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所学的专业与其毕业后从事的职业并非完全无关,也并非起着决定作用。所以,为了帮助不同专业的学生了解个人所学专业的价值,提升自身对劳动力市场基础价值的信心,学校还可以做些什么呢?
学生在校接受的教育与他们毕业后从事的职业到底有什么关系?在某种程度上,答案似乎是显而易见的。工程类专业毕业生会成为工程师,计算机科学专业毕业生会成为软件开发人员。但实际情况是,多数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其毕业后会从事何种职业,认知较为模糊。
尽管人们普遍认同高等教育能为劳动力市场带来更好的人才资源,但面对“哪些专业的毕业生会更好就业”这样的提问时,却不太知道如何回答。关于不同专业的学习和其实际社会价值之间的讨论仍然存在争议。
打破潜在认知
因为社会上的一些争议,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专业的学生常常产生类似的困惑:所学专业会帮助个人从事哪些专业相关度高且收入可观的职业?能带来什么样的社会价值?
面对这些困惑、争议,有些学者指出“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专业的毕业生,拥有的职场能力不具有专业性,将这些专业的毕业生限定在某种职业领域去衡量他们的社会价值,是不科学的”。但一些人文社科毕业生仍然对自己所选专业的价值持否定或怀疑的态度,忽略了这些专业在其他方面的一些优点。斯特拉达-盖洛普校友调查报告发现,许多学生认为他们从人文学科和软科学中获得的价值比从STEM学科中获得的要少。
注:
软科学:由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个学科群。
果真如此吗?劳动力市场分析公司Economic Modeling Specialists Intl.(以下简称“EMSI”)基于自身拥有的上亿份职业档案、个人简历等数据信息,利用求职者跟踪系统,对语言哲学类、社会科学类、商科、传播学、工程类、通信等六类专业的毕业生进行了跟踪,通过分析这些专业的毕业生进入职场后的前三份工作,EMSI发现学生接受的专业教育与其实际工作之间的关系,跟大家潜意识的认知有所出入:
学生的专业与其职业当然有关,但并非一成不变,所以不能单从就业情况判断某一专业的社会价值;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专业的毕业生所具备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等软技能往往是职场中很受欢迎的技能。
毕业生的职业画像
专业VS职业类别
为了进一步了解六类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路径,EMSI的分析对象均是至少从事过三份工作的毕业生,EMSI主要衡量他们的第一份工作成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选择发生了哪些变化;以及他们在工作中使用的关键技能有哪些。
为了将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毕业生聚集在一起,EMSI在分析中设立了职业类别,包括财务分析类、销售类、电子工程类、管理类、金融服务类等,这些职业类别都分别包含多个不同的职位。
分析发现,每类专业对应的职业领域,刚开始比较符合学生的预期。
例如,工程类专业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主要是工业和机械工程,其次是软件开发;语言哲学类专业毕业生会优先选择进入教育领域、新闻和写作领域;商科专业毕业生就业集中在销售、商业/财务分析等领域;传播学专业毕业生比较喜欢进入新闻与公共关系、销售领域;IT类专业毕业生从事的第一份工作主要集中在软件开发领域,其次是计算机网络系统。
通过对毕业生第一份工作之后职业路径的观察,EMSI发现,专业教育对毕业生的职业选择并不像人们潜意识认为的那样具有决定性,被研究的对象中只有27%的大学毕业生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语言、哲学类专业毕业生可能会从事人力资源相关的工作,而IT类专业毕业生可能会从事市场营销相关的工作等。
不过,EMSI同时也提到,大多数毕业生更换工作都倾向于在前三份工作的职业类别中来回转换,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毕业生可能会涌向某一特定的职业领域。
比如,语言、哲学类专业毕业生选择的第一份工作与教育相关,而第二份工作可能转向销售、非营利性服务组织等相关领域,工作一段时间后,换第三份工作时又转向了教育领域。传播学专业毕业生从事的第一份工作是人力资源,第二份工作可能转向新闻领域,在换第三份工作时可能还会转向人力资源相关的工作。
出现这种情况并非是偶然,EMSI指出,这些毕业生所接受的专业教育似乎为其职业发展路径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专业VS职业技能
除了职业类别,EMSI还对毕业生的职业技能进行了分析。因为名字完全相同的职位可能涉及截然不同的工作内容,通过技能数据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毕业生从事的具体工作内容,进而探究职业与专业之间的关联程度。
EMSI分析发现,高效沟通、战略沟通、人际管理和运营监督,这些“看不见”的职场软技能是职场需求频率较高的技能,颇受雇主欢迎。而从六个专业的对比情况看,语言、哲学类、社会科学类、传播学等专业类别的毕业生,在职场软技能方面的优势较为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人文社科类专业毕业生,往往忽视个人所具备的职场软技能,进而低估个人所学专业的社会价值。
对此,EMSI的撰稿人解释道:“非STEM专业的学生通常缺乏这样一种感觉,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离散的但是职场急需的技能。因此,他们也不会意识到,个人所接受的教育和从事的工作之间有一条清晰的脉络,而这正是专业教育奠定的基础。”
学校能做些什么
针对上述分析结果,EMSI站在第三方的角度,给高校提出了几点建议:
◆注意教学模式的改善。学校需要帮助学生了解个人所学专业的社会价值,以及将接受的教育进行最大化的利用。
◆学校开发实用的、面向行业需求的课程并与现有的课程(尤其是人文社科领域)进行有效整合,同时与企业雇主建立一定的合作机制,帮助学生发现个人的课堂经验将如何在工作中得到应用。
◆鉴于毕业生职业技能的个体差距及其职业转型的需求,学校可以提供继续教育课程,以满足校友在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需要,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学校可以采用以职业技能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把所学的东西转化为劳动力市场需要的技能。
◆鼓励学生,尤其是即将入学的大一新生,要把大学更多地看作是一个提升职业技能的时期,而不是一个将自己锁定在特定职业道路上的时期。例如,学校可以鼓励英语专业的学生辅修公共关系,或者建议工程学专业的学生考虑学习一些企业沟通(或创意写作)的课程,让学生意识到综合技能的重要性,主动打开视野,打破专业局限。
这些建议的实际指导意义还有待学校进一步验证,不过相关学者对EMSI的分析结果表示了认可,认为EMSI的分析可以帮助学校进一步反思:该如何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帮助他们在就业市场上提升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Paul Fain. "Philosophy Degrees and Sales Jobs". Inside Higher Ed. August 2nd, 2019. Web.
[2]Degrees at Work. EMSI.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