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8岁的韩寒读高一,他用一篇《穿着棉袄洗澡》的作文获得了第二届新概念作文二等奖。
在第一届,他的《杯中窥人》获得了一等奖,那年,他一战成名。在高一留级后,韩寒退学。
这篇,也可以算是他的成名之作。
这是20年前的文章?
文科生有同感。
市面上的很多高考满分作文是真的,比如今年的《生活在树上》,还有最早出现的《赤兔之死》,以及不少江苏高考满分作文。
竞赛作文,和高考满分作文不一样,它的字数限制、写作时间限制都更宽泛,它的构思、题材、体裁更自由,它的阅卷老师不一样,阅卷时间不一样,但也有很多东西是相通的,比如文章的主旨,作文的一些技巧,尽可能地展现自己的才华等等。那么,这里就把它当作一篇考场作文几个方面来说一说。
观点。一篇好的议论文或者杂文应该有鲜明且在某种程度上对人有启发性的观点,当然,观点在逻辑上也要严密。本文观点明确,也有意义:教育应该着重培养真正的人才而不是所谓的全才。像“不同的人学习方法不一样”就不明确,也不具备启发性,像“只要努力,就能成功”这样的观点就太绝对,逻辑上讲不通。
标题。标题可以直白,可以含蓄,尽量新颖、有文采,但不要模糊。像“鉴他言,明我心”“以翰墨书香养浩然之气”等就可以,简洁明了;像“时尚”“明星”就不行,太模糊,哪怕换成“时尚的误区”“真正的明星”也会好点。“穿着棉袄洗澡”,运用了比喻,很新颖,是让人有期待的那种标题,与特等奖作文《巨鲸落万物生》和高考满分作文《智慧是一间寂寞空屋》的标题一样。
积累。如果文章让人看到了作者丰富的积累,只要不偏题,其分数一定很高。所以,有不少名言、提到了不少作品、运用了一些陌生词语的浙江卷作文《生活在树上》得了满分,这其实可以理解。《穿着棉袄洗澡》体现出了一定的积累,但文中说语文、英语教材编得不好,有点偏离文章的总观点,如果说说现在的教育是怎么要求一个人做“全才”的,会更贴切。
表达。表达明白且精炼,是优秀作文应该具备的,如果有自己的风格更好。《生活在树上》之所以被广泛质疑,是因为他说了很多让人不“明白”的话。韩寒此文,语言通俗,很有个性。全文第一句话就很惊艳,“如果现在这个时代能出全才,那便是应试教育的幸运和这个时代的不幸”,一句话就说出了应试教育的特点:它是普遍存在的,它还将继续下去,它有利有弊,能实现人某阶段的价值,却也抹去了很多可能性。
如果是高考作文,你给多少分?
发表评论