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书法家们~第485篇
金梁以一人之力篡改了《清史稿》,形成了关内、关外三个版本!
文/卢秀辉
金梁满族正白旗人,姓瓜尔佳氏。他的祖父观成,乾隆中随攻乌什、缅甸、金川。累功擢成都将军。嘉庆间,参与镇压川楚白莲教。一度坐事革职,后任西安副都统。著有《瓜亭杂录》、《语花馆诗集》,文武全才。
金梁的父亲名凤瑞,凤瑞为人仗义好侠,乐于行善,每年入租谷数百石,必散之穷穷之人,数十年如一日。他在浙江乍浦驻防时,太平军来犯,与兄麟瑞并肩作战,城陷时哥哥麟瑞阵亡。凤瑞改隶李鸿章淮军,转战在江、浙一带,在太仓一役中立有大功。江南平,调归杭州,遂隐居不仕。凤瑞博学,工书画,能治玉印,卒年八十二岁,赠将军。著有《老子解》、《如如老人诗草》及《殉难录》等。有四子,儿子文梁年十三时,母亲病危,剖心头肉做药引救母,母愈,文梁竟卒,至孝也。
金梁数代均有功于清朝,为满洲巨族,历代为杭州驻防旗人,金梁出生时,已经是午夜时分,有车骑之声自涌金门金华庙而来,父亲凤瑞给他起名“金梁”。金梁七岁时,正是中法战争时期,他看到画报上登载的中法作战图,顿时,豪气干云,有杀敌之心。十五岁时,他的书法就闻名乡里了。
光绪三十年(1904年),金梁考中末科进士,他本应得中第三名,但是,在他的试卷中出现了"痛哭流涕"四字,光绪三十年甲辰科本是为了庆祝慈禧太后七十万寿开的恩科,出现如此不吉之语,犯了慈禧的大忌,直接夺了他的第三名。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徐世昌奉旨入值军机处,同年年底即授军机大臣,署理兵部尚书。金梁是徐世昌的门生,徐世昌调任金梁为督办京师外交巡警。金梁还是很有能力的,他到任之后,悉心筹划,实地调查走访测绘,然后分别科目,上任一月就大致搞定了千头万绪的工作。光绪三十三年(1907),徐世昌为朝廷钦差大臣,东三省总督兼管东三省将军事务,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系从一品级,各省督抚联名奏事,以徐领衔,排在直隶总督袁世凯之前。金梁跟随徐世昌赴盛京任旗务司总办兼管内务府办事处事务,兼管盛京宫殿之责。他当时就有远见的提出建立博物馆,将皇室收藏陈列于馆中。
宣统二年(1911年),赵尔巽转督东三省,对金梁的工作给予了支持。金梁主持拟定了博物馆创办规划并起草出请旨呈文,开始研究盛京书画、掌故及满文老档。辛亥革命爆发后,各省革命气氛热烈,奉天省革命党人正准备约定时间举义响应,赵尔巽以“保境安民”为自保,杜绝起义。金梁却谋于赵尔巽,让他率东北“虎狼之师”入卫勤王,攻克汉阳。赵尔巽答道:“汉阳以下,变局已定,何必多此一举?”赵尔巽的学生袁金铠,正为赵尔巽谋士,也赞同金梁的谋略,但是,还是被赵尔巽否决了。
1912年,随着清帝退位,清朝灭亡了,金梁不得已离开沈阳,又转投他处后,又回到了北京。此时金梁性格也发生了变化,由少年志锐,意气风发,滔滔不绝论古今天下事,改成了英气内含。在北京期间,他将复辟为己任,追随溥仪。1924年,他被溥仪任命为小朝廷的总管内务府大臣。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11月4日,冯玉祥命令北京警卫司令鹿钟麟、警察总监张壁,驱逐溥仪出宫。溥仪临时住进了父亲的“北府”,郑孝胥劝说溥仪离开北府,到日本使馆。恰逢元旦,溥仪一身龙袍坐在日本大使馆,金梁拜见时,嚎啕大哭。旋,溥仪迁往天津,金梁奔走于京津两地继续为溥仪当差。期间,金梁一度回东北任张学良老师。
1928年,奉天省政府特聘请金梁任筹备委员会委员长,创办"东三省博物馆"。次年,博物馆正式开放。赵尔巽组织编纂《清史稿》时,他的学生袁金铠向赵尔巽推荐了金梁为协修,可赵尔巽看不上金梁,让他委身于校对工作。直到赵尔巽感觉来日无多,推荐元史大家柯劭忞接手其事;安排袁金铠负责校刻事宜。袁金铠与金梁是好友,遂借口自己为张作霖公署高等顾问,无暇顾及史馆工作,由个人请金梁代替自己。史馆规定:史稿的刊印,应校阅,后呈馆长审阅,再进行付印刊刻。继任馆长柯劭忞与袁金铠意见相左,故不阅史稿,即交到金梁手中,金梁掌握了审阅和校刻的所有权利,可以随校随刻。金梁对很多稿件根本没有审阅。金梁自己也说:"购稿分印,未用官欸一文,不宜以官修史书为衡也,特仓促报成。"
1928年初,史稿已印出前50册。6月8日,山西军阀阎锡山率军进入北京,自任为京津卫戍司令,在东华门内的史馆被关闭。校刻未竣者,尚有十分之一二,金梁将史稿转移到私人寓所。在自己的寓所内,金梁偷将稿件进行了增改,根据自己的意愿将卷首职名任意开列,又自己作了一篇“校刻记”,列自己为总阅。北伐成功,书也印成,金梁完成了后81册的印刷,共印《清史稿》1100部。金梁将已经印成的四百部运往东北,造成木已成舟,无法更改。这就是《清史稿》的关外本。
金梁此举,引起了清史馆同仁的强烈不满。柯劭忞、夏孙桐、王树楠、金兆丰、张书云、戴海珊、奭良、朱师辙等在宣武门内大街头发胡同口鸿运楼饭庄开会讨论。他们决定,留于京城的七百部全部改回原本面目,删去金梁的"校核记",此为《清史稿》的关内本,关内本为民国政府所禁。金梁在东北,又对《清史稿》关外版进行了修改。关外版招致了社会的批评,还有是初印本中明显的错误需要更正。对关外本的《清史稿》又进行了重印,此版称为"关外二次本"。
金梁后经张作霖保荐,任北洋政府农商部次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金梁出任“奉天地方维持会”委员,策动溥仪赴东北成立满洲国。满洲国成立后,金梁因为人事问题产生了不满,加上家人的强烈反对,他归而隐居天津,所居卧室方不及丈,他自书一小联:“自作孽,不可活;身将隐,焉用文”悬于壁上,可见他的不甘心的复杂心情。在天津,与清朝遗老组织“俦社”、“城南诗社”等各类团体。1937年,金梁六十岁,他和溥仪之间仍然暗通款曲,暗送秋波,他觉得人生不如意,故作诗感慨之:
孰料虚生六十年,
生平志业两空传。
救亡悔不拼孤注,
偷活恨难值一钱。
犬马何心徒旧恋,
龙蛇同劫敢贪天。
千秋再请从今始,
不待重周愿早全。
1938年初,日本大特务土肥原贤二约见徐世昌,遭到了徐世昌拒绝。金梁等人是徐世昌的门生,他们秉承溥仪的旨意,规劝徐世昌:“老师,你千万要把握良机,出任华北首领是救国家于危难,这样做是为了老师的晚节。”还是遭到了徐世昌的严辞拒绝。
解放后,全国有八个翰林、一个进士、二十一个秀才,金梁为翰林,而且还是清史馆人员,遂迁居北京,在国家文物部门任顾问等职。1962年12月27日在北京去世。金梁在编写《清史稿》时,见到了大量的原始清史资料,他编写了《清帝外纪》、《清后外传》、《清宫史略》等,在沈阳故宫翔凤阁一处所藏书画辑盛京故宫书画录,一与余铁珊、金月洲等编成《书画书录解题》,著《四朝佚闻》、《黑龙江通志》、《奉天通志》、《瓜圃丛刊叙录》、《增辑辛亥殉难记》、《近世人物志》、《满洲秘档》、《中国书画著录》等。
金梁书法以篆籀文为工,他从《散氏盘》入手,进行了有意识的复古。他于清宫库房始得见库藏的“伪造之品”,经他捡视后,赫然真器。尤其是得见西周重器《散氏盘》,开阔了他的书学视野。他对如何写篆籀,不只是一味摹写,而是通过实践,总结出自己的经验,其“籀得其全,故钟鼎文字左右俯仰,全器常成一气,混然无迹。”金梁擅长古籀,用笔挥洒自由,善用干墨、枯墨,以行草笔意融入金文之中。他的篆书从金文古籀入手,用帖学笔法驾驭,在体现篆书书写性的同时,又通过丰富的变化追求书写趣味。金梁的篆书于不经意中,得钟鼎之神韵。
金梁(1878—1962),清朝官员、学者,号息侯,又号小肃,晚号瓜圃老人,杭县(今杭州)人,寄居北京。满洲正白旗瓜尔佳氏。
卢秀辉原创作品,欢迎转发共享,切莫用于商业,违者必究!
卢秀辉作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