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竹书纪年》的发现与流传过程

《竹书纪年》的发现与流传过程

《竹书纪年》的发现与流传过程《竹书纪年》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在西晋武帝太康二年(公元281年),汲郡汲县的一座战国墓(魏襄王)出土大批

竹书纪年》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在西晋武帝太康二年(公元281年),汲郡汲县的一座战国墓(魏襄王)出土大批古书,其中就有这本《竹书纪年》。该书以古文字(秦统一前的战国文字,有人说是“蝌蚪文”,也有人说是“小篆”)记载,该书也被称作《汲冢纪年》或者《古文纪年》。

竹书纪年_竹书纪年原本_竹书纪年竹简

这批竹简由汲县被运到京师洛阳,晋武帝司马炎命中书监荀勗、中书令和峤负责整理。由于被发现时竹简已经散乱,而战国文字在当时已经不能尽识,整理工作难度着实很大,他们也只是作了初步的整理。

到了晋惠帝时期,秘书丞卫恒奉命考正竹简,以定众议。但是永嘉之乱(八王之乱)爆发,卫恒被杀害,他的好友佐著作郎束皙接着完成了这项任务,遂编成考正本《竹书纪年》,因为是他们两人共同完成的,所以又称“卫束本”《竹书纪年》。

永嘉之乱后《竹书纪年》的竹简亡佚,而仅剩初释本和考正本传世。后历经唐朝安史之乱、五代十国时期战乱,《竹书纪年》(初释本、考正本)的传抄本逐渐散佚,到宋朝时已经完全不见于世了。除战乱影响外,可能也与研读者较少有关。至此,《竹书纪年》原稿已经消失。

竹书纪年_竹书纪年原本_竹书纪年竹简

到了明朝万历年间,从著名藏书家范钦的藏书阁(天一阁)里传出来了刻本《竹书纪年》,其春秋战国部分以周王室纪年记事,这点与初释本、考正本不同,这就是今本《竹书纪年》。由于其中有些记载过于荒谬,清代学者钱大昕等人指斥其为伪书,姚振宗在《隋书经籍志考证》中更是推断为范钦的伪作。

现存《竹书纪年》分为“古本”和“今本”两个体系。“古本”纪事起于夏代,终于公元前299年,无规整的体例。“今本”纪事起于黄帝,终于魏襄王二十年(前296) ,有较为完整的体例。

竹书纪年_竹书纪年竹简_竹书纪年原本

而所谓的“古本”《竹书纪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古本,而是清代学者朱右曾从古书中辑录出来的,加以考证,编成《汲冢纪年存真》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这个基础上,再辑成《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范祥雍进一步编成《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

1981年,方诗铭与王修龄等人综合朱、王、范三家著述,重加编次,辑录成《古本竹书纪年辑证》,这就是现在流传的”古本“《竹书纪年》,确切地说应该叫作辑佚本《竹书纪年》。

上一篇: 《三国演义》的议论文
下一篇: 正史类列表略缩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