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教务处在江安校区历史文化学院组织召开第二轮基础学科文史哲大平台建设推进会。学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首席专家文科杰出教授曹顺庆、詹石窗、霍巍,讲席教授任晓明,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李怡教授,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吕红亮教授,教务处处长党跃武教授,教务处教育创新改革办公室负责人、文史哲院(系)本科教学负责人及相关教师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教务处党跃武处长首先指出,学校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积极推进一流学科(群)建设,就要在本科人才培养中持续提升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内涵,不断探索改革创新新路径。基础学科文史哲大平台建设对于促进文史哲之间、文史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提升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
针对教务处组织文史哲院(系)制定的《四川大学基础学科文史哲平台建设实施方案》(讨论稿),与会人员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与见解。
曹顺庆教授指出:平台课程设置应“回归原典”,充分借鉴“书院制”等培养模式;减少概论课程,强化《说文解字》《十三经》等经典阅读。
詹石窗教授提出:要“以经为体、以史为用、以哲为思”,对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进行大胆的探索,走出一条有“川大学派”“川大风格”的新路子;文史哲大平台建设要苦练学生“基本功”,不仅夯实基础,也意味着交叉融通。
霍巍教授认为,大平台建设要从“根子上”改变现有的某些人才培养方式,但同时要使学生“安心、静心”,保持平台人才培养的体系化与连贯性;打造“金贵师资”,可优先让积淀深厚且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发挥作用。
任晓明教授提出:课程改革应注重跨学科和跨文化,同时保留适当的动态调整的空间。
李怡教授提出:落实平台建设需要“一揽子方案”,除了搭建课程体系,还需要从师资配备、教材建设等各个方面具体落实。
吕红亮教授则谈到各学科对文史哲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应通过充分论证取“最大公约数”,同时在设置公共平台课时要考虑学生们的实际需求。
❖
最后,党跃武处长对各位专家表示感谢,他表示:文史哲大平台建设要注重发挥川大优势,但关键在于怎么做,需要在充分考虑发展要求和学生需要等基础上进一步科学地论证。基础学科文史哲大平台的建设工作继续推进,要有组织、负责任、有研究地去开展,才能真正体现在新时代一流拔尖创新培养实效上。
四川大学e教务公众号
正式向大家征稿啦
欢迎广大师生踊跃投稿
投稿邮箱
scujwc1@sina.com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