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智(Philip C. C. Huang)
简历
◆1966年:历史学博士,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1966年至今:历任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校区(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历史系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教授,1991年晋升"超级教授(Professor, Above Scale)",2004年荣休;
◆1975年至今:Modern China创刊编辑;
◆1986-1995年: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校区中国研究中心创办主任;
◆2001年至今:《中国乡村研究》创刊主编;
◆2005年至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兼职教授;
◆2012年至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著作
专著:
《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英文原版1985],中华书局1986年版,再版2000、2004,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最新版。(获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最佳著作奖)
《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英文原版1990],中华书局1992年版,再版2000、2006,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最新版。(获美国亚洲研究协会列文森最佳著作奖)
《中国农村的过密化与现代化:规范认识危机及出路》,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英文版1996],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再版2007。
《法典、习俗与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英文版2001],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再版2007。
《经验与理论:中国社会、经济与法律的实践历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过去和现在:中国民事法律实践的探索》[英文版2010],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中国的隐性农业革命》,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明清以来的乡村社会经济变迁:历史、理论与现实》(三卷本,增订版)。第一卷《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第二卷《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第三卷《超越左右:从实践历史探寻中国农村发展出路》。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
《清代以来民事法律的表达与实践:历史、理论与现实》(三卷本,增订版)。第一卷《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第二卷《法典、习俗与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第三卷《过去和现在:中国民事法律实践的探索》。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
《实践与理论:中国社会、经济与法律的历史与现实研究》,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
实践社会科学与中国研究(第一卷):《中国的新型小农经济:实践与理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5月版。
实践社会科学与中国研究(第二卷):《中国的新型正义体系:实践与理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2月版。
实践社会科学与中国研究(第三卷):《中国的新型非正规经济:实践与理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6月版。
《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合一:中国历史回顾与前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4月版。
《实践社会科学的方法、理论与前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
编著:
黄宗智、尤陈俊编:《从诉讼档案出发:中国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黄宗智、尤陈俊编:《历史社会法学:中国的实践法史与法理》,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
黄宗智编:《实践社会科学研究指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11月版。
论文:
(一)理论与方法
《三十年来美国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兼及明清史)的概况》,载香港《抖擞》1980年第11期,第8-19页。亦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80年第9期,第 1-16页。收入朱政惠编:《美国学者论中国学》,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第163-182页。
《中国研究的规范认识危机--社会经济史中的悖论现象》[英文原版1991],文章前半部分以《中国经济史中的悖论现象与当前的规范认识危机》为标题首先发表于《史学理论研究》1993年第1期,第42-60页。其后全文以原标题为题,作为《后记》纳入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华书局,2000 [2006]。
《中国的"公共领域"与"市民社会"?--国家与社会间的第三领域》[英文原版1993],原载邓正来与J.亚历山大编《国家与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又载黄宗智主编:《中国研究的范式问题讨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260-285页。修改版见黄宗智:《实践与理论:中国社会、经济与法律的历史与现实研究》,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第114-135页。
《学术理论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四个陷阱和一个问题》[英文原版1998],载黄宗智主编《中国研究的范式问题讨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02-136页。修改版见黄宗智:《实践与理论:中国社会、经济与法律的历史与现实研究》,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第169-195页。
《认识中国--走向从实践出发的社会科学》,载《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第85-95页。
《悖论社会与现代传统》,载《读书》2005年第2期,第3-14页。
《近现代中国与中国研究中的文化双重性》[英文原版2000],载《开放时代》2005年第4期,第3-31页。
《集权的简约治理--中国以准官员和纠纷解决为主的半正式基层行政》,载《中国乡村研究》第5辑,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23页。亦载《开放时代》2008年第2期:第10-29页。
《连接经验与理论:建立中国的现代学术》,载《开放时代》2007年第4期,第5-25页。
《中国的小资产阶级和中间阶层:悖论的社会形态》,载《领导者》2008年6月,总第22期。亦载《中国乡村研究》第6辑,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探寻中国的现代性--评汪晖》,载《读书》2008年第8期,第58-67页。
《改革中的国家体制:经济奇迹和社会危机的同一根源》,载《开放时代》2009年第4期,第75-82页。
《跨越左右分歧:从实践历史来探寻改革》,载《开放时代》2009年第12期,第78-88页。
《我们要做什么样的学术?--国内十年教学回顾》,载《开放时代》2012年第1期,第60-78页。
《国营公司与中国发展经验:"国家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载《开放时代》2012年第9期,第8-33页。
波塞拉普《农业增长的条件:人口压力下农业演变的经济学》导读,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
《社会科学和法学应该模仿自然科学吗?》(与高原合作),载《开放时代》2015年第2期,第158-179页。
《中国经济是怎样如此快速发展的--五种巧合的交汇》,载《开放时代》2015年第3期,第100-124页。
《问题意识与学术研究:五十年的回顾》,载《开放时代》2015年第6期,第123-134页。
《我们的问题意识:对美国的中国研究的反思》,载《开放时代》2016年第1期,第155-183页。
《引文索引的使用与滥用》,载《开放时代》2018年第5期,第203-223页。
《探寻扎根于(中国)实际的社会科学》,载《开放时代》2018年第6期,第159-177页。
《“实践社会科学:国家与社会和个人之间”专题导言》,载《开放时代》2019年第2期,第13-19页。
《国家与村社的二元合一治理:华北与江南地区的百年回顾与展望》,载《开放时代》2019年第2期,第20-35页。
《重新思考“第三领域”——中国古今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合一》,载《开放时代》2019年第3期,第20-35页。
《专著传统与中国学术:从首届实践社会科学青年学者最佳专著奖谈起》,载《开放时代》2019年第3期,第215-223页。
《探寻中国长远的发展道路:从承包与合同的区别谈起》,载《东南学术》2019年第6期,第29-42页。
《国家-市场-社会:中西国力现代化路径的不同》,载《探索与争鸣》2019年第11期,第42-56页。
《建立前瞻性的实践社会科学研究: 从实质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缺点谈起》,载《开放时代》2020年第1期,第34-48页。
《中国的新综合性视野和远瞻性愿景:“一带一路”倡议与亚投行》,载《学术月刊》2020年第7期,第93-104页。
《国家与村社二元合一治理传统的失衡、再失衡与再平衡:华北与江南地区的百年回顾与展望》,载《中国乡村研究》第十五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
《再论内卷化,兼论去内卷化》,载《开放时代》2021年第1期,第157-168页。
《民主主义与群众主义之间:中国民众与国家关系的历史回顾与前瞻愿想》,载《文史哲》2021年第2期,第5-15页。
《从土地的资本化到资本的社会化:中国发展经验的新政治经济学》,载《东南学术》2021年第3期,第79-95页。
《探寻没有股市霸权的市场经济发展道路——兼及振兴中国乡村问题》,载《中国乡村研究》第十六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6月版。
《农业内卷和官僚内卷:类型、概念、经验概括、运作机制》,工作稿,已载Rural China 18.2(2021),将载《中国乡村研究》(第十七、十八合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待刊。
《市场主义批判:中国过去和现在不同类型的市场交易》,载《开放时代》2022年第1期,第118-132页。
《从简约治理的第三领域到党民结合的第三领域》,载Rrual China 19.1(2022),第1-30页。
《从二元对立到二元合一:建立新型的实践政治经济学》,载《开放时代》2022年第4期,第141-161页。
《实践理论与中国研究:法学与社会科学》,载《开放时代》2023年第1期,第138-152页。
《“参与式社会主义”的中国道路?》,载《文化纵横》2023年第1期。
《实践与理论:六十年的探索》,2023年。
《重访“大分流”:澄清中西历史和现实中两大不同农业演变模式》,载《东南学术》2023年第3期。
《中国的“三实”与西方的“三理”:一个回顾性的回顾、反思与前瞻》,载《河北学刊》2023年第4期,第1-8页。
《“实践社会科学”研究进路:一个总结性的介绍和论析》,载《开放时代》2023年第4期,第196-206页。
(二)法律:历史与现实
《中国法律制度的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研究》,载《北大法律评论》1999年第1期,第358-383页。亦载《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年第2期。
《离婚法实践--当代中国法庭调解制度的起源、虚构与现实》,载《中国乡村研究》第4辑,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53页。
《中国历史上的典权》,载《清华法律评论》2006年辑,第1-22页。
《中国法律的现代性?》,载《清华法学》第10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67-88页。后纳入黄宗智:《过去和现在:中国民事法律实践的探索》第八章。
《中国法庭调解的过去和现在》,载《清华法学》第10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7-66页。
《中国民事判决的过去和现在》,载《清华法学》第10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36页。
《取证程序的改革:离婚法的合理与不合理实践》(与巫若枝合作),载《政法论坛》2008年第1期,第3-13页。
《中国法律的实践历史研究》,载《开放时代》2008年第4期,第105-124页。
《从诉讼档案出发:中国的法律、社会与文化》前言,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年4月。
《调解与中国法律的现代性》,载《中国法律》2009年第3期,第2-7/58-64页。
《法史与立法:从中国的离婚法谈起》,2009年12月2日人民大学讲座讲稿。
《中西法律如何融合?道德、权利与实用》,载《中外法学》2010年第5期,第721-736页。
《道德与法律:中国的过去和现在》,载《开放时代》2015年第1期,第75-94页。
《中国古今的民、刑事正义体系--全球视野下的中华法系》,载《法学家》2016年第1期,第1-27页。
《中国正义体系中的"政"与"法"》,载《开放时代》2016年第6期,第141-159页。
《中国正义体系的三大传统与当前的民法典编纂》,载《开放时代》2017年第6期,第12-37页。
《中国的正义体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载《开放时代》2018年第2期,第144-152页。
《再论调解及中西正义体系融合之路》,载《中外法学》2021年第1期,第125-140页。
(三)乡村社会经济:过去和现在
《三十年来美国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兼及明清史)的概况》,载《抖擞》41 (1980),第8-19页。亦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80年第11期,第1-16页。
《略论华北近数百年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兼及社会经济史研究方法》,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6年第2期,第9-15页。
《论长江三角洲的商品化进程与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营式农业》,载《中国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3期,第65-98页。
《略论农村社会经济史研究方法:以长江三角洲和华北平原为例》,载《中国经济史研究》1991年第3期,第89-94页。
《中国革命中的农村阶级斗争--从土改到"文革"时期的表达性现实与客观型现实》[英文原版1995],载《中国乡村研究》第2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66-95页。
《发展还是内卷?十八世纪英国与中国--评彭慕兰》,《历史研究》2002年第4期,第149-176页。
《再论18世纪的英国与中国--答彭慕兰之反驳》,载《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年第2期,第13-21页。
《制度化了的"半工半耕"过密型农业》,载《读书》2006年第2期,第30-37页;第3期,72-80页。
《中国农业面临的历史性契机》,载《读书》2006年第10期,第118-129页。
《三大历史性变迁的交汇与中国小规模农业的前景》(与彭玉生合作),载《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第74-88页。
《中国小农经济的过去和现在--舒尔茨理论的对错》,载《中国乡村研究》第六辑,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267-287页。
《中国新时代的小农场及其纵向一体化:龙头企业还是合作组织?》,载《中国乡村研究》第八辑,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11-30页。
《中国的现代家庭:来自经济史和法律史的视角》,载《开放时代》2011年第5期,第82-105页。
《没有无产化的资本化:中国的农业发展》(与高原、彭玉生合作),载《开放时代》2012年第3期,第10-30页。
《小农户与大商业资本的不平等交易:中国现代农业的特色》,载《开放时代》2012年第3期,第88-99页。
《导言》,载《开放时代》2012年第3期,第5-9页。
《中国过去和现在的基本经济单位:家庭还是个人?》,载《人民论坛 · 学术前沿》2012年第1期,第76-93页。
《中国农业资本化的动力:公司、国家,还是农户?》(与高原合作),载《中国乡村研究》第十辑,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第28-50页。
《"家庭农场"是中国农业的发展出路吗?》,载《开放时代》2014年第2期,第176-194页。
《"项目制"的运作机制和效果是"合理化"吗?》,与龚为纲、高原合著,载《开放时代》2014年第5期,第143-159页。
《大豆生产和进口的经济逻辑》,载《开放时代》2014年第1期,第176-188页。
《农业合作化路径选择的两大盲点:东亚农业合作化历史经验的启示》,载《开放时代》2015年第5期,第18-35页。
《中国的隐性农业革命(1980-2010)--一个历史和比较的视野》,载《开放时代》2016年第2期,第11-35页。
《中国农业发展三大模式:行政、放任与合作的利与弊》,载《开放时代》2017年第1期,第128-153页。
《怎样推进中国农产品纵向一体化物流的发展?--美国、中国和"东亚模式"的比较》,载《开放时代》2018年第1期,第151-165页。
《“中国的农业往哪里去?”——导论》,载《中国乡村研究》第十四辑,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中国新时代小农经济的实际与理论》,载《开放时代》2018年第3期,第62-75页。
《小农经济理论与“内卷化”及“去内卷化”》,载《开放时代》2020年第4期,第126-139页。
《资本主义农业还是现代小农经济?——中国克服“三农”问题的发展道路》,载《开放时代》2021年第3期,第32-46页。
《中国乡村振兴:历史回顾与前瞻愿想》,载《中国乡村研究》第十六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6月版。
《“集体产权”改革与农村社区振兴》,载《中国乡村研究》第十六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6月版。
《我是如何思考中国小农的》,载《文化纵横》2022年第5期,第68-76页。
(四)中国的非正规经济
《中国被忽视的非正规经济:现实与理论》,载《开放时代》2009第2期,第51-73页。
《中国发展经验的理论与实用含义:非正规经济实践》,载《开放时代》2010年第10期,第134-158页。
《重庆:"第三只手"推动的公平发展?》,载《开放时代》2011年第9期,第6-32页。
《重新认识中国劳动人民--劳动法规的历史演变与当前的非正规经济》,载《开放时代》2013年第5期,第56-73页。
《中国的非正规经济再论证》,载《中国乡村研究》第10辑,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第66-82页。
《中国的非正规经济再思考:一个来自社会经济史与法律史视角的导论》,载《开放时代》2017年第2期,第153-173页。
《中国的劳务派遣:从诉讼档案出发的研究(之一)》,载《开放时代》2017年第3期,第126-147页。
《中国的劳务派遣:从诉讼档案出发的研究(之二)》,载《开放时代》2017年第4期,第152-176页。
《中国的非正规经济》,载《文化纵横》2021年第12期。
(五)其他
《为什么要建立一个历史与社会高等研究所?》
《中国法律:历史与现实》总序
《中国乡村研究专著系列》总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