬就是有礼节,就不会招致耻辱。而李零先生有不同的见解:如果过分恭敬就是肉麻,难免自取其辱。所以需要以礼节制,才能远耻辱。
因不失其亲,李零先生说,这个因应该是姻亲的姻。是说,姥姥舅舅家,虽然不如爷爷家,但是如果不失亲近,也等于是宗。
宗就是宗亲,一个祖宗,而外家不算,所以传统意识总认为,闺女是人家的人,儿媳妇才是自家人。
有子这话好像是针对聂政说的。
聂政是个刺客,战国时人。生活在有子之后,当然不可能让有子为他盖棺定论。但是聂政的故事却非常符合有子这段语录。
聂政应该是个好勇斗狠的人。《史记·刺客列传》说,他是韩国轵深井里人(今河南济源市),因为杀了人为躲避仇家,和母亲、姐姐来到了齐国,以屠宰为职业,过着市井生活。
韩国有个贵族大夫叫严仲子,因为得罪了宰相侠累,害怕被报复所以出逃到了齐国。齐国有人告诉他,说我们这里有个聂政,是个勇士,就是因为杀了人所以来到齐国当屠夫。
严仲子于是放下贵族的架子,亲自上门去和聂政结交。等到聂政的母亲过寿时,严仲子又备下酒食前去祝寿,酒酣耳热之际,严仲子捧出黄金百镒孝敬聂政的母亲。
这个黄金百镒咱也不知道到底是多少。聂政都觉得不合适了,说太多了。严仲子实话相告,想让聂政替他去杀人。但是就具体杀谁他没说。
聂政知道,能让严仲子这么郑重其事的,肯定是比他还要有势力的贵族。刺杀这样的人,自己也不可能全身而退。所谓“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不过是诗人的浪漫而已。所以聂政没有答应,说我还有老母在世,只求安安稳稳地奉养好母亲,所以不能答应为你去牺牲。
这就是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反过来说,就是做不到的事就别答应人家。答应了人家又做不到,那是说大话,吹牛皮,流氓假仗义。
严仲子也没有再说什么,还是尽了宾主之礼以后,就和聂政告别了。回到了濮阳,那时候濮阳属于卫国。
过了好久,聂政的母亲去世了。聂政安葬了母亲,服孝期满。说——给谁说,史书上没说,我想应该是给他姐姐、姐夫说的。他家来到齐国已经很久了,姐姐已经出嫁了——聂政说,人家严仲子是贵族卿相,不远千里来和我结交,是因为了解我的为人,知道我是能承担他的委托的人。那时候因为老母亲在世,没能答应他。现在老母亲已享天年,那么我该去报答我的知己了。
聂政到了严仲子的封地,告诉他老母亲去世了,我可以答应你的事了。你要我去杀谁?严仲子这才告诉聂政,他要杀的是侠累。并且说侠累不仅是韩国丞相,还是国王的叔叔,在韩国势力非常大,配备有专门的卫队保护。严仲子已经派人刺杀过他,但是人家防备得非常周密,始终没能得手。所以严仲子想为聂政多配备人手。
聂政回绝了,我们是去刺杀人家的宰相,还是国王的叔叔。人多嘴杂,如果走漏了风声,那不就等于你和整个韩国为敌吗?
所以聂政一个人来到了韩国首都(当然不是首尔)。那时韩国的首都在今天的河南新郑。拿着宝剑直接闯进了侠累的相府。
大家不要被电影、电视剧误导,觉得一国的相府就应该是深宅大院,有高高的门楼,宽阔的厅堂。其实在公元前397年,建筑行业还达不到这样的水平。侠累的相府朝堂应该是建立在一个夯土台上,这样能够高出地面,显出气派。房屋极有可能是土墙茅草房,最豪华不过也就是多几根柱子支撑,能让房屋面积大一些。
侠累住的差不多也就这样吧
所以聂政出其不意突然闯入并不是很难,只要有胆就能做到。这时候侠累正好坐在厅堂办公,虽然有许多卫士,但是还没有反应过来,聂政已经冲上前把侠累杀了。
相府卫队经过最初的慌乱后,这会醒过神来了,立刻捉拿聂政。聂政独自和卫士们搏斗,已经击杀了数十人。毕竟聂政用的不是冲锋枪,冷兵器时代,以一当十,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功夫了。杀了数十人聂政也没有力气了,眼看卫队都包围了上来,全身而退是不可能了。聂政大喝一声,暂时让卫士们一愣。借着这电光火石的一瞬,聂政把宝剑对向了自己,他先是把自己的脸皮剥下来,又挖出眼睛,然后剖腹自尽。
我打字到这里手都有点发颤。
韩国人把聂政的尸首抬到闹市,想知道他是谁,为什么刺杀侠累?但是韩国没有人认识聂政。于是韩国政府就出告示悬赏,说谁能知道杀侠累的这个人是谁,赏千金。
这个消息传到了齐国,聂政的姐姐聂荣听说后,立刻明白了,肯定是我弟弟。于是大姐打车从临淄来到了新郑,近前一看果然是聂政。
姐姐非常哀伤,哭着告诉旁边的人:这个人叫聂政,是我弟弟,我们是韩国轵深井里人氏。
旁边有人就说:这个人杀了我们宰相,韩国人都恨他入骨,所以才悬赏千金查询他是谁。夫人没有听说吗,怎么还敢来认尸?
姐姐说:我当然知道。但是聂政天生就是勇士。他之所以混迹于市井小人中间,只是因为我母亲健在,我还没有出嫁。他养家的责任还没尽到。但是当年严仲子不嫌弃我弟弟是市井平民而与他结交,现在母亲去世了我也出嫁了,所以我弟弟感觉该报答知己了。士为知己者死,是勇士的宿命。只是我弟弟怕连累我,所以毁了自己面容,不能让人相认。可是我怎么能因为有杀身之祸,就让我弟弟的英名埋没呢。
闹市上的人都被聂荣的一席话感动了。聂荣因悲哀过度,惨死在聂政旁边。
聂荣——华夏第一姐姐(图片来自百度)
列位看官,这就是春秋大义啊,这就是我们民族青春期澎湃的热血啊。
聂政和姐姐聂荣就是“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用杨伯峻先生的解释就是——所依靠的都是关系亲密的人,也就靠得住了。
哦对了,那首著名的古曲《广陵散》据说演奏的就是聂政的故事。只可惜被嵇康带走了,成为绝响。
想来应该是多么慷慨激昂的旋律啊。
图片来自百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