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历史文献数据库
《中国地方历史文献数据库》是迄今为止馆藏文献最丰富的中国地方历史文献数据库。本库所收录的地方文献(馆藏于上海交通大学)形成于2006-2013年间,所有文献或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地方文献中心专家的田野调查,如安徽、浙江、江西;或来源于市场收购,从各地的文物市场中抢救搜集村落、家户中流出的文献,如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或来源于市场收购,从各地的文物市场中抢救搜集村落、家户中流出的文献,如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江苏,以及湖北、湖南、广东、云南、辽宁、山西、河北等地;或走村入户获得授权复制。
1.文献完整、全面,总量首位
地方文献馆藏资源总量约35万件,150万页。该数据库一期入库3.5万件,约10万页,抄录2万页,其中徽州文书9000余件,石仓文书7000多件,还包含婺源村落文书、闽东文书、江西文书等。不仅数量巨大,文书之间也具有关联性,以地域为单位,尽可能将一个区域中的所有地方历史文献,完整、有序地纳入同一数据库中。
2.史料来源独特且不可复制
与许多文献数据库资料来源于馆藏典籍文献不同(多家采集自同一资源),数据库收录的所有文献来自民间“一手”资料,可以说,数据库中每一份史料都具有其独特性与不可复制性,研究者一旦拥有,就如同亲临各乡村田野之中,极大地节约了研究者搜寻史料的时间、精力和经费。
3.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
文献从资源类型划分为契约、账本、赋役、行政、诉讼、信函、日用类书与工具书、家礼、宗教、家谱、戏剧、教育考试和医药等13个类别,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于中国文献学的学科建设也具有特别重要的研究意义。文献中包含明清至1950 年代的契约文书,同时是研究中国土地制度、产权关系、乡村商业、乡村社会的最好资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